在文字的圣殿里
来源:作者:王琳宝时间:2013-11-06热度:0次
从郑州驱车,一路向北。我心里默念着一个城市前世今生的名字:北蒙、安阳、相州、彰德、安阳。那不同的称谓都牵连着一段风烟历史,昭示着这方圣土曾经的繁华,彰显出人文积淀的沧桑厚重。
洹水安阳名不虚,三千年前是帝都。在八大古都中,安阳最是一座特立独行的都城。因为她像一颗古老的钻石,被历史老人打磨成玲珑剔透的多面体,时时发出夺目的光彩。盘庚迁殷,问鼎中原,一片甲骨惊天下。妇好请缨,横刀立马,英姿飒爽镇鬼方。羑里城中,推演八卦,周易妙解天地人。西门治邺,大刀阔斧,破除迷信沉女巫。汤河之阴,岳飞故里,精忠报国励后人。洹水之滨,袁林墓穴,七尺黄土埋朽骨。人工天河,引漳入林,创业精神树丰碑……这片山水自古钟灵毓秀,人文荟萃,纵借八百里太行山作为历史长廊,怕也雕刻不完古今人物栩栩如生的群像。
然此番安阳之行,我却只为文字而来。作为读书人,我要去中国文字的辉煌殿堂里顶礼膜拜!
文字博物馆前,矗立着一个高大且惟妙惟肖的“字”型构筑,它既开宗明义,又给观者以先声夺魄之感。其后是分两列组成的青铜甲骨碑林,徜徉其中,仿佛梦回三千年前的文字丛林。那28片占卜的青铜甲骨极易使人联想起28星宿,思忖起天人合一,由衷钦佩设计者的匠心独具。
博物馆主体建筑金碧辉煌,略带几分神秘气息。其造型采用甲骨文、金文所概括的最富哲理、最经典、最神圣的建筑形象---象形文字的“墉”字进行设计,浮雕金顶施以饕餮纹、蟠螭纹图案,配以赤黑图案的雕墙和雕柱,给人以殷商宫殿“四阿重屋”之联翩浮想。
多么富有创意的建筑。一个“墉”字,巧谐黄土生中庸之意,囊括了三千年的文化史。我们的祖先创造了辉煌的东方文明,而文字作为其载体和见证当然功不可没!我们今天修建这样一座宏伟的圣殿,以供奉文字,不正是让后人追溯文字之根,文明之根,让中华文明世世代代薪火相传吗?!
仓颉馆里,人流如织。伫立于仓颉画像前,我感恩这位“始作书契,以代结绳”的先圣。冥想“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的传说,我既为“谷雨”有了出处而欣喜,又为“鬼哭”疑惑不解。仓颉造出文字,感天固有夸张,然在情理之中,缘何天喜人乐而鬼独哭呢?难道因为有了文字,民智日开文明愈进不好吗?难道会因了文字而致昏君无道、欺伪狡诈、争夺杀戮吗?难道文字真的是一把双刃剑吗?!此时我猛地记起鲁迅先生“仓颉也不是一个,有的在刀柄上刻一点图,有的在门户上画一些画,心心相印,口口相传,文字就多起来了,史官一采集,就可以敷衍记事了。中国文字的来由,恐怕逃不出这例子”这段话,心里方稍觉释然。原来这仓颉并非一人,而是千千万万的劳动人民。概略中国的历史,亦应得出“文字无罪,昏君有过,鬼哭有因”的结论罢!
小小的方块汉字,举世无双。它们像砖石一样,和着历代先民的血汗,构建起华夏文明的大厦。司马迁用文字忠实地记录历史,写出无韵之离骚;徐霞客用文字巡游大好河山,为后世留下脍炙人口的游记。借着它们,吴承恩展开浪漫主义的翅膀,让孙悟空飞翔于神话的天空。借着它们,曹雪芹状写荣宁二府的兴衰悲喜,令金陵十二钗栩栩如生跃然纸上……日月如梭,斗转星移,如今国人已跨进数字化时代,经科技武装的汉字,更是如虎添翼,把当代中国推向五洲四海。那遍布世界各地的华文学校和孔子学院,时刻向全球挥撒着东方文明的无穷魅力。
在其他馆内忘情流连,观卜甲竹简,睹铜鼎玉石,看文字浮雕,触电子甲骨,翻智能史书,顿生馆中一日游、瞬间穿古今之感。我恍惚觉得周身的206块骨头上,也氤氲出古老而年轻的文字来,血肉之躯里霎时有了汉字的坚强骨架,走起路来亦比先前气宇轩昂了许多。
甲骨钟鼎连石鼓,二篆隶楷宋行草。漫步在文字的圣殿里,逡巡于汉字演进的道路上,我终于在一个神奇的地方,找到了文字之根,文化之根,人祖之根。安阳的沧桑厚重,令我如痴如醉!在拜谒文字的同时,我也感慨地留下一些零碎的文字!
(编辑: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