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门服务24小时接单app免费安装,400元4小时快餐微信,上门服务24小时接单微信号,300快餐500一条龙qq群

您的位置:首页/文学天地/散文

柿乡情思

来源:作者:王琳宝时间:2013-11-07热度:0

    我的故乡荥阳是闻名全国的柿饼产地,漫山遍野的柿树缀满我儿时快乐的回忆。春天柿花飘香,让童心和采蜜的蜂儿一起欣喜若狂;夏天华盖蔽日,为耕耘的父老乡亲遮荫送凉;秋日硕果满枝,让闲了一年的柿车欢快飞转;冬日虬枝峥嵘,为觅食的鸟儿构建栖息的天堂。
    柿树是多年生木本植物。其寿命少则六七十年,多则近百年,几乎与人的平均寿命等同。柿子的品种繁多,有小柿、火柿、水柿、天星、八月黄、洋果红、火葫芦等,未嫁接的土柿树结的果叫软枣,虽小却极甜。柿树带着山里人所有的美好特质。她枝干栉风沐雨,斑驳如鳞,像庄稼人布满老茧的手;她秉性倔强耿直,一生勤劳,奉献甘甜。所以家乡人称其为铁杆庄稼,柿树在乡亲们心里的位置由此可见一斑。
    柿树是童年天真欢乐的载体。记得夏天小伙伴们一起割草,在书上玩起“捉树猴”的游戏,先是口喊“锤、剪子、布”划拳,谁输了就被蒙住眼睛,在树上“摸”其他伙伴,直到捉住一个人。小伙伴们则像猴子一样敏捷地在树间躲来藏去,欢笑荡漾在碧绿的枝丫间,俨然世外桃源一般。最惬意的事情是疯玩过后,在树上寻找鲜红诱人的“烘柿”吃,最甜的莫过于“老鸹叼”,即鸟儿啄食过的烘柿,让你从口中一直甜透心底。
    深秋的柿乡景色是绝好的水墨丹青,先前青涩的柿子像是被一块儿化了妆似地,在微风吹拂下,招摇于密匝匝的枝丫间。初霜过后,柿叶便魔术般由黄变红,与枫树大有异曲同工之妙。卸柿子少不了小孩子帮忙,因为爬树是我们最拿手的活,大人们则在树下用长钩摘柿子。遇到长在沟边的柿树,人们就在长钩子下扎上小口袋,钩下的柿子准确地落在袋子里,便不会摔破。半晌工夫,鲜红的柿子已经装满了前后围着荆帮的车子,家家户户载着丰收的喜悦开始启程回村,男女老少的谈笑声洒满了绿树成荫的乡路。
    收获的柿子视其情况可以采取不同的加工方法。果实完好的多是去皮加工晒制成柿饼,也可以半温的水浸泡一两天,除去涩味直接生食,名曰“漤柿”。那些摔裂的可以切成四瓣晒制柿瓣,香甜与柿饼无异,摔碎的可作为上好的原料,放进醋坛里酿制成醇香的柿汁醋。我至今仍记得制作和晾晒柿饼的场景。皎洁的月光下,农家小院里,旋柿车一溜儿摆开,婆婆、儿媳、姑娘们有说有笑地手摇柿车,熟练地旋着柿饼。随着柿车吱扭扭的转动,鲜红的柿皮像一条彩带飘下,旋好的柿饼带着清香滚满了一张张苇席,在月华里极似一粒粒浑圆的玛瑙。而晒柿饼则是个细活,一般都是当家的婆婆来做,姑娘媳妇儿插手帮忙。家家用长板凳支起苇箔或竹箔,把柿饼晾晒其上。日头毒了就需要移在荫凉处,不然水分蒸发过多柿饼就会发干。雨雾天则要支起架子覆盖,以便四下透风不致捂坏。经过一个多月的风吹日晒,柿饼由鲜红变成浅黄继而变成黄黑色,就接近晒成了。最后一道工序是捂霜,把柿饼放在筐篮里盖上薄布,捂一到两天,再拿出来晾风,然后用簸箕筛簸。如促循环往复一两周时间,再趁晴朗有风的夜晚晾风出霜,然后再捂,直到柿饼变成一颗颗“银球”,方才大功告成。收获多的可运到供销社出售,剩下些自己吃或者馈赠亲友,是极富乡情的地方土特产。
    荥阳柿饼曾是传统的出口产品,行销国内及世界各地,深受人们喜爱。尤其是高山乡苌家岗村的柿饼品质极好,据说能像冰糖一样在水里融化,且出的霜既白又多,制成的柿霜糖格外冰凉爽口。柿饼还可作偏方良药,谁家的小孩冬季害了咳嗽,拿柿饼在火上烧热,趁柿霜即融即食,疗效十分神奇。前些年由于重粮轻林,不少乡镇对柿树更新不够,造成品种退化,荥阳柿树种植面积有所减少。近几年,政府和老百姓瞄准市场科学种植精细管理,又使这传统产业焕发生机活力。如今不论你走到那个乡村,柿树总是和你如影相随。她那四时不同的风姿,她那满树的甜美果实,尤其是那饱含乡情的柿饼,还有那清香淳厚的柿汁醋,每每让人魂牵梦萦回味无穷。我的心底便会悄然涌起怀念和热爱家乡的暖暖情思,默想自身幻化成一株参天的柿树,年年岁岁落叶归根!
 
(编辑: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