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田迷“贺大厨”
来源:作者:许立春时间:2013-12-03热度:0次
贺大厨本名贺永全,因为他是农村的土厨师,所以大家就叫他贺大厨,他虽是厨师,却更爱种田。
贺大厨家住江苏省响水县响水镇苗寨村九组,该组人多地少,人均耕地不足1亩,他家只有4亩多的承包地。10年前,大寨河变成了旱河,河床全部裸露着晒太阳,40多亩的滩地长着芦苇和荒草,春夏的时候,荒滩上游荡着成群的牛羊。贺大厨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多次找村组干部商量想开发这片荒滩地。由于人多嘴杂,低价总包不下来,最后,他以每亩300元的高价承包了这片河滩地,还自费花了5万多元的开垦费。当年开发,当年见效,大片的河滩地一下子变成了绿油油的水稻田,一扫以前荒凉萧瑟的情景。由于土地有机质少,种植上缺少精打细算,他们每亩亏本了500多元,一次亏损2万多元。
因为开发荒地,他欠了一屁股的外债,生活变得非常窘境,于是,儿子媳妇埋怨起二老,怪他们多事。面对儿子媳妇的抱怨,贺大厨低头抽烟,闷声不语,没有和儿子媳妇辩论一句,心里还在盘算着亲手开发出的河滩地。
第二年,他改变了原来的种植方案,以减少成本来提高效益,他们能不雇工的尽量不雇,能不花机械费的尽量不花机械费,洒种、施肥、打农药都是自个人工,拖草运肥都是自家的电瓶车,连卖粮食都没有雇佣人家的拖拉机。夫妻俩起五更随睡半夜,中饭都在田里吃干粮,累了就在田头躺一会,雨天,他们也是穿着雨衣忙在地里,秋忙的时候,夫妻俩从没在床上睡过觉,门前谷场的灯总是通宵亮着。
在勤劳的汗水浇灌下,那年的水稻长得特别喜人,阳光下金黄满地,颗颗稻穗籽粒饱满,还把倒杆坠弯了腰。水稻被出售后,贺大厨掐算一下,每亩地赢利800余元,一年净得纯收入3万多。数着一沓沓的钞票,他那憨厚的脸上笑成了一朵菊花。
10 多年了,物价在上涨,贺大厨的年收入没涨多少,按照他们付出的劳动强度相比,种田已经远远不合算了。由于劳动强度大,贺大厨的腿累都成了静脉曲张,根根静脉暴起有如蚯蚓一般,有时疼得厉害;老太婆的腰都累成了弓子。儿子媳妇舍不得他们,劝他们放弃,可是,60岁的贺大厨老夫妻依然坚守着这40 多亩地,不离不弃。
许立春
二〇一三年十一月三十日
(编辑: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