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门服务24小时接单app免费安装,400元4小时快餐微信,上门服务24小时接单微信号,300快餐500一条龙qq群

您的位置:首页/文学天地/散文

冬天三章

来源:作者:邓小鹏时间:2013-12-13热度:0


冬天里的无花果

                                                            
       天空灰蒙蒙的,只见雪花,不见鸟影。竹子弯腰低头,竹梢抵地;带叶的树,像一把快要收拢的伞,枝条垂下来,叶片翻露出背面的灰白。竹林和树丛里听不见鸟鸣,只听见“咔嚓”“咔嚓”的断裂声。
       花园里,落叶树的枝成了一支支冰棍;矮小的绿叶树,叶片成了压在厚“玻璃”板下的一枚标本。无花果虽然在秋风中落光了叶,但是现在枝头冒出的芽苞,却挺立着,像刚出土的竹笋,顶部尖尖的,基部硕大壮实。芽苞虽然被厚冰包裹得很严实,但那鹅黄淡绿的光晕,仿佛在玻璃罩的保护下,尘埃不染地透露得更真切,更生动。
       无花果在阳光普照的初冬,没有发芽;在百花盛开的春天,也不会开花。但在这冰天雪地的世界,它却不负季节的使命,枝头的芽苞像一个个强烈的感叹号,发出一声声惊叹:无论怎样的严冬,都将会过去,春天会如期而来。
       我期待着无花果的芽苞破冰吐叶,犹如蚕蛹破茧化蝶的那一刻。
 
                                                      冬天里的那盆火
                                                                                   
       入冬前,农家或烧或买,早已备好了足够的木炭。因为有了炭火,整个冬天的生活才会过得温馨而红火。
       一入冬,农家来了客人,首先把炭火烧得旺旺的,俗话说“有呷(吃)无呷烧炉火夹(烤}”?;鸷熘巳鹊奶炕鹎献趴腿松砩系暮?,温暖着身心。尽管屋外寒风呼啸,雪花纷飞;屋内却红红火火,暖意融融。气氛一下子热情起来。虽然炭火有时噼里啪啦地溅着火星,像放鞭炮似的;有时烟尘滚滚,熏得人眼泪直流。但这并不影响主客交谈的情绪,反而增添了几分人间的烟火。
       主客话意未尽,菜已做好。吃饭前,主人又把火盆里的木炭垒得高高的,再在炭火旁烫一壶米酒,然后把宽口大菜锅放在炭火锅架上,就成了农家简易的火锅。
       菜又热又香又辣,酒又温又香又醇,吃进肚里暖胃御寒,头上直冒汗。锅里的红辣椒在油汤中翻滚着,酸辣的味道越熬越浓?;绮顺阅辶?,再往锅里加豆腐、红薯粉条、蔬菜。素菜在肉汤里一烫,味道更鲜美。壶里的酒边添边烫,杯里的酒总是热气腾腾的。主客在热烈的气氛中,话越说越投机,越贴心;亲情在醉意中越来越浓,越深。
       尽管生活条件越来越优越,农民的用具也逐渐电器化,但电炉仍然取代不了炭火。因为冬天里的那盆火,象征着农家兴旺火热的生活。
 
                                                     针织里的爱
                                                           
       女人天生爱针织。
       小时候,家住农村,生活条件差,乡下妇女用的都是自制的竹针。冬天农闲,晴天,妇女们三五成群地坐在太阳底下,一边针织,一边谈笑;雨雪天,围在火炉旁,一边针织,一边拉家常。她们的手虽然粗糙,有的冻裂了,有的手指头被针戳伤了,缠着胶布,但毛线在她们手中牵出优美的弧线,扭着轻盈的舞姿,绕着针头穿梭,织出一行行美丽的条纹,编出一幅幅花草猫狗生动的图案。农闲的光阴没浪费,一寸光阴一寸“针”,一家老少的毛衣、毛裤、纱帽、纱手套,在她们手中变戏法似的织成了。妇女的针织温暖了全家人。
       几岁的女孩子就开始学针织了。她们从茅柴里找出一种细而光滑的蕨类植物的茎作针,寻来一些废毛线、旧纱头,模仿母亲的模样,跟着母亲的手法,一针一线地学编织。纱线在她们稚嫩的手指间,反反复复,渐渐地成模成样了。等到十几岁时,她们也有了自制的竹针,也会织衣裤、帽子和手套了,甚至比母亲的手法更灵巧,织出的物件更精美。织着织着,织出了青春梦想,织出了爱情的信物。女孩子在针织的过程中也渐渐继承了母性。
       如今,虽然生活条件优越了,但女人们仍然爱针织。她们虽然用着高级空心不锈钢毛衣针和高贵的毛线,但仍然用手织着。她们在针织中,保持了心灵手巧;她们在针织中,牢记着一家人的身段,牵挂着全家人的温暖;她们在针织中,营造了一个温馨的家。
       爱针织的女人更有女人味。

(编辑:作家网)

上一篇: 游走的时光

下一篇: 小雪晓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