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苏州
来源:作者:陶复元时间:2013-12-17热度:0次
我了解苏州这个城市是孩提时候一次不经意查找成语《卧薪尝胆》开始的,“卧薪尝胆”一词原指公元前496年——499年之间中国春秋时期的越国国王勾践励精图治以图复国的事迹,后演变成成语,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拔孕匠⒌ā钡涔手械奈夤汲浅浅厮诰褪墙裉斓乃罩菔星?。
苏州别称吴中、姑苏。吴中自古出文人, 这在中唐诗人韦应物《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中有所体现:兵卫森画戟,燕寝凝清香。海上风雨至,逍遥池阁凉。烦疴近消散,嘉宾复满堂。自惭居处崇,未睹斯民康。理会是非遣,性达开迹忘。鲜肥属时禁,蔬果幸见尝。俯饮一杯酒,仰聆金玉章。神欢体自轻,意欲凌风翔。吴中盛文史,群彦今汪洋。方知大藩地,岂曰财赋强。姑苏城外的寒山寺更应中唐诗人张继七言绝句《枫桥夜泊》而声名鹊起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苏州的文雅是我们台州所忘尘莫及的,明代中叶以后这里崛起了以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组成的明四家。其中沈周与文徵明,是吴门画派文人画最突出的代表?!八募?的绘画成就,都是多方面的,他们技艺全面,题材广泛。所画山水,既能表现雄伟险峻的北方山川,也能描写清雅秀润的南方风景。他们运用熟练的笔墨,描写周围的园林景物,把表现文人生活题材的山水画提高到新的水平,开拓了元明清以来山水画的新境界,对整个清代中期以至近百年来的画坛产生了巨大影响,使苏州在中国绘画艺术史上留下了重彩浓墨的一笔。
苏州的文雅不仅表现在书画艺术上,而且这文雅同样在苏州刺绣上也大放溢彩,苏绣是中国四大名绣之一,据西汉刘向“说苑”记载,早在二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吴国已将用于服饰。三国时代,吴王孙权曾命赵达丞相之妹手绣《列国图》,在方帛上绣出五岳、河海、城邑、行阵等图案,有“绣万国于一锦”之说。我在苏州刺绣厂就参观了从蚕茧到成衣的整个刺绣工艺生产流程,使我对刺绣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与认识,苏绣具有图案秀丽、构思巧妙、绣工细致、针法活泼、色彩清雅的独特风格,地方特色浓郁。绣技具有“平、齐、和、光、顺、匀”的特点。在种类上,苏绣作品主要可分为零剪、戏衣、挂屏三大类,装饰性与实用性兼备。其中以“双面绣”作品最为精美。苏绣作品的主要艺术特点为;山水能分远近之趣;楼阁具现深邃之体;人物能有瞻眺生动之情;花鸟能报绰约亲昵之态。苏绣的仿画绣、写真绣其逼真的艺术效果是名满天下的。
其实苏州的文雅是多方面的,除了上溯提到的书画艺术与刺绣以外,苏州园林的布局、格调也很符合江南涓涓秀气的特征,让人津津乐道,叶圣陶的散文《苏州园林》中的精彩描写片段至今让我无法磨灭。叶圣陶这样是如此描写与评价苏州园林的:“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惟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美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在苏州众多园林中,颇负盛名的有拙政园、狮子林等园林。
置身于苏州的街头,那些风格各异的古民居多半是翻墙黛瓦,体量小而轻巧,低层高密度,错落有致,他们有多数建于沿河,形成前街后河、人家尽枕河的水乡风情。由于苏州古建筑的门类不少,它们的特点和风格都是不尽相同的。苏州旧民居给人们的印象,各种墙式的混合相连使用,形成小巷和水巷驳岸上那种高低起伏、错落有致的外墙景观;建筑造型轻巧简洁、虚实有致、色彩淡雅,层次丰富、临河贴水,空间轮柔和富有美感,即常言所说:“翻墙黛瓦”、“小桥流水人家”的审美价值。
苏州被民间誉为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自然是魅力非凡,这魅力本身得益于苏州水网密布,土地肥沃,雨量充沛,平野稻香,碧波鱼跃,农副物产丰富。人们传诵的“近炊香稻识红莲”、“桃花流水鳜鱼肥”、“夜市买菱藉,春船载绮罗”的诗句,就是历代诗人对苏州物产富足的赞美和讴歌。近30多年来,随着苏州外向型经济的高速发展,苏州已经富可敌国。据了解在苏州很少有人背井离乡在外省打工的。
(编辑: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