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连环画
来源:作者:于向阳时间:2013-12-23热度:0次
在我的童年,很喜欢读书,最喜欢的就是在离家不远的锦州路胜利电影院旁边坐在马路牙子上读连环画,因为在那里有许多摊点,高高的书架倚靠在墙边,上面摆满了各种内容的连环画,吸引着我和许多孩子一起在闲暇的时候来读书,1分钱能读两本,这让我们把口袋里的每一分零钱交给了书摊的老板。
我的小学同学于吉大家住锦州路9号的门头房,他的父亲从铁路退休后就在门口摆了个小摊让人家来看连环画,于吉大同学经常拖我去他家的摊上看书,对同学优惠,1分钱可以看6本书,这也让我接触了更多的连环画。
于吉大同学家的连环画数量很多、只要书店里有,他家都会有各种各样的新书,其中流行最广的是由北京、上海、天津等地的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很多连环画的作者都是著名的画家,如《东郭先生》的作者刘继卣、《渡江侦察记》的作者顾炳鑫、《山乡巨变》的作者贺友直、《王孝和》的作者华三川、《列宁在1918》的作者程十发、《屈原》的作者刘旦宅、《西厢记》的作者是女画家王叔晖,60册的《三国演义》则由刘锡永、徐正平、陈光镒、凌涛、卢汶五位画家联手创作,115个人物形象个个栩栩如生。我最喜欢的是我国四大名著改编的连环画。如:《三国演义》《水浒转》《红楼梦》《西游记》。随着年龄的增长,在小学3年级的时候,就感到看连环画不过瘾,就央求父亲去图书馆给我借回厚厚的《西游记》图书来家看。
在我的带动下,我的弟弟们也都喜欢上连环画,这样,我们就开始到摊商那里租借,因为我们是四个人看,租借就显的很便宜了。在摊里看,1分钱2本,如借走回家看,则每本每天2分。但是我们带回家是弟兄四人看,同学交换看,那就很合算了。那时候租借连环画没有什么押金,全凭熟人信用。
我们兄弟四人都往家带连环画。有买的,有租赁的,还有和邻居小伙伴互换着看的。那时的连环画内容十分广泛,种类繁多,只要有新书出版,连环画就跟着出来,如:艳阳天、金光大道、焦裕禄等都是文革中出现的连环画。
在这时,我想起了我的一个老同学田立文,他爱好画画,在文革时期画了许多连环画的初稿准备出版,可惜不幸患得严重的心脏病,离开了人世!而我的另一个和他最要好老同学陈锡然现在是青岛著名的画家,还当上了青岛美术协会的主席。
我有一个表兄李锡元是个小学教师,他有3个女儿1个儿子,他与我的关系很好,在我到他家去玩的时候,他的几个孩子总央求我给他们讲故事,我就把连环画中的故事讲述给他们听,有时候给他们花1毛,或者2毛钱买本连环画给他们带去,当孩子们收到这样的礼物总是欢呼声一片,至今难忘。
我的儿子也欢喜连环画,他把我给他的零花钱总是一分一分积攒起来,买了许多连环画,可是我考虑到他读连环画太痴迷,怕影响学习课程,就劝阻他购买课外读物。但是,他又开始痴迷上了计算机,喜欢了网络,并且喜欢购买各种书籍。打开书橱,到处都是他喜欢的图书。因为他每逢有时间,总是喜欢到书城购买书籍。至今如此!
最近收拾房子,又收拾出儿子童年时代购买的连环画,他现在已经安家立业、结婚生子了,他现在去书店是为他的孩子购买那些充满色彩的画册,却没有看到新的连环画。
事过境迁,那种影响了我们数代人的、连环画至今在新华书店很难找到了,一些有特色、印数少的连环画版本成了收藏品,没有人再去创作连环画的新作品,那些生动活泼的美术作品只能在旧书摊和我们的记忆中寻找了!
(编辑: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