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那年过春节
来源:作者:李道华时间:2014-01-13热度:0次
转眼之间,2014年春节的脚步又近了,远离家乡的同事早已在心底里期盼着回家的日子,准备着带给父母亲戚的各种礼物。如今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各种东西都能买到,已不需要往家里带回肉油米糖之类的生活必需品,带回的只是礼钱和新年的祝福?;褂胁簧偻獾厝宋裁蠢裎锘丶叶赋?,不知道买什么东西回家孝敬父母。
眼前的这一切让我十分感慨,改革开放35年,我国已由一个贫穷落后的发展中国家逐渐发展成世界的第二大经济强国,社会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家强盛了,人民的腰包也开始鼓起来,买房买车的人越来越多,高楼林立,汽车成线,许多城里人不再为衣食住行而奔波,想的是如何在节假日里放松心情,外出旅游。
我不由想起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中国社会的经济状况,强烈的反差,让我至今难忘。
记得那是1978年春节,我参加地质测绘工作后的第一个大假。放假前一个多月里,我们测量小组从米易白马收测后回到崇庆县东关基地进行集训修整。每天集训结束后,我们一帮青工,都要跑到分队采购员那里去,询问他今天去县城买回什么东西和食品。原因很简单,想在过节前,放假时带一些家里最需要的东西回家,采购员理解我们的心情,总是对我们笑笑道,快了,该发给大家的东西一样也不少。
果然,放假前几天,我们小组的每个人都领到了自己在野外节约下来的各种食物,诸如腊肉、清油、酒米、白酒、黄豆、白糖等。离开分队那天,是大伙最高兴的时刻,每个人背着胀鼓鼓的爬山袋,手里提着清油或鸡鸭,脸上洋溢着激动与幸福。我用自己的爬山袋将所有食物装在一起,装了满满一大包。还嫌不够,又跑到东关乡供销社去,托熟人买了20多斤腊肉,像一只驮牛,带着一种满足感和优越感,这才兴高采烈心满意足地坐上分队送我们回城的专车,回到了家中。
那时,才打到“四人帮”不久,百废待兴,国民经济还十分困难。城里生活用品和食品供应十分紧缺,城里人生活得很清苦,所有生活用品和食物都是凭票供应,买布买粮买油买肉都要各种票证,而且每个人每月都是定量供应。我们家基本上每个星期或半个月才能吃上一回肉,每次买肉,母亲最多拿上2斤肉票,亲自到肉店排队去挑选,而且买较肥的肉回家,好做回锅肉,煮肉的汤又用来煮其它蔬菜。吃肉时,母亲都要数一下盘子里有多少肉,然后按人头分配一人几片,谁多吃了都不行,要挨母亲责骂。每当过春节,地质局机关食堂都要宰杀几头猪给大家改善伙食,给每个职工发一张节日加餐劵。拿到餐劵后,我就会在母亲的一再叮嘱下,早早地拿着小锅和几个大碗,去机关食堂的卖饭窗口排队,等着买规定供应的甜烧白、咸烧白、粉蒸肉之类的食物,好让全家人在除夕之夜美美地打回牙祭。
当我回到家中,打开爬山袋,拿出里面的各种东西和食物,全家人都好奇地围拢来看我给家里带回来那些好东西。当看到我拿出肉油米糖这些东西时,个个都瞪大了眼睛,特别是看我拿出一大包白糖时,大哥高兴坏了,他结婚后住在家里,女儿才2岁多,正愁票不够买不到白糖喂孩子。母亲也乐坏了,一边分理着各种东西,一边一个劲地夸我爱家、顾家,是个知道孝顺父母的孩子。我心里也挺高兴,因为,我工作了,终于在经济上可以独立,并能够帮助家里解决一些生活上的困难,我感到有一种从未有过的自豪感和责任感。
那一年春节,全家人吃着我从野外带回家的食物,圆圆美美的过了一个愉快而舒心的春节。
(编辑: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