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门服务24小时接单app免费安装,400元4小时快餐微信,上门服务24小时接单微信号,300快餐500一条龙qq群

您的位置:首页/文学天地/散文

记忆里的窗花

来源:作者:朱玉富时间:2014-01-20热度:0

   “过大年,贴窗花,窗花就是我的家,过家家,吹喇叭,腊月家家贴窗花……”过年贴窗花是我们家乡鲁中一带的风俗习惯,也是一种别有意味的喜庆方式。每到“小年”一过,各家各户的主妇们都会把屋子打扫得干干净净,把窗户擦得一尘不染,然后贴上那精巧别致的窗花。窗花的类型各异,有的是十二生肖里的某一种动物,有的是一朵开得正盛的花朵,还有的只是一个简简单单的喜字。剪窗花既不难学,也不繁琐,通长用一块方方正正的红纸,先把它对叠几个回合,而后再用剪刀小心翼翼地剪弄上一番。再打开红纸,一个精巧别致的窗花就展现在面前。
   关与窗花的记忆由来已久。家乡鲁中不仅是孔孟之乡,村中民风更是淳朴,上草下石的茅草屋窗棂、门框上面的窗花便成了当地最具有过年特色的标志性写真。在金灿灿的黄土地上窗花以鲜红夺目的绚烂姿态润色着大山般的厚土雄浑,装扮着齐鲁大地的生灵,使的窗花的姿色在山村民居中显影着苍生远古的容颜。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令人叫绝称奇。鲁中民间剪纸艺人众多,剪纸作品活灵活现,技巧娴熟,细腻,人物和动物刻画逼真立体,层次感、厚重感、形象感强烈,给人以美的享受?!跋踩档敲贰?、“连年有余”多为过年剪纸贴窗户的大众化。随着岁月的沉淀,更替,发展形成了各种流派,自成一脉。在窗花上散发与体现着百姓对安居乐业,五谷丰登美好祈愿的简单而又纯粹的守望。
   童年记忆里在家乡圈内的十里八村,几乎每家的大姑娘小媳妇,大婶老奶奶都会剪窗花。在我们家里母亲是一位剪窗花巧手,她的喜字剪得工整、艺术,她剪出的小猫、小狗或是小猪,活龙活现,贴到窗户或门框上,就想在奔跑一样。过年时,母亲会剪一些《喜鹊登梅》、《福寿临门》《燕子呢喃》,还有灯笼、花草、小猫、小鱼等。我从来没有想到母亲会做出这么有创意的东西。我很想学,便缠着让她教我。母亲先把花花绿绿的彩纸,叠成20厘米见方的正方形状,对折后再折成三角形便可以动剪刀了。咔嚓、咔嚓几下,再伸开来看,红的、绿的,小鸟、小猪,喜字、福字、寿字……一张张漂亮的窗花从剪刀下诞生出来,色彩缤纷,各式各样,飘满了整个屋子,寒冷的冬天也在我跟着母亲学剪窗花的忙碌中变得暖洋洋。
   曾看过,西部作家郭文斌写过的一篇短小唯美的散文《腊月,怀念一种花》,印象比较深刻,那其实也是对北方人民过大年,贴窗花最美好的抒情记叙。开篇就这样写道:“腊月,在故乡,曾经是一种花盛开的季节?!钡娜啡绱?。每到冬天,一过腊月二十三,当灶马爷爷升天之后,有种花就开始悄然的登场,在家家户户的窗户上激情盛开,绚丽芬芳,过年的氛围也便在这花的衬托下越来越浓烈,越来越艳丽。那一幅幅灵动的窗花,像一股火焰在窗前燃烧,像一盏红灯在窗前闪烁,把整个村庄辉映得通红透亮,使故乡增添了丰年的红晕。每一次回故乡,看到那鲜艳夸张而又质朴粗犷的窗光,心就慢慢地被燃烧,蛰伏在心灵深处的情感雷达,在思绪深处感应着故土的召唤,像饮了一杯杯的醇酒。
   再后来回乡过年,发现很多传承古老文明的木棂窗户却作了现代的改装。整个窗户上面已经难得一见过去木匠精心打制得窗棱了,几乎全换成了清一色的大块双层铝合金玻璃,免去了腊月扫尘撕窗户纸,再贴新窗花、新窗户纸的工序。尽管采光是好了,家里亮堂了,但窗花却在这样的改良中丧失了它原生态的美感与地位。时代的发展注定要将昔日的美好的传统丢弃,但这样大刀阔斧的改良却让我很难从内心里真正接受。也许根深蒂固的传统思想理念对于窗花与窗棂的辉映也只能成为美好的记忆永远的留存于脑海了,除此之外,我们又能做些什么呢?
   时光荏苒,理念改变。随着岁月的交替,窗花也正在悄然的淡出人们的生活舞台,逐渐演变成为一种“非文化物质遗产”的收藏艺术品。窗花正以一种悄然走热的旅游商品和艺术品呈现着它独有的气息与风韵,传承着华夏文明的风骨,沿袭着九曲黄河风情的韵律,同时,窗花也正以无可替代的文化价值扎根在璀璨的鲁中腹地,亮出一个浩然荡气的亘古与伟岸,彰显着古老文明一路走来的坚韧、厚重与博大! (编辑: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