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门服务24小时接单app免费安装,400元4小时快餐微信,上门服务24小时接单微信号,300快餐500一条龙qq群

您的位置:首页/文学天地/散文

儿时盼过年

来源:作者:魏开舫时间:2014-01-20热度:0

我们老家有句俗话“大人望种田,小娃盼过年”。因为过年有新衣服穿、有好吃的,家境好的孩子还有一、两角压岁钱。
  我的少儿时代是五十年代末和六十年代初度过的。那时因三年自然灾害和国家偿还外债,人们饔飧难饱,娃娃们盼过年是可想而知的了。
  我家兄弟姐妹六人,加上父母全家共八口人,属家大口阔。柴米油盐和大年三十的那顿团年饭成了我父母一年到头辛勤劳作的力量源泉。那时母亲常对我们讲:“会闹的闹八月,不会闹的腊月”,意识是说夏季和秋季是劳有所获的季节。每到夏、秋季节父母利用中午和下午生产队收工休息时间顶烈日、冒风雨,割野柴、挖猪草,到了晚上,母亲在煤油灯下纺纱织布做棉衣棉鞋直至到深夜,为的是过年我们兄弟姐妹们有好的吃、有新衣新鞋穿。
  那时,虽然年岁饥馑、饔飧难饱,但年进腊月时,人们把一年到头勤扒苦做获得的粮柴和养鸡、喂猪换来的一点钱,省吃俭用攒下来,开始准备办年货。我们娃娃们是天天扳起指头盘算着还有多少天过年。记得有一年腊月的初二,我们湾里比我年长四岁的一位房叔,他很诡秘的告诉我:“你不要告诉别人,还有二十八天过年。”我知道他是逗乐于我的,我只是向他付之一笑。然后我也用同样的方法逗乐于其他小伙伴。
  到了腊月初十左右,每到晚上,家家户户炊烟袅袅。有的熬糖切麻叶、有的做麻藻炸炒米、有的搨豆皮打豆腐,好不热闹,一派过年景象。这时湾里的小伙伴相互串门,大人(家里的长辈)们看到我们到他家玩耍时,也将正在做的麻叶等年货递给我们几片,让我们解解嘴馋。人往恩处走,水往低处流,只有对我们喜爱的小伙伴家里我们才去串门。
  我们最期盼的算是大年三十和正月初一了。每年腊月三十的上午,家家户户打扬尘(做卫生)、写春联。我们湾的有40多户人家,毛笔字写的好也就那两三人,我家远房一位爹爹(与祖父同辈)文革前教过书,因1957年说了几句实话被划为右派后回生产队参加劳动改造,他写一手好毛笔字,大多数农家都找他帮忙写春联,我们湾的小伙伴最喜欢看他写春联,我们一边看他写一边帮他磨墨,那时的春联内容也离不开当时的政治环境,大多写着“炮竹声声辞旧岁,喜欢洋洋迎新春”、“翻身不忘共产党,幸福全靠毛主席”、“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等政治色彩较浓的对联。到了艳阳高照的中午,家家户户准备大年三十晚上和正月初一零晨放的鞭炮,拿出来放到自家门前晾晒,湾里有几家赚活钱的(国家干部拿工资的),买的是千字头鞭(1000响),中等家庭也只能买上500字头的鞭炮,我们家一般只买300响的鞭炮,我看到别的人家买1000字头的也很羡慕,吵着要父亲去买500响的鞭炮,我父亲对我安慰的说:“儿子,不是爸爸舍不得买,买大鞭的那点钱,多割几两肉吃了实惠,他们买大鞭了就少吃肉,你说谁划算哪?”听父亲这么一说,我的心里就平衡了许多。
  到了下午四、五点钟,小伙伴各自回家等着吃团年饭。不知是肚子真饿了,还是闻到厨房散发出饭香,我的肚子里好似树林的斑鸠咕咕的叫,我和弟妹们催着母亲快点烧年饭,母亲一边烧饭,一边安抚我们说:“等天黑了,关起门,点燃腊烛,烧香祭神后才开始吃年饭,这样菩萨才保佑我们全家新一年平平安安。听到母亲这番话后,我们期盼着天早点黑,到了大约6点钟左右,天色慢慢暗淡下来,夜幕即将降临,这时父亲传达母亲的话说:孩儿们,准备吃饭”。这时我们兄弟姐妹们欢呼雀跃,有的搬板凳、有的摆放杯筷、有的燃放鞭炮,在烧香拜菩完结后,大人小孩围坐桌旁,望着母亲端上来香喷喷菜肴流着口水都不敢动筷,父亲说要等母亲来后团年,而母亲则在厨下大声催促:“你们趁热快吃别等我,母亲上到第八道菜时终于在儿女们的深情呼唤中坐到上席。儿女们以茶代酒举起酒杯感谢母亲的辛勤劳作,祝父母身体健康,父亲母亲也期望我们快快乐乐、健康成长。在相互发表“祝词”之后,开始吃年饭,在年饭桌上我们最喜欢吃母亲做的粉蒸肉、粉蒸鸡、粉蒸鱼,那时没有酱油、陈醋、味精之类调味品,但那时的猪、鸡、鱼吃的是糠草,其肉质鲜嫩。母亲将肉、鱼、鸡切成块后,分别搁上姜、盐和自己晒了几个月制作麦酱,再拌上大米粉放在杉木甑里的米饭、蒸菜上面,然后用大火蒸,蒸出来的蒸肉、蒸鱼、蒸鸡浓香扑鼻,味道鲜美。我和姐姐一样的吃上一两块,舍不得多吃,主要是留给父母和弟妹吃,两个小弟弟鼓着小嘴巴,一边吃一边咂着嘴:好烫、好烂、好香!看着他们这幅美滋滋的吃相,顿时生起了对父母的无限感激,是他们一年的辛劳,才有了我们这顿美美的团年饭。
  吃完年饭后,就是组织赛灯活动。湾里的几十个小伙伴们三三两两不约而同打着灯笼,聚集到湾前一堤埂上,一字排开,同湾前小河对面王屋咀湾的小朋友比赛,看哪边的灯笼多,哪边的灯笼亮。我和本湾的小朋友们一样积极参战,边晃着灯笼,边大声唱:“赛金哪,赛银哪,赛了回家敬神哪!”。我们还自作唱词唱道:“王屋咀,嘿呀咯,你们的灯笼象鬼火!”,以此讥讽对方的灯笼,没有我们的亮。整个赛灯活动直到深夜,大伙们玩兴未尽才回家去睡觉休息。
  大年初一的早上,我们被此起彼伏的鞭炮声中惊醒后,就马上起床,穿上过年的新衣新鞋,跟随着湾里的中、轻年男女们到各家各户拜年,每走拜一家都跟着大人们说道:“大伯、大叔……新年好!恭喜发财!”。这时家里的主人就给前来拜年的人们每个人都递上一支“大公鸡”、“城乡”牌等香烟,家境好一点的请来拜年的人们进屋喝茶,互祝新年吉祥如意!
  正月初二、初三、初四是亲戚相互串走,孩儿们主要是走家家,给外祖父外祖母、舅爷舅妈拜年。
  到了初五,生产队里就开工了,大人们又开始了新的一年劳作,我们小伙伴们开始了对新的一年的期盼。
      (编辑:作家网)

上一篇: 购年货

下一篇: 像花儿一样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