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欧行记(三)
来源:作者:李道华时间:2014-01-23热度:0次
第三章 冰雪维也纳 美泉宫 金色大厅
出威尼斯城一直向北,就是邻国奥地利。远远地,就看见一座长长的山脉展现在我们眼前,那是阿尔卑斯山脉。山脉上一片白色,那是雪。奥地利就建在山脉之中,一个典型的山地之国。
此时的意大利已是阳春时节,气温已经升高,和成都的天气差不多。而身居高山的奥地利还在冬季里徘徊。
大巴开始进入山区,渐渐地,温暖的脚步戛然而止,寒冷的空气慢慢向我们袭来。公路边已经看见积雪,随着山势不断升高,积雪也越来越厚。当我们越过阿尔卑斯山脉,傍晚来到一个叫克拉根福的奥地利小镇时,已是一派银装素裹,北国风光景象。如同时间倒流,我们一下子从春天又回到了冬天。
打开车门,走下大巴,一股股冷空气扑面而来,我深深地打了一个寒颤。踩着厚厚的积雪,大家拥挤着,拖着笨重的行李走进一家农庄酒店。这么大的雪,对我们这些很少见雪久居都市的人来说,不是坏事,倒是一种好奇和惊喜。果然,第二天一大早,不少人就已起床,尽情地在雪地里玩耍。我也和大家一样,起了个早,踩着积雪,在酒店四周的雪地里不停地赏雪、玩雪。洁白的雪花早已停歇,把周边的山林、房屋、汽车、道路裹了个严严实实?;┞湓诘厣献阌?尺来厚,落在汽车上也有20公分高,就连酒店外的露天座椅上,也积起了1尺高的白雪。真是一个意外收获,刚来到奥地利,就看到了这么美丽迷人的雪景,能不叫人开心?
吃过早饭,我们继续朝向往已久的音乐之都——维也纳进发。
由于路滑,汽车开得较慢,直到中午1点,我们才来到音乐圣地维也纳。
谁都知道,维也纳是世界名城,奥地利首都,面积414.65平方公里,位于阿尔卑斯山的东北麓和维也纳盆地的西北部之间,多瑙河从城中穿过。维也纳成名,源自音乐,以“音乐之都”闻名于世界。整个城市被森林所环绕,南面是深幽的山谷和开阔的平原,是一座集典雅、美丽、清洁的花园城市。许多巴罗克式、哥特式和罗马式建筑现还存于市内各处,一路上我们就见到了不少建造独特的这类建筑。
此时的维也纳不是用她优美的音乐声来欢迎我们,而是用一把冰凉的匕首向我们刺来。零下六度,这就是维也纳对我们的见面礼。
冰雪、寒冷、刺骨,让我们这群来自温暖城市里的游人看到了维也纳的另一面。
在一个北京艺术家开的回春园酒店匆匆用过午餐,我们坐车游览了维也纳议会大夏,走进霍夫堡广场、皇宫,到美泉宫里听讲解,观金色大厅外景。
雪继续下着,街上几乎没有行人,有的,就是我们这些匆匆而来的远道游人,还有街上来往穿行的有轨电车、货车、小汽车。打着雨伞、戴上帽子,穿上棉衣,我们脚步匆匆地走进霍夫堡广场与皇宫。
霍夫堡广场上摆放着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花球,每个花球上覆盖着厚厚白雪,犹如戴着一顶顶白帽子,恰如童话世界一般。广场正中,一个高高的青铜台上,端坐着一位青铜塑的贵妇,她伸开右手,好像正在安抚她的臣民。她,就是名扬欧州的奥地利女皇玛利亚•特蕾西亚。据记载,女皇共生育16个子女,她把女儿分别嫁给欧罗巴各国皇子,联姻了整个欧罗巴地区,来巩固自己的皇室地位,使哈布斯堡王朝的血脉在欧洲各皇室的血管里流淌。玛丽亚•特蕾西亚是个传奇,父亲去世她继位,战乱中独自挑起救国大任,并成了18世纪西欧唯一一位拥有奥地利、匈牙利、波西米亚三项王冠的女皇,她的显赫名声盖过了哈布斯堡王朝的所有男性君主。
霍夫堡宫(又称冬宫)始建于13世纪,原为一座城堡,后来随着哈布斯堡家族权力的扩张和统治地域的扩大,城堡被扩建成为豪华的皇宫。在霍夫堡宫内,哈布斯堡家族整整统治了奥地利帝国700多年,直到1918年才搬出皇宫。如今,皇宫成为奥地利总统办公地点,重要的会展中心,艺术品收藏展览中心,收藏着历代哈布斯堡皇帝的画像,其中一副就是玛丽亚•特蕾西亚女皇的油画像。她那高贵庄严,目光犀利,一副君临天下的气概,让不少人为之折服。
快步跑进宽大雄伟的霍夫堡宫,不顾雪花和寒风吹打在我的身上,脚踩在雪地里,发出咔咔地响声,我用快冻僵的手指不停地按动着相机快门,快速地记录下眼前的一切,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多拍些照片,带回去慢慢欣赏。站在皇宫
前,我还来了一个希特勒式的敬礼。据导游讲,二战时,希特勒曾在这里发表过演说。
遥想当初,这里到处是一片奥匈帝国的繁盛景象,到如今,众多的宫殿宅第和博物馆,成为现代人炫耀先人功绩和生财的捷径,让我们每个到维也纳的游客都深深感受到了这一点。
美泉宫又称(夏宫),坐落在维也纳市西南。因上世纪50年代的同名电影《茜茜公主》而让世人家喻户晓。1854年,茜茜公主从巴伐利亚王国嫁到美泉宫,成为奥匈帝国弗兰茨•约瑟夫国王的皇后,当时不足17岁。后因与皇帝感情性格不合,再加上儿子鲁道夫自杀,而心灰意冷,于是经常到世界各地去旅游。 1898年9月10日,她在瑞士日内瓦湖畔坐船时,被意大利无政府主义者卢伊季•卢切尼刺杀身亡,时年61岁。
美泉宫曾经是罗马帝国、奥地利帝国、奥匈帝国和哈布斯堡王朝家族的皇宫,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美泉宫的名字要上溯到罗马帝国皇帝马蒂亚斯 1612年的一次狩猎。他饮用了此处泉水,清爽甘甜,遂命名此泉为美泉。
1743年,玛丽娅•特蕾西亚女皇将当年的皇家狩猎地改建成总面积达2.6万平方米,可容纳千人居住的美泉宫,仅次于法国的凡尔赛宫。
在冰雪与寒风交织中,我们的脚步踏进宏伟壮观的美泉宫。每个人头上带一个耳麦,一边听讲解员讲解,一边观看皇宫内的各种油画、雕塑和物品。许多房间都用金粉装饰而成,如此精美豪华奢侈的装饰,让人深深感受到皇帝的奢侈与气派,我突然想起北京故宫里中国皇帝的寝宫,对比起西方皇帝的寝宫,东方皇帝和西方皇帝在这些方面的不同与相同。北京颐和园是否能与美泉宫相媲美?颐和园秀美多姿,体现出中国江南的特色,美泉宫雄伟壮观,显示出一种帝王的霸气,真是各有各的美,很难与之相比,这就是东西方历史文化的不同,审美观念的差异。
走出皇宫,我们少数几个团友不顾寒风凛冽,继续奔跑进著名的美泉宫后花园,观看冰雪覆盖着后花园里的每一座雕像、每一处景色,领略着雪中看景的感受。尽管寒风吹打在脸上,犹如刀割,雪花落在头上,如此狼狈,雪水侵透了
鞋袜,我们仍坚持看完了整个后花园,待我们跑回车上时,才感到身体几乎被冻僵了??醋盼颐堑睦潜废啵档钠渌?BR>没有去看的团友却开心的笑了。
音乐是维也纳最著名的名片,吸纳了世界各地的音乐人来到这里,开拓和施展他们的音乐梦想。许多音乐大师如海顿、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约翰•斯特劳斯父子、格留克和勃拉姆斯都曾在这里度过多年音乐生涯。我们熟知的海顿的《皇帝四重奏》,莫扎特的《费加罗的婚礼》,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田园交响曲》、《月光奏鸣曲》、《英雄交响曲》,舒伯特的《天鹅之歌》、《冬之旅》,约翰•施特劳斯的《蓝色多瑙河》、《维也纳森林的故事》等著名乐曲就诞生在维也纳。而维也纳音乐厅则是为许多音乐家提供表演的最佳场所。在我们的强烈要求下,导游满足了我们的好奇之心,专门带我们来到了位于市中心的维也纳音乐厅。
维也纳音乐厅也叫“金色大厅”,是维也纳音乐协会的办公地,音乐厅落成于1870年,大厅内有1654个座位和多达三百个的站位,音乐厅呈狭长状,看起来像个长方形的鞋盒。
冰雪中我们跳下汽车,跑步来到金色大厅身边,快速观看她的风采。
金色大厅修建的其实并不是很气派,长方形大楼,共五层楼。外墙为红黄相间,屋顶上竖立着古典雅致的音乐女神雕像,整个建筑呈现了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风格,外观上和其它建筑并没有多大的区别。然而,在这里,举行着每年一度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许多著名指挥家如克莱门斯•克莱斯、冯•卡拉扬、小泽征尔等都曾在此指挥了多场演出,许多音乐家的独唱、独奏音乐会也在这里举办。我们中国的著名歌唱家宋祖英,就于2003年11月,代表中国第一个在金色大厅成功举办了个人演唱会。我们的成都老乡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廖昌永,2008年也在这里举办了个人独唱音乐会,还有阿幼朵、谭维维、谭晶、史依弘、祖海、朗朗等10多位中国歌唱家、钢琴家也先后登上金色大厅的舞台,献歌于维也纳。金色大厅正是有了这些其它音乐厅无法相比之处,才让它成为了全世界第一流的舞台,所有音乐人一生最求的梦想之地。
离开维也纳时,雪还在下着,我们多少有些遗憾,还有不少名胜古迹没有时间去看、时间太紧张,不能多看几眼我们心中的音乐圣殿。汽车奔走在维也纳街头,尽管各式各样的古建筑在我们眼前逐一展现,但我心里仍在默念着金色大厅,贝多芬、斯特劳斯的名字。行走在多瑙河身边,冰雪中看不清多瑙河的笑脸,但《蓝色多瑙河》的优美旋律一直在我的心底久久回荡。作为一个音乐爱好者,来到这著名的音乐之都,目睹这里的一切,是一种多么美好的享受,多么的不易啊。别了,美丽的多瑙河;别了,冰雪中的维也纳。我不知是否还有机会再来看你。
冒着冰雪,我们奔向下一个目的地——德国慕尼黑。
(编辑: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