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门服务24小时接单app免费安装,400元4小时快餐微信,上门服务24小时接单微信号,300快餐500一条龙qq群

您的位置:首页/文学天地/散文

河南纪行(修订篇)

来源:作者:烟如云时间:2014-02-12热度:0

             济源猴山
   济源离洛阳不远,是济水发源地,曾是夏王朝的都城“原”,战国至两汉时期“轵邑”以富庶闻名天下,也是“愚公”故里。
  猴山脚下,山门耸立,旁有曲径掩映苍翠松柏间,于风吟鸟鸣中愉快向前。未曾到得正门,几只猕猴矫捷地窜了出来,抢了爆米花就跑。越往山里走,猴子就越多。一只米黄色的小猴,颇得孩子们的喜爱,捡了爆米花就溜,还没入口,另一只强壮的猴子就掠夺了“胜利果实”,蹲在远处的山坡上大嚼起来,被抢的小猴子,只能干瞪着眼,吱吱叫唤。
  偶然抬头,竟看见石崖上开出了一簇簇艳丽的野花,没有泥土的滋养,也能开得如此蓬勃热烈,着实令人惊叹!莫非这就是河洛文化的精神所在?无论身处逆境顺境,终将顽强生长……
  “猴王”的地盘到了,猴子们在木桩间上串下跳,或灵巧地吊在树稍,或敏捷的左顾右盼,馋嘴的小猴吊在母猴怀里,眼睛滴溜溜直转,偶尔顽皮偷溜下来,母猴一把就抓了回来。高处守卫的“哨兵”,正一动不动地趴在“瞭望台”下,隐蔽在枝丫间,若不是养猴人指点,极难发现?!吧诒备涸鸷锶旱陌踩?,一旦警报发出,公猴们就会须发耸立,厉吼着扑向来犯“外敌”。猴王很强壮,在众猴的簇拥下,霸气地接过“猴仆“呈献的食物,慢条斯理吃上一口,随手赏给身后的“妃子”,猴群则毕恭毕敬伺立左右。看来在猴王权威之下,猴群生活秩序井然。
   猴山上还有诙谐有趣的马戏表演,动物们的表演十分卖力,值得一看。
      嵩山少林寺
   电影《少林寺》主题曲里的歌词唱到:“日出嵩山坳,晨钟惊飞鸟,林间小溪水潺潺……”,在我无数次的揣想里,清幽的嵩山禅院外,山花烂漫,晨钟暮鼓声里,林涛涌动。带着朝圣般的虔诚,沿山路盘旋而上。
最先跳入眼帘的是松柏掩映的高大僧人塑像,双手合十。路旁的电话亭上佛像端坐,远处的山顶巨佛耸立,尽显威武霸气。慕名而来的游人众多,人丛中时不时闪过金发碧眼的洋人。
   来到塔林,大大小小的墓塔笔直矗立,多由青石和砖修葺而成,雕刻精美,随塔基往上多呈六角形和正方形,也有一两处形状如锥似瓶,高低错落分散其中。高僧因生前佛学修为成就各不相同,圆寂后的墓塔高度也不同,最高的有七层,约有十五米。年代最早的是一座唐代墓塔,已非常的古旧。一座座墓塔掩隐在绿树丛中,雄浑挺拔而不失庄严肃穆。
   少林寺山门正中是康熙御笔题写的“少林寺”匾额,前有石狮一对,旁有石坊两座。烧香拜佛的人摩肩接踵而至,大殿内外挤满了人,袅袅腾腾的烟雾中,喧哗声、诵经声不绝于耳,几个年轻的僧人正忙得不亦乐乎,与我想象中的佛门净地相去甚远。
   紧那罗殿,位于大雄宝殿旁,始建于元,据传乱军围攻少林寺,一烧火僧显圣护法后修缮而成。殿内鎏金的紧那罗王像前,供奉的香蜡纸烛正袅袅燃烧,殿角的铜铃随风叮当作响,佛像威武庄严,怒目圆睁,仿佛见证着香火鼎沸,也见证着历史的更迭。
   返程路上见一台,中书“英雄少林会”五个金色大字,四周挤满了人。台上竖有叉、铲、戟等兵器,几面大鼓竖立其旁。少年僧人身披黄色袈裟,台上、台下各自列队,舞刀弄剑耍棍打拳,无不透着一股子浑然天成的刚劲雄浑与威武霸气。
   少林武功源自河洛大地,自成一派且博大精深,今得以扬名天下,与河洛文化的繁荣发展密不可分。
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
   曾无数次在电视画面上见过飞溅的浪花,也曾在火车索桥上谛听过惊涛拍岸。但是,第一次如此贴近黄河母亲,我还是止不住激动,赞叹连连。
   走在摇摇晃晃的铁索桥上,脚底是浪潮汹涌的黄河水,凛凛的寒意油然而生。不过,河中央却能将小浪底枢纽工程的全貌尽收眼底,其恢弘巍峨大气磅礴之态,令人叹为观止。不愧为世界水利工程史上的杰作
大型山岳湖泊型风景更是浓缩了黄河源头及沿岸风光无数。徒步行走在沙棘遍布的山水间,或小岛星罗棋布,或险峰千仞壁立如削,险峰与岛屿纵横交错,莫名的绿色植物簇拥身前身后,湖水浩淼,烟波迷离,河水洛神正徐徐撩开圣洁美丽的面纱,尽显壮美旖旎和温润灵秀。
   河洛文化如同这绿意盎然的中原大地,呈现出一派勃勃的生机与活力。
        孟州驴肉宴
  “天上龙肉,人间驴肉”,朋友们特意领着我们这帮吃货绕道去孟州品尝驴肉。从猴山去往孟州的路上有很多卖苹果的,味道香甜。路边的这家驴肉店,不算华丽,倒也干净整洁。
   驴肉火烧,是一种非常出名的面食。初看像四川的锅盔,半扇形,烤的焦黄,嚼起来却酥软而有嚼劲,驴肉吃起来有一种浓郁而特别的香味,黄黄的驴油,咬一口就顺嘴淌了下来,但是绝不油腻。
   驴皮是阿胶的主要成分,加了青椒和调料在旺火上爆炒,营养而别有一番风味,驴皮略带黑色,口感类似于猪皮,软糯却不粘牙,青椒配上红辣椒,颜色诱人,是一道独具风格的菜肴。
   煮熟的驴血粗看还以为是豆腐,白色的驴血,吃起来有点腥,驴血性燥,口感却是非常的细嫩,配料也多是青椒、生姜蒜,做法类似于川菜的黄焖豆腐,色泽较暗,却十分有营养。
   炖驴肉汤是难得一见的美味佳肴。驴肉切成了三指宽的薄片,煮熟以后略带红色,配以白色的驴血、青绿的菜叶,汤里飘着零星的驴油,再撒上一把葱花,驴肉的鲜香,驴血的滑嫩,恰到好处地揉合在一起,特别营养可口。
   还有大葱拌驴肠、炒芝麻叶等菜肴,都是难得一见的美味。这样一桌美味却是非常的经济实惠,实在令我意外。
   中牟的东北烧烤
   许是节日的的人潮还没来到,郑州在薄薄的雾霭里,看起来倒也还有几分整洁,林荫道旁,漫天的梧桐毛絮飘飞,这样的模样符合我的想象。潘h特意到郑州站来接我们去中牟。见到潘h不由得暗赞一句: “颜如宋玉,貌比潘安”,果然不愧为潘安故里潘安后人,那个丰神俊朗呐,真是与众不同。老公和潘h十余年不见,自是分外激动。
   驱车来到城郊,嫂子在自家的东北烧烤店里正麻利地串着羊肉。串好的羊肉有肥有瘦,红白相间,上面还点缀了好几个绿绿的小辣椒,红红绿绿的模样,很是诱人,只不过有些纳闷为何会刻意串上那些肥羊油?
   中午,潘h坚持要去外面吃东北涮锅。涮锅腾腾的热气衬着我们红彤彤的脸,杯盏间盛情传递,因这重逢的喜悦,大家禁不住开怀畅饮起来。回去的路上,居然有一个酒意朦胧中要开车门跳下去。停车后,仆倒在路边就不管不顾哇哇一阵狂吐。东北人真是豪爽啊。
   华灯初上时分,到得潘h店外,只见门外搭起的小桌子得有十来张,店里店外早已是座无虚席,人声鼎沸。老叔在店外支起的烧烤架炭火燃得正旺,噼里啪啦烤得正欢。只见肥瘦的羊肉串一字排开在烧烤架上,红红的火苗舔着绿绿的小尖椒,羊油不一会就滴答下来了,只见老叔麻利地刷上了薄薄的一层盐,羊油浸着羊肉,辣椒的清香、羊肉的香味就在空气里弥漫开来,然后开始刷辣椒等调料,最后撒上大粒的孜然,此时烤羊肉就算是大功告成。羊肉串入口,我才恍然大悟——添加肥羊肉的烤串口感极好,少了油腻,肉感紧实而不失鲜嫩,酥香耐嚼。果然是美味呀!小店虽地处城郊,却是顾客盈门。真是应了一句老话——酒好不怕巷子深。
   在一闪而过的流光溢彩里,商铺林立,行人,商贩来往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中牟,这座城市热闹繁华而不失干净整洁,让人心生亲近。
            洛阳印象
   未曾考证洛阳市区的古建筑年代。不过,紧挨涧河处,古色古香的店铺却极多,店里随处可见书画墨宝,陈旧斑驳中尽显古朴。
   过涧河就是王城公园,赏菊的人很多。桥上小商贩在叫卖糖葫芦、棉花糖,河堤上垂柳拂面,涧河水流淙淙。一丛丛菊花隐在绿叶丛中正开得热络,色如雪若银钩细画,黄似金赛缎带飘扬,红胜火如朝霞烂漫……花团锦簇中,或盘龙踞群山,或金狮舞花丛,或白鹤展翅云间,或锦鲤跃飞龙门,或彩凤翱翔九天,惟妙惟肖中妙趣横生。
   老洛阳水席出自宫廷,享百年盛名。以汤水见长,多以萝卜、淀粉、豆腐等为主料,辅以肉类、菌类、时蔬,经煎、炒、烹、炸、烧等工序,制作而成的佳肴酸辣爽口,味美而不油腻。最有名的一道菜就是牡丹燕菜,没赶上牡丹花开的季节,所吃的燕菜自然也就未能一睹牡丹盛开在碗盏之间的俏丽雍容模样,有些遗憾,不过萝卜倒是做得不同凡响,切得极细,一丝丝晶莹剔透,细细品来全无萝卜味道,反倒多了些鸡和蘑菇的鲜味,倒也清爽适口。焦溜丸子,有些类似于四川肉八碗里的黄花丸子做法,以猪肉为主料,配以淀粉,经油炸之后,上笼蒸制而成,连汤带水,都是我极喜欢的口感。肉皮冻做的凉拌菜、蒸扣肉夹馍、炒扁垛,都极好吃,取材也极普通。
   十三朝古都,尽管曾经的辉煌显赫不再,却繁华内敛,难掩昔日皇家气派。行走在洛阳古城,雕梁画栋、飞檐挑角的建筑随处可见。据家谱记载:阴氏祖先曾修建窟龛于洛阳龙门石窟。遥想这座城池内家族曾经的繁华沧桑,顿生亲近。
   因时间匆促许多著名的景点未曾逐一探访,颇多遗憾。期待着再次踏上河洛大地,亲耳谛听远祖在牡丹花丛中深情而遥远的呼唤。
 
2012年6月6日初稿
2013年8月15日修改
2014年2月7日终稿

(编辑: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