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门服务24小时接单app免费安装,400元4小时快餐微信,上门服务24小时接单微信号,300快餐500一条龙qq群

您的位置:首页/文学天地/散文

游成都宽窄巷子

来源:作者:陈怡霖时间:2014-02-14热度:0

     某国外媒体评论说:“最中国”的是成都,“最成都”的是宽窄巷子。今年五月,有机会来去成都学习,下飞机乘车到宾馆,已是下午4点钟。我们一行人迫不及待地打车前往“最中国”“最成都”的宽窄巷子??碚镒游乙丫堑谌卫戳?,每次来了总是看不够看不厌?!?BR>  宽窄巷子是成都遗留下来的较成规模的清朝古街道,与大慈寺、文殊院一起并称为成都三大历史文化名城?;そ智U饫锇ǔ啥急4孀钔旰玫娜踔慕值馈硐镒?、窄巷子和井巷子。
  据说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准噶尔部窜扰西藏。清朝廷派三千官兵平息叛乱后,选留千余兵丁永留成都并修筑满城——即少城,也就是现在的宽窄巷子。
  说起宽巷子、窄巷子,总以为是宽度的不同。实际到了这里,并没有感觉宽与窄的区别。那为什么叫宽窄巷子呢?成都人对宽窄巷子的概括更精辟:“宽巷子”老成都的“闲生活”,“窄巷子”老成都的“慢生活”,“井巷子”成都人的“新生活”。我想,这宽与窄是成都人心中的宽窄,是一种生活的态度,是自然生活的一种境界。
    宽巷子在清朝宣统年间的名字叫兴仁胡同,据说这里所驻的是镶红旗的清军??硐镒又幸晃欢捎锏穆迦私樯?,胡同是蒙语的音译,关于胡同的起源,有一种说法是蒙古人在草原上扎起的蒙古包之间的通道。而到了民国年间,在中国一片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风浪潮下,清朝的叫法“兴仁胡同”改名为“宽巷子”。 如今的宽巷子是老成都生活的再现,您在这条巷子中游览,仿佛走进老成都生活体验馆,感受成都的风土人情和几乎要失传了的一些老成都的民俗生活场景。
  这里的门头名字各有特色,颇耐人寻味。 “碧塘宽月”“淳盧”“宽坐”“听香”“花间”……每一处都可以让人久久的回味一番,猜测着它背后的故事。
     宽窄巷子除了牌匾独具特色,古朴典雅,耐人寻味之外,她的青砖,黛瓦,飞檐,门垛,都让人看不够,看不厌。绿色植物爬满了窗棂,翠绿的叶子掩映着古朴的窗子,窗内人看着我,她是我的镜中人,我是她的人中景。深宅中,四角的方桌,高靠背的竹椅,绿色的凉棚,几位闲人,一壶小茶,摆着龙门阵,享受着属于巷子里的悠闲。 
  在巷子里,一位卖自制卷烟的深深吸引了我。他人干瘦,身穿蓝布大褂,一副复古的打扮,他面前摆着烟枪烟卷。他斜躺在逍遥藤椅里,似睡非睡,很像电影中的镜头。很多人围着他照相,指指点点。
     穿过通道,我来到了窄巷子。窄巷子在清朝的地图上的名字是太平胡同。清兵的进驻给了战乱中的成都人希望,胡同的命名也代表着人们对生活的美好希望,名字“太平”自然是希望没有战争,成都的老百姓能够平安祥和地过日子。如今的窄巷子主要以西餐、咖啡、会所、主题文化商业等为主。这里是拥有世界眼界的时尚中心,这里又是最成都的生活,在巷子里品味缓慢的下午和时光的停驻。
  在窄巷子,一座青色的三层小楼特别引人注目。这座小楼每一层的阳台上都探出了绿色的植物,仿佛一座山中盆景。青色的门洞又高又大,仰望门上浮雕是一朵牡丹,雍容华贵,下面写着“菜馆公”三个字。在大门的两侧,浮雕龙的图案,显得富贵大气,两个铜狮子把守大门,门内,两位婷婷美女,导引着客人。在门前,一位笛手,身穿黑色的中式服装,吹着长笛,笛声悠扬,传遍了整条胡同。
  再往前行,就看到一面墙,上面满满的都是是爬山虎,这一墙的蓬勃绿色,让人我心动不已,使巷子顿时温暖起来 。
    漫步在巷子里,看到有的门前有一个大大的石槽子。石槽子有方形的,有圆形的,都是一整块石头凿出来的,很古朴。我们猜测它的用处,有人说防火,有人说喂马等等。我走进一家茶店询问,一位姑娘告诉我,那些槽子,主要是消防用的。雨天可以接雨水,平日可以养鱼,如果遇到火灾,就用来救火的。 
  走到窄巷子的尽头,转个弯,就来到了井巷子,井巷子的定位是成都人的新生活。 井巷子紧邻窄巷子,满清时名为如意胡同,后因巷北有明德坊,又称明德胡同。辛亥革命后改为井巷子,并沿用至今。为什么叫井巷子呢?原来在巷子中段,有一口古老的井,这井虽已废弃不用,但是却记录着这里的一段历史。我特意来到这口井的旁边,井已经盖了水泥盖子,加了锁链。旁边竖起一块石碑,石碑有一米多高,上面雕刻着龙的浮雕,下面刻了这样一段文字:“ 此井乃康熙年间,满蒙八旗军驻防成都时饮水而凿。此处原少城明德胡同,清军营房前。辛亥革命后因巷中有此井而改名为井巷子?!?nbsp;  
  在井巷子入口处有一棵枝繁叶茂的古树,古树向巷子中间探着身子,树冠很大,几乎覆盖了整个巷子口,形成了一片浓密的树荫。在古树旁边保留了一段古老历史的景观墙。每个墙垛子上刻着一段历史的记录,记载了唐建罗城从建成到毁损的一段历史。它是我国第一个以砖为载体的博物馆,一块块不同历史断面的旧砖,经过艺术的创作,垒砌成台、城、壁、道、碑、门等的成都历史文化片段,阐述着千年成都,演绎出百年历史。 文化墙的西段,从“宝墩遗城、金沙竹泥”到“羊子土坯、秦筑城廓”;从“汉砖遗风、唐建罗城”到“宋砖古道、明末毁城”,一段段老墙娓娓讲述着成都的沧桑历史。 文化墙的东段,从“巷窄回眸、夹道洗刷、公馆封门”到“街沿斗鸟、杂院堆藏,天井搓牌”;从“砖门喝茶、土墙鸡啄、砖混篾笆”到“半巷刨饭,窄巷水凼凼、宽巷暖烘烘”。每一幅再平常不过的生活场景,都构成了老成都活生生的每一幅影像与回忆。
  穿过浓密的古树的树荫,走进井巷子,一面是传统的街巷,一面是新增的小吃。各种小吃摆在巷子中间,每家一个摊位,摊位也及其古典。一个个黄色的小推车就是一个摊位,每个摊位统一的装饰,与整个井巷子格调一致。每个摊位起着各种很有味道的名字:古道今粥,鲜榨汁等。据说这里是成都的新生活区域酒吧区,夜晚是最热闹的地方。井巷子,是老成都的“新生活”?;姑蛔叩酵?,我们就被小吃馋得流口水了。赶紧品尝,一块臭豆腐,一碗小汤圆,原汁原味的四川成都口味。走在成都最美的历史街区里,品尝着最有特色的美食,是一种享受自由的快乐。
    走出宽窄巷子,历史的记忆仍然绵延。感叹成都人非常有创意的把古老的历史定格在了墙上。整个街道的墙壁,每一处都是一个景点,一个故事,一段记忆。
  “宽窄重门”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这是一个古老的门,古老青砖堆砌的门洞有四层,在深深的门洞内有已斑驳的木门,尽显了历史的久远与神秘。门里是什么?是八旗士兵?是平民百姓?它以自己的姿态,独守着属于自己的秘密。
   “老井镜像”则把古老的井台镶到了墙上,成为一面井台展览墙。井台是旧时生活的缩影。在过往的岁月中,它既是人们取水、沟通等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设置,又是邻里之间交流信息的场所。现在站在井台边,似乎还能感受到人们取水的场面。
  “旗营碎影”则是将清朝康熙51年南征大军驻扎成都时八旗军营的训练场景用浮雕的形式再现在我们眼前。
  “旧居回响”取老成都家居生活的老物件进行重组,镶嵌于墙上,唤起对老成都生活的回忆。缝纫机,小石磨、灶台、电视、暖瓶、风扇等等,件件物品都勾起了人们对那些逝去年代的回忆。
    “少城家书”的邮政墙也独具匠心。书信曾经是我们的重要的通信手段,随着信息化的发展,逐渐淡出了人们的生活。但是,这面墙上,一个绿色的邮筒,一辆投递员的自行车,一封镶嵌于墙上的信封与写满字的家信,也勾起了人们的许多回忆。
   “呼吸瓦墙”则是集古代的建筑展示与现代游戏相结合的一面墙,吸引了许多游客驻足。呼吸瓦墙,截取了老房子的一片屋顶,人轻轻靠在上面可轻陷其中,形成有趣的压印图形。在这片瓦墙的中间,演变成一个现代的游戏区。仍是瓦样的弧度,却独具匠心的把瓦换成了可抽拉的铁棍,这些铁棍如铅笔粗细,抽出来,可以随心所欲的摆成自己喜欢的字及图案。很多人在此驻足,摆出自己的名字,拍照留念。 我也好奇的摆了自己的名字,并且摆出了“祈福,雅安”的字样,在此拍照留念。
     走出宽窄巷子,夕阳已落,巷子沐浴在金色的阳光中?;厥?,回忆,都是美好的。寻找这里的印记。难忘的历史,难忘的生活,难忘宽窄巷子。 (编辑: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