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门服务24小时接单app免费安装,400元4小时快餐微信,上门服务24小时接单微信号,300快餐500一条龙qq群

您的位置:首页/文学天地/散文

正月里赏花灯

来源:作者:王德亭时间:2014-02-17热度:0


   正月十五夜,一轮皎洁的明月辉耀人间,与万家灯火融为一体。临淄大道、中轩路两侧人行道上,人流如织,从十里八乡进城的农民和城区居民汇进一条河里。他们是奔了十五夜的灯会去的。
   老人孩子,青年壮年,有一些是全家出动,进城来赶热闹?!敖裢砉愠』狗呕?,是不是十六放?明年会继续吧?”一个年轻人问我,他认真虔诚的样子,让我不忍拂逆。从穿着上来区别城里人和乡下人,十之八九会抓瞎。但从他的问题判断,我想他住的应该离城区远一些。我觉得任何解释都是多余的。中央提出八项规定,在基层得到了不打折扣的执行,地方政府打紧手过节,停放烟花,东风夜放花千树的景象却在人们心里萦绕不去。要人们适应没有焰火的元宵节,需要一个过程。
   花灯会展在体育城,从人民广场步行走六七分钟。文化馆、图书馆、体育城紧凑地集中在这里,形成了临淄区的文化体育活动中心。大型花灯环场一周,依次排列了24个文化主题花灯造型,除5个街道办事处、7个镇外,还有文化馆、图书馆、齐国故城历史博物馆等单位的作品。在簇拥的人流中,我看到,各镇、街道的作品凸显了和谐生态幸福的主题,齐都镇的花灯,图案是齐故城历史博物馆的外形,恰恰也是齐国故城的微缩景观,还有蔬菜合作社、新农村建设等现场感强烈的图片,反映了千年古都与今日巨变的深度融合;凤凰镇的花灯,一只凤凰引吭东方;敬仲镇则体现了绿色生态的特点。
   隐隐约约,我听到哪里传来打夯歌?!鞍盐确较颍薄鞍ミ??!薄巴扒昧嗣?,”“哎呦?!薄耙缓缓磺檬担宜怠薄扮鄱郯。 闭馑圃嗍兜母枭?,把我引到了一组花灯造型前,那手起夯落的劳动场面,把我带回了40多年前的农村。一人掌夯,四人提绳,伴着打夯歌的节奏,一起一落,颇合节奏。这样打夯,在我小时候的农村,是盖房的第一步。万丈高楼平地起,谁家建房起屋都要打地基,一把石夯,五个人,一人掌舵,四人使力,打夯就靠这样的手工作业。打夯的人是青壮劳力,且都是男人,一般不要妇女加入。大概妇女天生弱质,受不了这份熬炼,这是其一;再是喊夯的人习惯就地取材创作,夯歌荤素昆乱不当,兴许就从在场的某一个人说起,有影的说说,没影的道道。迎合的人不必为叙事的真实性较真。对这些并无恶意的编排,被编派的人不会计较,主人自然也懒得干预。打夯这活儿拔力气,又得在工夫里熬,总要有办法让人精神振奋的干到底,所以总要一唱众和。我长大了,电夯进入了农村,打夯歌伴着人力夯的远去而消失了。我很后悔当年没有收录几首,忧闷时听听一定是很有趣的。在这组花灯中,还有辘轳、女人和井,井口上的倒筲,颤颤巍巍挑水的村妇,女人和男人拐磨子的镜头,还有丁丁当当的打铁声,师傅用钳子夹住烧红的铁具放在铁砧上,徒弟模样的人锤起锤落,溅出点点的火花。这个场面让我想起了人民公社年代大队的红炉,那是为生产队和社员锻打工具而开设的。这组花灯的特色,在于用现代化的声光电,把农村古老的生产生活方式回放给人们,让从那个年代走过来的人重温旧梦,也让年轻人对古老的乡村有一个粗浅的认识。
   体育城的北门是花团锦簇的一个彩门, “和谐临淄”“幸福临淄”的主题温馨可人。门内长廊两侧各有六条廊柱,主体为四方形,四面各画了竹、兰、梅、菊——花中“四君子”,清新淡雅的图案,与简朴过节的新风合辙押韵;12条廊柱的顶端,12个生肖造型活泼灵动,年节的吉祥,与岁月的轮回,一定能给人一种光阴荏苒、时不我待的感觉。
   在簇拥的人潮中,我看到一个姑娘怀抱着一束鲜花,满面幸福的依偎在一个小伙子的怀里,我憬然而悟:情人节这个洋节与我们传统的元宵节今天不期而遇,宛若为这个灯节披上了幸福的面纱。眼见一对恋人在放飞孔明灯,那盏灯被一个小伙子点燃助推燃料后,从他恋人的手中轻轻腾起,躲过树枝,追逐先头的队伍。空中形成了一行飞雁,就像秋日远行。
   “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这是上了岁数的人对一年中两个佳节的最佳期盼,冥冥之中,这两种气象好像总与一年的收成有关联,现在的年轻人却不大在意了。月朗星稀,今夜无雪。雪在正月初六下了一夜,那场雪还在树影和墙根里有着星星点点的存在,送来丝丝缕缕的寒气,使人们在这个热烈的元宵之夜,保持一份清醒:真正意义上的春天,在寒冷的牵绊下,犹抱琵琶,羞羞惭惭。一年之计在于春的古训,正如“嘚嘚”的马蹄声,催人奋进。
(编辑:作家网)

上一篇: 怀旧使我欢乐

下一篇: 魅力嫩江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