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门服务24小时接单app免费安装,400元4小时快餐微信,上门服务24小时接单微信号,300快餐500一条龙qq群

您的位置:首页/文学天地/散文

楼兰叹

来源:作者:wubin时间:2014-03-17热度:0

    走进新疆,我的心立刻被一种壮观景象所折服—无边无际的黄沙。但在这黄沙的深处,震撼我的却是一种远去的文明和这种文明背后所辐射出来的影响力—楼兰文明。
    楼兰古国,一个关于水的话题,一个大漠黄沙的话题,一个关于灿烂文明消失的话题。从上个世纪初,一个消失1000多年的古楼兰国被国内外专家提了出来,引起了世人的广泛关注。
    楼兰国在西汉司马迁的《史记》中就有记载,是我国关于该古国的最早记录。
    楼兰是古代西域三十六国之一,地处罗布泊的西岸,是古丝绸之路的咽喉,对东西方文化的交流起了重要作用。可以说,古丝绸之路能在那个年代畅通,楼兰人起了重要的作用。楼兰国最靠近汉朝,西域三十六国的最东端,而且靠近罗布泊,靠水运载货物。
    汉代的楼兰,是贯通欧亚大陆—丝绸之路的重要关隘。可以说驼铃悠悠,商贾不绝。西域各国使者的暂居地,朝觐当时的强大帝国汉朝的必经地。楼兰是西域一个著名的“城廓之国”,它东通敦煌,西北到焉耆、尉犁,西南到若羌、且末。
    其实,公元77年,由于楼兰王攻杀汉使,汉武帝派刺客暗杀了新国王。于是,在汉朝做人质的楼兰王子被婚配了一个美姬送回楼兰继承王位,更国名为鄯善,迁都今若羌附近。新国王战战兢兢害怕遭到暗杀,汉武帝在?;す醯拿逑屡刹慷幼ぴ诼ダ季衬?,从而为讨伐匈奴和西域各国获得主动权。汉朝政府派遣吏卒在楼兰屯田,使得楼兰昌盛一时,最盛时有臣民一万四千余人,士兵三千多。当时这里也是汉西域长吏府所在地。
    但在晋代以后的一千多年,各类文献就没有关于楼兰古国的记载。到公元四世纪楼兰城被彻底废弃,人去城空,田地荒芜,“上无飞鸟,下无走兽”,居民迁徙他地,后来竟完全消失在人们的视线里。
    于是乎,一个显赫的楼兰古国消亡了,一个古老的文明长眠在罗布泊西岸的大漠中,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绿洲变成了不毛之地,一个古丝绸之路上的明珠失去了光泽。
    我们可以想象楼兰人举家搬迁的场面,那时多么地悲壮。面对自己世世代代生活的家园,面对先辈创建得国家,面对自己辛苦奋斗的土地,要作一次痛苦的诀别。众人相拥痛哭,妻子长跪不起,儿女抱着屋前的胡杨。骆驼驼起的是一份陈旧的回忆,夕阳带走的是故土的依恋。装一瓶故乡的罗布泊的水,带一包故乡的沙土。一步一回头,一里一徘徊。
    我们再去想他们搬迁的原因,是国家被中原国家或西域别的国家打败,仓皇逃离自己的家园;是漫天的黄沙淹没了他们的土地,他们的房屋,使他们不得不搬迁;是当地干旱缺水,庄稼没有了收成,让他们被迫寻找新的生活家园;是罗布泊常年的游移,冲毁了他们的家园,让这个古国从此销声匿迹。这都有可能,所以留给我们的就是一连串的谜。
    是由于晋朝处于动乱的年代,人们没有时间去关心远在西域的一个国家的发展,而想着只是逃难和躲避政治风暴。楼兰在西域的文字中更换了崇拜的本位,迁徙他地,就远离了人们的视线。等我们大家再关注的时候,已经人物全非。
    有记载说,东汉以后,由于塔里木河中游的注滨河改道,导致楼兰国极度缺水。敦煌的索勒率兵1000人来到楼兰,又召集鄯善、焉耆、龟兹三国兵士3000人,不分昼夜横断注滨河饮水进入楼兰,暂时缓解了楼兰缺水的困境。但在此之后,尽管楼兰人为疏浚河道做出了很大限度的努力和尝试,但依然起不到多大的作用。也有这样的记载,楼兰的灭亡,是人类违背自然规律的结果,楼兰人盲目滥砍乱伐导致水土流失,风沙侵袭,河流改道,气候反常,瘟疫流行,水分减少,盐碱日积,后果就可想而知了。
    无论何种原因,总是自然环境的改变,导致国家的灭亡!
    我们姑且认为楼兰国迁徙他地。楼兰人也只有两条线路:一是沿天山南麓向西迁徙,也就是沿孔雀河西进到达现在的库尔勒、库车等地;一是沿罗布泊和昆仑山北麓向南西,到达现在的若羌、且末、民丰、和田等地。向东到中原方向、向西穿越天山到吐鲁番和向南穿越昆仑山都是不可能的,因为中原方向也处于战乱和山岳难以穿越。
这一切的假设,一切的猜想,都是对这个楼兰古国情真意切的关注。
    但我坚信,一个国家可以灭亡,但这个国家的人种是不可能在地球上消失掉。
    我们对楼兰古国的关注,就是要揭开这神秘的面纱,探寻其神秘的远离文献的奥秘。我想楼兰古国的后人正平静地生活在若羌、库尔勒、库车等地,却不明白自己的出身。
    于是楼兰一定是经过大规模的迁徙!
    自然环境是楼兰人迁徙最主要的原因,而且主要是漫天的黄沙和干旱缺水,使人们在自己的家园无法生存。成天是黄沙狂吹,天空干旱无雨,河流干枯,罗布泊无水。于是种的地长不出庄稼,连年没有守成??诳实萌嗣钦也坏剿龋薏疾幢换粕吵涮?,接雨水的桶一年也没见湿润过;房屋被黄沙埋没,成天在维修和加固自己的房子。
这是怎样的生活!
    楼兰人叹息,却又无可奈何。这是自然环境给楼兰人的报复,过度的开发,过度的向自然索取,过度取用地下水。本来罗布泊西岸的生态环境就比较脆弱,灾难就在所难免。于是楼兰人只有含着痛苦和悔恨的泪离开了自己的家园??兹负拥母牡?,致使下游水源枯竭,楼兰人能不背井离乡,能不离开自己的家园吗?
这是一个长鸣的警钟!
    和玛雅文明、印加文明一样,楼兰就消失在无穷的想象中。它曾经的辉煌,让我们羡慕。但历史的教训我们不能忘记,不然就是揭了伤疤忘了痛!
    再看南疆,人们居住的地方,依然在无休止地开发,有限植被被破坏,有限的水源被污染,沙尘暴一年比一年多。也许他们中的许多都是楼兰人的后裔,难道又要作一次大规模迁徙,那下一个迁徙地又在何方?
    我们看新疆全区,看整个西北地区,看整个北方,难道还想“重温”那大迁移的场面?
大气污染、沙尘暴向南扩长、温室效应、气候异常、水资源污染、地下水位变深而且污染严重、冰川退缩……
    楼兰能迁徙他处,我们能迁到什么地方?难道我们还要重复侏罗纪那场恐龙灭亡的遭遇吗?
    1980年,这里出土了“楼兰美女”,距今已经有三千八百年的历史。她只有45岁,眼窝深,鼻梁高二窄,下巴尖翘,具有鲜明的欧罗巴人种特征。她是那个时代这片土地上的美女,风光一时。但今天,他们的子孙不知远在哪里,他们所创造的文明也就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唯一让我们关注的是只言片语记载的文明。但楼兰文化,从目前来看,至少对研究人类的历史发展、自然的更替和气候变迁的重要资料。
    眼前,茫茫的沙漠,已经埋没了多少不为人知的历史。尘沙弥漫,已经模糊了我的双眼,但尘沙过后,一切归于平静,炽热和荒凉充斥眼球。一条蜥蜴在我面前飞快地划过,像在沙漠的海洋中漫游。
    我依然行走在楼兰古国的遗址上!
(编辑:作家网)

上一篇: 胡杨颂

下一篇: “远远”的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