坝上傣家
来源:作者:吕华青时间:2014-03-19热度:0次
坝上傣家
吕华青
橄榄坝在景洪的郊外,来到西双版纳,不能不到橄榄坝看望聚集在这里的傣族人家。
寨子很美。望不到边的橡胶林整整齐齐排列在寨子外边,高大的椰子、油棕、芭蕉树,掩映着一座座竹楼,身穿筒裙的傣家少女,轻柔细步地从面前走过,留下一路欢笑,洒下一路阳光。
我面前的这座傣家竹楼,建在寨子边一个不起眼的地方。主人是个40来岁的傣族妇女,她身着民族服装,特地跑下楼来欢迎我们。
在我的记忆里,知道傣家,是从一首名叫《有一个美丽的地方》的歌曲开始的。那首歌词的大意是:
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傣族人民在这里生长,密密的寨子紧紧相连,那弯弯的江水碧波荡漾……
初听这首歌曲,我还在孩提时代。多年之后,再听这首歌曲,会把如诗如画的刀美兰、杨丽萍的舞蹈,把美艳绝伦的金孔雀,把高大威武的亚洲象与绚丽无比的原始风光联系在一起,“一个美丽的地方”给了我许多美好的憧憬。
竹楼很大,约有100多平方,中间是客厅,北面是敞开式的厨房,南面是卧室。一排大衣橱将客厅与卧室完全隔开。大橱的两头,各开一个门,家人由此进入卧室。按傣家传统生活习惯,左边的门供长者通行,右边的门则由晚辈出入。主人介绍,卧室内部没有房间的分割,只用兰色、白色和粉红色的蚊帐区分家人的床铺位子。按照傣家风俗,卧室是绝对不让外人进入的。
客厅简洁而清爽,竹席铺地,一张低矮的方桌,几只小小的竹凳。如今傣家的生活逐渐富裕起来,厨房边电冰箱、电饭堡、热水器等应有尽有,客厅里电话、电视机、VCD整齐地排列着,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女主人热情开朗,见来了上海的客人,一边为大家倒着傣家的普洱茶,一边兴奋地谈起几年前,上海的市长到她家做客的情景。我们聊得最多的是有关傣家的生活。
傣族是云南少数民族中一个人口较多的民族,按照居住及习惯区别,这个民族又分为三个部分:常年生活在水边的称为水傣,主要生活在山区的为旱傣,日常在腰间系着一条花腰带的则称为花腰傣。 这里风行男方“嫁”到女方家里生活的习惯,但是在正式结婚前,男方往往要经受三年的考验:比如,天不亮就要起床割橡胶,白天还要打柴、种地,反正一家的重活全得包下。如果小伙子真有本领,也有表现的机会,只要爬上高高的槟榔树顶,即可不受三年的辛劳,但是,那是不太可能的事情。傣家习惯夜晚席地而睡,若是小伙子来找自己喜爱的姑娘约会,只要在竹楼下举起棍子,对准姑娘睡觉的方位轻轻捅一捅,姑娘就会心领神会地跑下楼来。
女主人捧出一串串自己的家人精心打造的银器和首饰给我们看,一只只饰品,精雕细琢,真是匠心独运,美不胜收。她象见到了久别的老朋友,热情地把女儿的照片给客人看。她那兴奋的目光,似乎在告诉每一个人,照片上年轻美丽的少多丽(女孩)是她的骄傲。她望着几个上海来的小伙子,神秘地说:“我女儿满了18岁,还没有结婚,你们谁愿意留下来?” 女主人淳朴的情感和幽默的话语,把大家都逗乐了。随之,便是客人之间的说笑不断,一阵阵欢声笑语飞出了竹楼……
远处,不知从哪里飘来了葫芦丝的声音,那是一首叫做《月光下的凤尾竹》的乐曲,悠悠扬扬,委婉动人,把热带雨林的绚丽风光和傣家风情渲染得淋漓尽致,听着是一种美的享受。联想起与傣族人民一起围着篝火跳舞、端着水盆泼水的欢乐、幸福,人人都会发现,傣族人民是美好生活的创造者。傣族人民生活的地方,就是那美丽的地方。
(编辑: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