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若不动,风又奈何?
来源:作者:宋宏建时间:2014-03-20热度:0次
心若不动,风又奈何?
——读《镜鉴》《警鉴》有感
近期在工作之余,仔细阅读了《镜鉴》《警鉴》两本书,感慨颇多。我想《镜鉴》(河南省纪检监察机关信访监督50例)里的“镜”,作为名词的“镜子”,应该是以镜考己、对镜检查的意思;而《警鉴》(河南省纪检监察系统近年来查办的部分违纪违法领导干部忏悔录摘评)里的“警”,则是动词,有着戒备、告诫、警告、警惕、警省和注意可能发生的危险的意思。两书为我们列举了一系列案例,通过对一个个因贪污腐败而身陷囹圄的官员曝光,通过对一个个活生生案例的剖析,让我们每一个阅读者都能从中受益。前车之覆,后车之鉴,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只有以人为镜正衣冠,以案为鉴明耻辱,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境界,端正自己的品行,克己自律,严于自察,才能永葆共产党人的先进本色。
一、要严以修身,做到“一日三餐”不可少。
清正廉洁是党对干部作风的基本要求。作为一个党员领导干部,要严以修身,必须把“两个务必”牢记在心,要按照 “忠、正、实、廉”的要求,多照镜子,常正衣冠。要检查自己的思想是否蜕变。要认真反思自己在政治上是否忠于党、党于人民、忠于事业,在处事上是否公道正派,在为人上是否诚实可靠,在作风上是否清正廉洁,做到“慎思、慎微、慎言、慎好、慎欲、慎权、慎平、慎友、慎终”,使自己永远保持一个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的思想境界和政治水准。要自觉抵制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作怪,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做到“无病早防、人病我防、小病大防”。强化学习、提高修养、永葆党性就像我们平日里的“三餐饭”,离开它,就会影响健康、危急生命。作为一个党的领导干部,必须重视自己的学习和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提升道德境界,不断自警、自省、自勉。要不断提高理论素养,把学习作为一种政治责任,作为一种生活习惯,作为一种提高领导水平和政策水平、提高办事能力的途径。要认真学习法律知识,做到依法行政,按法办事,在宪法和法律的范畴内行使职权,做全社会奉公守法的表率。要加强新知识的学习,不断优化知识结构,保持知识的新鲜度,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要执行廉政规定。
二、要严以律己,做到“三省吾身”不为多。
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要有严于律己的品格,做到行动先于一般干部,标准高于一般干部,要求严于一般干部。要坚守廉洁从政底线,始终坚持慎微、慎初,从小事做起,从小节抓起,切实做到防微杜渐、警钟长鸣。要坚守党纪国法底线,坚决执行《廉政准则》,要有接受监督的坦荡,把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置于广大干部群众的监督之下,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一级、一级抓一级,形成自觉遵守和维护制度的良好风气。要坚决杜绝以权谋私,在各种立项、招投标、资金分配使用上,不能以任何方式向任何方面和个人施加影响,捞取个人利益,决不能利用自己的权利安排家人、亲属及身边工作人员从事违规的行为。每天多反思,多检查,看看自己是否做到了清正廉洁,检查自己工作的部门和单位是否出现了违法违纪现象,使自己永远保持一个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的良好形象。
三、要严以用权,做到“勤廉口碑”不能缺。
只要是党员领导干部,手中或大或小都有些权力。我们要始终牢记自己的权利是党和人民给予的,时刻把自己置于法律和人民的监督之下,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兢兢业业工作,公正无私,廉洁勤政,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良好的口碑。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人民群众的呼声作为工作的第一信号,把人民群众的需要当作第一任务,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置,把人民群众的愿望作为第一目标,善于从人民群众身上汲取前进的力量,善于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中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在工作中,要注意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的可承受程度结合起来,坚持勤俭办事的原则,把有限的人力、财力、物力用于解决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问题,坚决杜绝“形象工程”、“政绩工程”。
进入21世纪的中国,是一个万头攒动、赤旗飞扬的时代。在这片古老而日新月异的土地上,每个人的生存都有着自己的价值。山高水深,你没必要去攀比;风飞云飘,也没必要去模仿。然而常思贪欲之祸,常除非分之想,常修为官之德,常保公仆本色,却是每一个党员领导干部都应必须遵守的圭臬。漫漫人生之路,谁也不敢保证自己一尘不染,但能安下心来,静静的过好自己的生活,那便岁月无恙。正如佛教的延参法师所说:心若不动,风又奈何?
(编辑: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