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西口
来源:作者:wubin时间:2014-03-22热度:0次
对故乡总想写些东西,因为多年未在故乡生活的缘故??梢灾甭实厮?,我最初对于故乡并没有很好的印象,所以从来没有长期生活在这片土地的打算。于是就与她渐行渐远,来到西南的土地。但当我手捧《乔家大院》一书,我有了平生最大的震撼,故乡就是一个毫不张扬的老人,保存着实实在在的美,故乡的人就是这样实实在在的勤劳勇敢。
我心中没有乔家大院、常家大院和王家大院等晋商的财富的自豪,有的仅是走西口的艰辛。
山东人闯关东,是世界移民史上一种独特的现象。一个“闯”字就有定居于关东的意思,可山西人走西口,却多是以异乡为创业的场所,把财富带回山西来,老了还是要回到故乡山西来的。
山西,表里山河,但一方水土去不能养一方人?;仆潦且桓銎恶さ耐寥?,即使在丰年也是亩不满斗。现在说山西是个能源大省,仅靠煤矿足以养活一个省,但在过去科技的落后和交通的不便,煤炭并没有给山西人带来财富。更何况山西三年一次的自然灾害,灾害最长大11年。这是老天给山西人的“恩赐”,这是落后的时代给山西人特有的考验。
走??!寻找啊!山西人在为生计奔波!
的确,山西人有做生意的头脑。在司马迁《史记》中就记载我出生的土地上的商人猗顿,他就是靠盐业和畜牧发展了自己的事业。以后,勤劳的山西人开始走西口,到遥远的塞北谋求生计。
西口,就是现在山西左玉县的杀虎口(一说歧道地)。走出西口,跨过长城,那里有可以带来财富的皮毛生意,更有驻边军队物资供应的需要。走出西口,就走向了包头,走向了张家口。
一条艰险的旅程,一个没有目的的行程,背井离乡,要和恶劣的天气做斗争,要和沉重的行囊较劲,更要和黑山崖子等土匪做斗争。为了生计,为了后代,就这样许许多多的山西人拼命走西口。
就是这一群人,就是这一群敢创的硬汉,创造了历史,谱写了新的华章。
走西口的人回来了,带回了巨大的财富,一代更胜一代。“父亲盖小院,儿子修大院”。
乔家经过六代人的辛苦,下苦力、摆摊,既而钱庄修起了乔家大院;常家在张家口卖布,修起了经过二百年风雨的常家大院;曹家通过卖茶,修起了曹家大院……
一个个边防的小城,并不能满足山西商人所应该拥有创造财富之地,西口随之扩大了。走向更远的北方,走向西北,走向富裕的南方……
是??!多少代人的辛苦,多少代人的奋斗,中国三百多个城市,五百多家票号,无以计数的商铺。
你看这些老字号“六必居”、“都一处”、“蔚丰厚”、“东升瑞”、“长裕川”、“协同庆”、“长升源”、“大德通”……。就是一个诚信为本,让晋商纵横五百年!
仅仅“日升昌”就在全国的27个城市中,拥有40多个票号,生意走出了国门,走向俄罗斯、日本、朝鲜和南洋诸国??梢运担酵贝幕丈?。
更有甚者,一个城市的建立和发展也与晋商有着密切的关系?!跋扔懈词⒐?,后有包头城”,“先有乔贵发,后有西宁城”……。复盛公和乔贵发均是山西商人,发展了城市,发展了贸易,关系到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的强盛!
可又谁去想,多少人就这样走出西口再也没有回来。有的由于种种原因客死他乡,有的由于没有赚到足够修房的钱,无脸回家而定居异乡的走西口山西商人。
一个注重经商而鄙视科举的山西人依旧逃不脱世俗的偏见。不发财,不回家。异乡并不全是“淘金”地??!“熬相公”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成功,并不是都能成为腰缠万贯的老板。走西口一代又一代,悲剧发生一代又一代,家中还有未曾谋面的“妻子”!
走出西口,走出了贫穷,却永远摆脱不了对创业艰辛的回忆和对诚信为本的宣扬。搭起了戏台,山西梆子响到了整个中国,“老西”的口音风靡了全国。乡土、乡音,用戏曲来联络感情,用戏曲来体现商人的温情,用戏曲来表达儿女情长、家长里短、悲欢离合,用戏曲来化解彼此的隔阂,因为这是家乡的声音,家乡的戏台,家乡的一通锣鼓,家乡的一串唱腔。可以说山西商人传播了中国的戏曲文化。
想着艰苦走西口的先辈,耳边不由自主回绕着《走西口》的歌:“哥哥你走西口,妹妹我实在难留……”
多么凄凉,多么悲壮,多么无奈!却又是铸就豪情万丈走西口的男儿!
(编辑: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