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门服务24小时接单app免费安装,400元4小时快餐微信,上门服务24小时接单微信号,300快餐500一条龙qq群

您的位置:首页/文学天地/散文

繁华落尽后的余韵—李家大院

来源:作者:wubin时间:2014-03-27热度:0

    这是在李家大院吗?
    2009年10月3日,从万荣笑话城走了出来,我陪同父母走进了李家大院,走近了厚重的故乡文化。
    这就是沉默近一个多世纪,才走到我们面前的李家大院吗?谁说不是呢,我在它的附近生活了二十年,却到近几年才走进我的视野。
    深厚的故乡文化,烟雨朦胧走近了我。对于我来说,李家大院就是晋商文化的一个缩影。虽然,晋商大部分都在晋中地区,但李家就在晋南不显山不露水,逐渐发展了起来。
    在孤峰山西侧有个村落叫阎景村,村内有一座始建于清光绪年间的院落,它就是晋商李氏家族的宅院,故乡人它为李家大院。
    李家大院最吸引我眼球的是木雕、砖雕、石雕。游走在李家大院,总会被精湛的雕刻所吸引,总会被门窗上的木雕所叹为观止,总会被砖雕叹服,总会被石雕的惊叹。这最具代表性的建筑就是李家祠堂。据当地老人们说,李家每年正月初五、清明、十月初一要举行隆重的家祭。李家祠堂建筑宏阔,用材讲究,木雕、砖雕、石雕古朴而不失华美,结构、功能、风格凝重而不失灵巧,典型地表现了农耕经济的传统信仰与审美理念,同时显现着晋南民居“两层一面坡”的风俗特征。
    砖无声地向我们讲述了这段辉煌的历史,在岁月的流逝中,砖被风化了棱角,被掏空了泥土的积淀。你看墙脚散落砖的风化产物,随着微风四散而去,弥漫着古老的气息。
    在李家大院我追忆着它的繁华,想着李家艰苦奋斗的历程。他们一生的奔波,让我们看到现在李家大院的恢宏。岁月在远去,他们依然教育和警示着他们的子孙。你随处可以看见,镌刻在门边的警句。李道荣院大院门楼雕镂艺术高超,除了装饰以传统的吉祥图案之外,大门两侧还特意镌刻着《朱子家训》中的两句话:“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和“祖宗虽远祭祀不可或疏,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与李道荣院相隔一个院廊的私塾院,月亮形院门有推拉式木门防护,为北方民居罕见。门外砖雕对联书:“知乎天地德为本,止也吉祥室有余”,横批曰:“授业解惑”。门内联书:“知道诗人赋绸缪,止邱黄鸟叶绵蛮”,横批:“集贤”。院内北房为一进三间式窑洞,是先生教书的地方,李家子弟满6岁都要来此读书。三间窑洞底下分别有三间地下室,可供储物与避暑所用,半圆形砖雕窗户露出地面,煞是奇巧。私塾先生住东厢房,院内无西房,显得宽敞宁静。
    看着看着,心情别样复杂,晋商已经是过往烟云,但晋商留给后人却是一笔永远的精神财富:艰苦创业,诚恳经商,以信义待人。繁华落尽后,寂寂留给我们许多的沉思。前二十年,阎景师范学校的学生就在这里就读,他们朗朗的读书声,在大院里飘扬。现在,阎景师范学校已经不见踪迹,只给我们留下这个宽阔的大院和无尽的遐思。繁华过后,院落内已经没有过去的忙碌,但留下的余韵,依然激励着他们的后人们。
    这就是李家大院!
(编辑: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