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星光(二)
来源:作者:鲁楠时间:2014-04-01热度:0次
岁月星光(二)
在我们学习、工作、生活的岁月里,总会有许多人、许多事留在记忆深处,跨越时空不会模糊,引领我们黑夜前行的路,给迷茫的生命温暖的启迪----题记
高中时,我有一政治老师,姓王,50多岁,微胖、秃顶。据说老家位于孔子故里—曲阜,小时候读过私塾。王老师讲课,眉飞凤舞,额头发亮,激情四射,声音洪亮,一堂课下来很少翻手中的教案。故每逢王老师上课,隔壁班级的老师、同学就提意见,那些好打瞌睡的同学更是满腹牢骚。意见提了一大箩筐,王老师的声音就是降不下来,班里的成绩自然也降不下来。期末、期中考试他带的班级平均分在全县同班级总是名列前茅。高考前,学校便安排王老师猜论述题,王老师圈画的范围,猜中过的情况发生过好几次。这样,校里校外传开了,说王老师“神”,大家都不约而同改称王老师为王先生。
先生妻在离学校30里外的农村,每个周六下午先生都要骑自行车回家取干粮。一年夏天,路程过半,先生穿的用废轮胎做的凉鞋的钉子松了,先生索性脱掉一只鞋子,一只脚穿鞋一只脚赤脚在路上骑了起来。
车至村口,为尊重乡里乡亲,先生照例必须下车,一只手扶车把,一只手提鞋,满头大汗赤脚走在街上和老少爷们打招呼。恰逢一帮老太太在村口大槐树下乘凉,老太太们便问,为何有鞋不穿,先生尴尬回答,鞋子“坏了”,没有锤子,无法钉钉子。老大娘们说,亏你还是个大知识分子,路边有很多石头,捡两块,一块当砧子,一块做锤子,就不用一路赤脚受苦了。说完,大家都笑了,先生愣了一下,噗嗤一声也跟着笑了。
后来,先生上课和我们多次言及此事,告诉我们,有知识的人有时不一定有智慧,知识需要不断积累,智慧需要在生活中持续创新。
(编辑: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