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救寺里的蟾蜍声
来源:作者:wubin时间:2014-04-01热度:0次
我是高考的那一年去的普救寺。只记得是在一个紧张复习的周末,感到学习特别无聊,就突发奇想看看故乡的普救寺。
那个早晨,我乘坐从孙吉到永济的客车。一路上,高考紧张的场面消失了,我在静静看我生活的土地,一望无际的绿,代替了黄土的本色。走出学校的学习氛围,走进这大自然,朴实中给我太多的感动,生命一样在这里怒放。
也就一个小时,车就到了永济,永济到蒲州就快多了,20分钟就到了,车把我放在蒲州镇,也就把我放到了黄河岸边。先去看了开元铁牛,那是蒲津古渡,那是当时普救寺盛极一时的助推器。可以说,没有蒲津渡,就没有当时蒲州的繁荣,没有普救寺的大红大紫。开元铁牛牵引着粗壮的铁索,牵引来繁华的唐中都。
普救寺位于山西省西南永济市蒲州古城东3公里的峨嵋塬头上,和秋风楼处于同一个塬上。这里塬高29米~31米,南、北、西三面临壑,惟东北向依塬平展。
根据唐话本《莺莺传》,王实甫完成了《西厢记》,刻画了一个热心肠的丫鬟红娘。在某种意义上,《西厢记》的主要角色就是红娘,而不是崔莺莺。梨花深院,有张生越墙会莺莺的跳墙处,也有张生上墙踩踏过的杏树。这是我一个年轻人此行最大的关注点,但我最想听到是莺莺塔发出的蛙声。莺莺塔是中国四大回音建筑之一,世界六大奇塔之一。
莺莺塔位于寺内西侧后部,原名舍利塔,主要是张生和崔莺莺的爱情故事,此塔才更名为莺莺塔。该塔平面方形,十三层,高约50米,是一座仿唐风格的楼阁式砖塔。塔身逐层叠涩出檐,手法平直,末形成明显的内凹反曲线。一至六层层距较大,收刹和缓,唐风犹存。七层以上层距骤然缩小,收分急促,与下部形成完全异趣的两种风格。
莺莺塔的回音效应“普救蟾声”,在塔西以下击石,可听到从塔上传来“咯哇!咯哇!”的蛙鸣声。我边敲边听,品味这来自远古的声音。是张生与崔莺莺的爱情故事的见证,是见证千年古寺的变迁。现在弄清了莺莺塔产生蛙声回音的原因,一是特殊的地形地貌,二是特殊的建筑结构,三是特殊的建筑材料。具体讲,一个相当窄的击石脉冲,这些回波脉冲集中在100毫秒左右的时间内到达人耳,形成了与蛙声极为相似的感觉。
这是三种条件的完美结合,才形成了这样独特的蛙鸣声。即使用我们现代的技术来仿造,也未必能够成功。古代高超的建筑水平,也让我们叹为观止。
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隔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
我希望在月夜下,听着莺莺塔的蟾声,等待玉人的来临。但我终究无法实现,因为我那时还必须回到学校,去迎接紧张的复习,等待高考的来临。
现在,回想起来,那是一次感动的旅行,同样充满了幼稚。但几次和妻子回老家,也没有抽出时间带她去普救寺看一看。那高耸的莺莺塔,耸立着神圣的爱情,听取“咯哇!咯哇!”的蟾蜍声。
(编辑: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