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圣境—晋祠
来源:作者:wubin时间:2014-04-04热度:0次
认识晋祠,还是在中学课本中梁衡写的文章开始的。于是晋祠成了太原乃至山西的代名词。
三晋之圣,以晋阳为最;晋阳之胜,全在晋祠?!安坏浇?,枉来太原”。所以读大学三年级寒假一回到故乡,就迫不及待奔向太原,奔向晋祠。
这是一片山水圣境!
山就是悬瓮山,“山腹有巨石如瓮形,因以为名。宋仁宗时地震山坼,巨石摧毁,今无复瓮形矣?!闭饫锏纳剑腿缫坏赖赖钠琳?,横亘于斯。这里的山,长长地延伸着,高度并不大,但还是显得雄伟壮观。它强有力地把晋祠揽在它的怀抱,像是呵护自己的孩子。
背负悬山,前临汾水,依山就势,层层叠叠,若隐若现,建筑高大却不显得张扬,给人就是像一个孝顺的孩子,依偎在老人的身边,恬静而自然。
“时时出向城西曲,晋祠流水如碧玉;浮舟弄水萧鼓鸣,微波龙鳞莎草绿。”
一千两百多年前,李白在长安呆的很不如意,游历自此,看到眼前的风景,顿时心旷神怡。推门而入,眼前豁然开朗,这里就是蜀地啊,这里就是江南。竟然在悬瓮山麓、晋水的源头,有这样一处山水圣境。有小桥流水,有难老泉水,有溪流潺潺,这只有在南方才有的景象,实实在在凸现在李白的面前。
这分明就是一处苏州的园林!远山近水的视觉效应,震撼着我。
也正是由于善利难老泉两的泉水,让周柏唐柏经历了近三千多年到一千多年,还是这样郁郁苍苍,生机盎然,枝叶繁茂。虽然是老枝纵横,虽然是盘根错节,但这一方宝地铸就了树中的“长寿之星”。这也是晋祠的一绝,让我们感叹也由衷感叹。当然这一绝主要得益于晋祠的另一绝,长流不息的难老泉。
难老泉前有一深潭,潭中水格外清,可以看待水底。难老泉上建有水母楼,俗称梳妆楼。楼内水母像铜质金装,端坐瓮上,气定神闲,神态自若。晋祠是以泉渠水系构景的,泉水从“水母作瓮”下涌出,楼前一八角攒尖泉亭,再下用人字堰南北三七分流。
园内有泉,也有小溪,径流而下。溪上有桥,就是鱼沼飞梁,就在圣母殿和献殿之间。古来圆者为池,方者为沼,沼中多鱼,故曰:“鱼沼”。上面的十字形桥,“架虚为桥,若飞也”,故曰:“飞梁”。正在我国仅此一例,是晋祠建筑的一绝?;褂惺ツ傅钅诘乃未仕埽约暗钋澳镜衽塘?,均凝聚了晋祠建筑的精华。
还是再说说圣母殿。圣母是谁?殿的中央是圣母像,一说是叔虞的母亲,叔虞是周成王的弟弟,周成王把这里封给了叔虞,这里成了叔虞的领地。而他们的母亲就是周武王的妻子、姜子牙的女儿—邑姜,供奉当属正常。而我私下认为,圣母殿既然是人家仁宗皇帝所建,而且进行了大的动作,把原来供奉叔虞的正殿移到旁边,放在次要的地位,追封他唐叔虞为汾东王,就有仁宗皇帝真是的用意。仁宗皇帝就是“狸猫换太子”的那个主角—赵祯,当然“狸猫换太子”的故事也并没有传说中那么离奇。据传说,宋仁宗赵祯当了皇帝,几年后知道自己的遭遇,非常难过,但他为了地位的稳定又不能做出出格的事,并且有大臣的劝说,就最终没有和母亲相认。这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是非常痛苦的,于是从秋风楼到晋祠他选了一个地方又一个地方,才在远离京城的太原晋祠为自己的亲生母亲李妃娘娘修建了圣母殿来纪念。当然圣母的容貌就完全是按照李妃娘娘塑造的。在圣母的旁边,雕塑了42尊彩塑侍女,塑造的惟妙惟肖,他们是来伺候仁宗的亲生母亲的。虽然自己不能尽孝,就让雕塑来凝固这段历史。
当然,这些内幕我们不得而知,我们只是祭拜圣母,那个传说中的如水神般大义女子。
圣母殿只是晋祠园林中一个重要的主体建筑,围绕着这里的山这里的水还有很多的故事。唐太宗李世民先来了,以“六合为家”的英雄气魄,用“经仁纬义”的华丽文笔,对悬瓮山的雄伟,晋水的秀丽进行了赞美。后来官场失意的欧阳修来了,认为这里就是滁州。在后来司马光、王安石、苏东坡、黄庭坚、范仲淹、郭熙也接踵而至,赞叹一番,感慨一段失意的故事,抒发一下自己的雄途远志。到近代的郭沫若、林徽因,还有我刚开始认识晋祠的作家梁衡!
晋祠,等着你的来临!
(编辑: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