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门服务24小时接单app免费安装,400元4小时快餐微信,上门服务24小时接单微信号,300快餐500一条龙qq群

您的位置:首页/文学天地/散文

在水一方

来源:作者:wubin时间:2014-04-04热度:0

    由于秦岭和淮河,中国有了南方和北方的概念。北方和南方最主要的特征是气候的差别。南方气温高,多水多雨,而北方则反之温度低(尤其冬天)干旱少雨。南方的语言是吴侬软语,让人心生婉转。北方的言语掷地有声,甚至能砸出一个坑来。我喜欢多水多雨的环境,于是我从北方漂流到了南方。来到南方我是特别的高兴,总算能在江南的烟雨中做自己的梦??晌颐堑淖嫦却咏?,极不情愿来到南方这片土地。带着依依不舍的心情,包上一包故乡的泥土,无奈地踏上了南下的路。背井离乡,那是无奈的选择,那是不得已的选择。
    如今我站在振成楼前,站在这成片的土楼前,与古人相向,长久无语。我是从长江的上游,来到闽地。同为地理上的南方,同为水汽飘逸的土地。只是语言我依然不能改变北方的心直口快,就如同我居住的城市,但这里已经是完全的吴侬软语,我简直听不懂,婉转的像鹦鹉的歌唱,只有在揣摩中意想着。
    从厦门出来,为我们导游的是小王,来到龙岩市永定县的湖坑镇,小王就让小林做我们的导游。说是小林是当地人,比他更了解福建的土楼。的确,小林是生活在这里土楼中的人家。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些雄伟壮观的土楼位于多水多土的永定县,我们参观的庆云楼、振成楼、景阳楼、福裕楼、奎聚楼和如升楼就在永定河的两边。水车转动着,与流水做着长久的对话。这里幽长古道、百年老榕,灵山碧水,和着岁月足迹,向我们走来。那株老榕,老枝纵横,盘根错节,给我们郁郁苍苍,遮天蔽日。树下坐着一位给人看相的老人,我认为是无聊地打发着一天。但他很幽默,在我们为他照相的时候,总抬起臂膀,向我们摇动象征胜利“V”字形的两个指头。当地的老年剧团还在榕树下为我们唱着当地的戏曲,我几乎听不懂,但我认为他们是快乐的,我们也是快乐的。
    这里只是福建土楼的一部分,又多为福建客家人所见,所以又称“客家土楼”。听小林说,福建土楼种类繁多、规模宏大、结构奇巧、功能齐全、内涵丰富著称,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被誉为“东方古城堡”、“世界建筑奇葩”,“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山区建筑模式”。也那怪,竟在六十年代的冷战时期,被美国误为核弹发射井,他们经过20年的研究,用间谍卫星拍下无数图片,但仍无法了解1500座“核弹发射井”中的“机密”,中情局在1985年终派出一对夫妇伪装游客,到福建闽西永定县调查,终于发现那些“发射井”,原来是历史悠久的土楼,绝不是间谍卫星所发现的“核武设施”,才令美国当局松了口气。
    不过,土楼的最初建设也还是与军事有一定的关系。唐朝陈元光开漳时的兵营、城堡和山寨建筑,它是闽南地区在“外寇之出入,蟊贼之内讧”的特殊社会环境下的产物。后来,主要是客家人为防止土匪流寇的民间建筑。
    这是来自中原地区的客家人所能做到的。他们离开了时局动荡的中原,那里虽然土地肥沃,物产丰富,虽然土地平整。但他们遭遇了外族的入侵,这对汉族人是致命的,简直是屠族的悲剧。为了生存,他们流落在当时还是荒芜之地的南方。这虽然对汉族是悲剧,但却促进了民族的大融合。
    在水一方,蒹葭苍苍。虽然芦苇长的很茂盛,但依然掩饰不住这片土地的荒凉。
    结束了动乱的三国时代,本来可以让人们喘上一口舒心的气了,仅仅十一年,却又迎来了“八王之乱”和随后的“五胡乱华”。虽然南边依旧是汉族建立的晋朝,但百余年间,匈奴、鲜卑、羯、羌、氐五个胡人的北方各族及汉人在华北地区建立数十个强弱不等、大小各异的国家,其中存在时间较长和具有重大影响力的有五胡十六国。五胡乱华破坏了中原的政权和经济架构,但也使北方游牧民族与中原汉族产生文化经济交往。由于汉族避难从黄河流域大规模进入长江和珠江流域,史称衣冠南渡,进一步增进了南方的百越、三苗族裔与中原汉族的文化和经济联系。
    结果可想而知,华北地区的汉族人口骤减。它是是晋朝历史上重要的现象,有学者也称之为“永嘉之乱”、“中原陆沉”、“神州陆沉”、“中原沦陷”等名称。对于汉族,历史学家普遍认为是大汉民族的一场灾难,几近亡种灭族。更何况,长年的战争使得中国的人口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统一全国后,根据《晋书》记载,太康元年(280年)全国有1616万人,282年户口调查为全国约1885万人。东晋建立后中原人民为躲避战火纷纷大量的南迁,一共有六次南迁高潮,累计合计迁入过百万,东晋因而设置大量侨州。后赵灭亡时(351年)华北地区汉族不到300万人?;钡厍媸撬健笆揖趴铡?。
    他们来到了南方,就是我们现在包括福建在内的大片南方的土地上。我们眼前的土楼宏大建筑开始兴建。进入闽南的中原移民与当地居民相互融合,形成了以闽南话为特征的福佬民系;辗转迁徙后经江西赣州进入闽西山区的中原汉人则构成福建另一支重要民系—以客家话为特征的客家民系。福建土楼所在的闽西南山区,正是福佬与客家民系的交汇处,地势险峻,人烟稀少,一度野兽出没,盗匪四起。聚族而居既是根深蒂固的中原儒家传统观念要求,更是聚集力量、共御外敌的现实需要。
    这种圆形土楼在后来地震中竟也安然无恙,并且在火灾中也没有多大损失。据永定县志记载,1940年农历正月初六日,县内发生强烈地震,倒塌不少方型土楼,而所有圆型土楼则安然无恙,而南溪村有一只土圆楼“环极楼”的大墙当时被震开尺余宽的裂缝,地震后又自行复合,现尚有一裂缝为证。这是有科学道理的,因所有土楼的墙体都是设计向内倾斜,自身有“向心力”。圆形土楼可防风,因外形为弧形,风压力不大。振成楼的独特设计可防止火灾,因卦与卦间有隔火墙,万一失火,只能烧一卦,不会蔓延。现后厅有两卦在1929年被人放火,现在重修的痕迹是保存下来的土楼可防火的历史见证。土楼还可防盗,盗贼进入土楼后,八卦门如果关闭,盗贼是难以逃脱的。楼外顶墙处每卦设有瞭望台,作为土楼里面军事防御设施。厨房煮饭时火烟是从每间厨房中间墙中预设计好的烟囱直上瓦面冒出的。
    聪明的才智在这里发挥到了极致!
    虽然有了现在壮观的土楼,但当时我们的祖辈是心酸的。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开始重新创业,重新建设家园。何其艰辛,何其痛苦,何其悲壮。当你走进振成楼,就可以完全体验到这一切。
    振成楼,坐落在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县湖坑镇洪坑村中南部,由洪坑林氏21世林鸿超兄弟等人于民国元年(1912年)建造。俗称八卦楼,以富丽堂皇、内部空间设计精致多变而著称。其局部建筑风格及大门、内墙、祖堂、花墙等所用的颜色,大胆采用了西方建筑美学所强调的多样统一原则,达到了极高的审美境界,堪称中西合璧的生土民居建筑的杰作。该楼坐北朝南,占地约5000平方米,由两环同心圆楼组合而成。外环土木结构,高4层,直径57.2米,内通廊式。被人们称为土楼王子。1995年它的建筑模型与北京天坛作为中国南北圆形建筑代表参加了美国落杉矶世界建筑展览会,引起了轰动,被誉为“东方建筑明珠”。
    林鸿超是永定县湖坑镇洪坑村的林氏家族二十一代,先辈从河南来到这里,他是林仁山的儿子。林鸿超原是清末秀才,曾参加过辛亥革命。民国二年被推选为众议院议员。林鸿超一生聪明好学,在历经坎坷沉浮后潜心研究《易经》,从中得到启发。之后精心选址,按八卦图进行立体布局和设计,主持建造了振成楼。
    从十九世林在亭开始,林氏家族开始了艰苦的创业之路。烟草工业的兴起成就了林氏家族的财富积累。林在亭因当时家境贫穷,生有三子,长子名德山、次子名仲山、三子名仁山。太平天国时期为避战乱,率三子至永定抚市亲友家刻苦学艺——打烟刀。林氏三兄弟当时看准烟草走俏个国的时机,抓住机遇,回家乡洪坑自行经营,以3个银元起家,办起了第一家烟刀厂,字号“日升”。三兄弟团结奋斗、艰苦创业,以质量、信誉为宗旨,因经营有方,三年中先后在邻村创办起10数个厂家。老大负责在各厂检验质量,老二负责外采,老三负责推销。由于烟刀的工艺独特、价廉物美,产品走俏全国。三兄弟在广州、上海等城市设点推销,经过多年的艰苦奋斗,终于成了大富翁。三兄弟致富后,四处修桥、筑路、建凉亭、办学校,为乡邻做了不少公益事业。兄弟三人又花了20万光洋建造一座府第式的方型土楼—福裕楼。按高中低三落、左中右三门三格布局,兄弟既可共居一楼,又可各自成一单元。既分又合,很有特色。兄弟们事业发达,首先想到的是教育事业,因为当时农村落后,前后村都无学校。兄弟三人分家后,老二仲山在洪坑村口独资兴建了一座光汉学校,现为下村小学。1903年老三仁山在洪坑村头又独资兴建了一所古色古香、中西合璧式学?!招卵?,当时汀州府府太爷张星炳为学堂题字—“林氏蒙学堂”。至今犹存。学堂门的对联是:“训蒙心存爱国,为学志在新民”。
到了林鸿超,林家可谓家大业大。为了纪念上代祖宗富成公、丕振公父子二建的。亲自设计并邀集了叔伯数兄弟合资共建振成楼。振成楼建于公元1912年,因当时地处深山密林之中,交通不便,所以整整花了5年的时间,花费了8万光洋才建造而成。
    这些永定林福成的后代,所建“庆福楼”、“福裕楼”、“振成楼”、“庆成楼”总不离“?!?、“成”两字,就是为纪念自己先辈们的。
    振成楼市中西建筑的完美结合,设计奇特巧妙,被誉为“东方建筑的明珠”。富丽堂皇的振成楼,按八卦观念结构建造,卦与卦之间设防火墙,它像其他土楼一样坐北朝南,调节阴阳。每卦与内层一楼采用北方四合院格式。全楼的设施布局既有苏州园林的印迹,也有古希腊建筑的特点。两面坡瓦屋顶,穿斗、抬梁混合式木构架。楼内按中国传统《易经》八卦原理布局,以青砖防火墙分隔成8个单元,楼房呈辐射状8等分,寓意乾、兑、坤、离、巽、震、良、坎八卦,每等分6间起脚为一卦。每卦关起门户自成院落,打开门户全楼贯通。每层2个厅、44个房间,共有208个房间。底层每单元各自与内环天井围合成一个院落。每个单元的青砖隔墙均有拱门,使各层的内通廊畅通无阻。底层和二层不开窗,底层为厨房、餐厅,二层为粮仓,三、四层为卧室。底层的内通廊以三合土铺面,二层以上每层楼以较薄的青砖铺地板,有隔音、防火功能。三、四层内通廊的屋檐下设精美的园林风格的木质靠背栏杆。外环共有4道楼梯,东、西两侧分别开一双扇边门出入,两门对称,可直通楼外东、西两边的耳房。边门花岗石门框,门扇以铁板封面。楼大门、门厅位于中轴线上,楼门花岗石门框,门扇以铁板封面,门楣镌刻楼名,两边镌刻楹联:“振纲立纪,成德达材?!闭癯陕サ慕ㄖ峁蛊嫣?,圆楼外左右有对称的半月形馆相辅,外观建筑恰似一顶封建官吏的乌纱帽,主体是以我国神奇的八卦楼所布局,是楼中有楼的二环楼。外环楼是架梁式的土木结构,内环楼是砖木结构,有外土内洋之称。外环楼墙是当地取材的生土经加工后夯筑而成,墙内每10公分厚布满竹板式木条作墙筋,楼高19米。内外三环共有208个房间。第一层作厨房和饭厅,二层作粮仓,三、四楼则为卧室。每层楼有房间40间,配4付楼梯,按八卦方位设计,乾巽艮坤卦位为公共场所,分别为后厅、门厅和左右侧门;坎震况离卦方位为住房,各配楼梯,概设门户,户闭自成院落,卦门开连成整体,卦与卦之间设防火隔墙,建造成辐射状八等分,每封之间设有男女浴室和猪舍。具有卦门开即连成一体,卦门闭则自成小单元。
    大厅墙壁上有不少名人和民国时期的名人名联,其中有当时总统黎元洪1923年民国总统黎元洪赠匾“里堂观型”印缘于此。为楼主人的题匾“里堂观型”、“义行可风”、 “义声载道”等。大厅宽敞明亮、舒适宜人。其中有4根怀抱不过,两丈余高的花岗岩大石柱拔地支撑,实为县内外所罕见。在当时的交通不便的深山密林之中,又不可能有机械化的情况下,是如何运来的?又如何竖立起来的呢?大厅非常壮丽堂皇,天井中有两个小型的花圃作点缀,更显雅致。楼内的东西两侧设有两口水井,也就是八卦图中的阴阳二太极,代表日月。令人奇怪的是,东西方两口井水的水位高低不同,东高西低而且水温也有所不同,但井水都清凉可口,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全楼设有三道大门,为八卦图中的天地人三才布局,大门门板厚20cm,配用0.5cm的钢板加固而成,门内墙中埋有30cm方型门栓。大门一关,门栓一栓,楼内妇孺老幼则可高枕无忧了。平时楼内居民皆从左右两侧门出入,东方住户走地门,西方住户走人门,而天门则长年关闭,抑或要逢年过节或婚丧喜庆等重大节日才启开。但一般客人来则一定要开中门迎接,但有一规矩,一般客人开外环楼大门而内环环楼则不能开,从内环两侧门进入,内外两道大门齐开时,则要七品以上的要员来到才启开,是最隆重的欢迎仪式。
    林鸿超当年建造振成楼时,得到母亲江金妹的支持。江金妹是从承启楼走出来的,江氏的二十四代。这位平凡的女性,对振成楼的建成起了很大的作用。
    经过林家多年的奋斗,振成楼里先后走出了40多位专家、学者、教授和一位中科院院士林尚安(从事高分子研究的化学家),与楼内浓厚的文化氛围是密不可分的。
    这是振成楼,福建土楼的一个代表。我信步走到旁边的小山上,一座座精美的土楼平铺在我的眼前,他们巧妙地利用了山间狭小的平地和当地的生土、木材、鹅卵石等建筑材料,甚至是红糖及蛋白都有,是一种自成体系,具有节约、坚固、防御性强特点,又极富美感的生土高层建筑类型。这些独一无二的山区民居建筑,将源远流长的生土夯筑技术推向极致。
    近看土楼外墻厚达一米至二米的。“土楼是原始的生态型的绿色建筑。”古建筑专家黄汉民说,土楼冬暖夏凉,就地取材,循环利用,以最原始的形态全面体现了人们今天所追求的绿色建筑的“最新理念与最高境界”。聚族而居的福建土楼是个丰富多彩的小社会。振成楼有副名联备受称道:振作哪有闲时,少时壮时老年时,时时须努力;成名原非易事,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要关心。
    土楼就像雨后地上冒出的“蘑菇”,又如同天上降落的外星人“飞碟”。终于在2008年第32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小林是嫁到振成楼旁边庆福楼里的媳妇,她从泉州来,在水的那一方。讲起土楼,滔滔不绝,她称赞祖先的功绩,更希望向外界宣传这种伟大的作品。我是她忠诚的观众,至少在庆福楼喝功夫茶的那会,这种感觉是强烈的。
    遥远的北方,遥远的中原大地,已经消失在他们的视野里,有的只有深深的挂念。在水一方,继续自己艰苦卓绝的创业,已经过去了一千七百年,已经经过了许多的朝代更替,故乡在梦中已经变成了眼前的山水。
    手中拿着从振成楼买来的小物件,忽然心中涌起一股热流,思乡之情油然而生。细细一想,今天已经腊月二十六了。故土还在山的那边,水的另一方。
(编辑:作家网)

上一篇: 追梦

下一篇: 岁月的钤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