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门服务24小时接单app免费安装,400元4小时快餐微信,上门服务24小时接单微信号,300快餐500一条龙qq群

您的位置:首页/文学天地/散文

人在画中游

来源:作者:wubin时间:2014-04-08热度:0

    我误打误撞来到窦圌山,那主要是来参加同事唐玉强的婚礼的,提前一天来到江油,寻找春天的气息,不想上了窦圌山。太阳暖暖照着,路边的梨花和油菜花吐着芬芳,路边“窦圌山”指路牌把我带到窦圌山上来。
    听说这里风景很好,尤其在春光烂漫的这个季节。现在正是百花争艳的时候,我们就畅游在风光秀丽的窦圌山。李白称赞这里,就有“樵夫与耕者,出入画屏中”的诗句。
    窦圌山是一个带姓的旅游区。听说原来称“猿门山”,是因为三国两晋时,山上的猿猴很多,加之山顶形似门,人们称为“猿门山”。到了南北朝时期,这里开始兴建寺庙,猿猴迫于人们活动的压力,跑进西面更深的山里去了。在这一时期人们看到沙砾岩像豆子一样,况且山体像圆形的粮屯,称“豆圌山”。到了繁华的唐代,有个叫窦子明的在江油做主薄,相当于现在的县委书记。他经常到豆圌山,感到这里清幽奇险,特别壮观,于是就弃官隐居在此。这个窦子明可是下定了决心在这里修行,就开始开山辟路,建筑庙堂,修炼仙道。使这里青烟缭绕,殿宇成群,楼阁联翩,道士云集。后来我们的窦道士心诚则灵,就修炼成仙了,驾鹤升天而去。因为窦道士的影响,“有仙则灵”的仙山—豆圌山被人们冠以“窦”姓,唤作“窦圌山”。
    窦圌山在南北朝时期这里盛行佛教,香火旺盛,和尚云集。到了唐代,道教在中央比较流行,于是人们就开始追捧信仰道教。当然窦圌山也不例外,开始一种“仙骨清风”的飘逸生活。就连我们的“诗仙”李白也不例外,在这里寻仙访道,游览山水。听说李白也曾十分仰慕窦子明的行迹,曾写诗赞美说“愿随子明去,炼火烧金丹”。诗仙最终没有“烧金丹”,而是仗剑远行。在“白皮松”前,我看到李白虚心访道的雕像,他的老师是赵蕤,是东周子。看到他虔诚的模样,我心生无限的敬意。
    油菜花盛开了,桃花盛开了,梨花盛开了,许多无名的野花也在向我们炫耀着。走在窦圌山中,空气是清新的,带着花的香气,我贪婪地呼吸着。从都市逃离到这里,远离了人声嘈杂,远离了喧嚣,这里只有鸟儿清脆的叫声,只有微风和春天的细语。由于赶到窦圌山下,已经接近下午四点了,不得不坐缆车而上,又坐缆车而下,这样少了许多步行登山的乐趣,但只要有一刻舒畅的心,我已经是心满意足了。倚在万丈绝壁之下,渺小的我只有仰视的份。
    形成这样神奇壮美的景观,是经过了多次的地质运动形成的。这里既有褶皱,又有断层。北有江油冲断层,中有苦竹沟断层(它实际上是江油冲断层的一个分支断层,在地层深部与江油冲断层结合)南为望乡台断层,进入侏罗系地层后消失。江油冲断层和苦竹沟断层形成于两亿年印支造山运动,望乡台断层形成于燕山造山运动。由于望乡台断层形成较晚的燕山运动,也有一亿多年时间了,它使下伏的二叠系和三叠系的岩层向上冲,逆掩在侏罗系地层之上。正是由于这种强烈的长期的地质作用,形成了我们面前蔚为壮观的窦圌山。
    这里是美丽壮观的丹霞地貌,它“色如渥丹,灿若明霞”,只是被茂密的绿色所掩盖,形成了只能在峰顶才可以看到的“丹霞夹明月,华星出云间”的陡崖红层地貌,那红色壮观的景象,让我们感到震撼,那耸立的砾岩柱向我们倾诉它遥远的过去,经历了怎样的时代变迁,见证了窦圌山三峰如何拔地而起。东岳峰我们可以登临,而鲁班峰和窦真峰我们无法企及,对于它们上面的庙宇我们更加不可想象它们是怎样建成。
    大自然具有无穷的创造力,它雕刻可以入画的窦圌山,它鬼斧神工造就了眼前的壮观。我就是游走在这样的画中,穿梭在林间,穿梭在巨大红色的砾岩柱间。当然,向山下望去,幽静的山谷和涪江冲积而成的江彰平原,油菜花点缀在广袤的绿色中,土地肥沃,风景如画。山上山下,画卷连为一体,凹凸之间,增添了立体的意境。
    那些坍塌的巨大砾石,横在我们经过的地方,有的是地震的杰作。我看到在巨石下,还有在陡崖下,插满了弯香。香像弯弓一样,密密麻麻连缀在一起,他们是在撑起“即将”滑落的岩块,还是在敬仰山神,还是祈求人们身板结实,没有腰痛之苦。在这巨石林立的窦圌山,我们只希望它保佑大家的平安,“地籍云岩成保障,天生石壁隔烽烟”。
    闲步走进白云寺,古号白云观,是佛教文化和道教文化交融的地方。东为禅院,西为道观,并且在建筑上也融为一体。在大雄殿前西侧,殿分二间,上下两层檐下施玉作斗拱,上檐下有清光绪年匾一道,上书“万善俱成”四字,下檐有匾一道,上书“飞天藏”?!胺商觳亍庇置靶浅匠怠?,南宋淳熙八年(1180年)建,元代至正时重修,“明季兵火,惟此独存”。车高9.82米,直径7米,上下共四层,上雕塑有天宫楼阁,腰檐上装饰有斗拱,每层雕有执笏人物,形神自如,体态潇洒,衣纹流畅,木柱及额枋上均施沥粉彩绘,更显精美巧妙,具有一定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属道教文物,是我国唯一现存的宋代道教木制转轮经藏。传说推动星辰车,可祛病强身,延年益寿。因为正在维修,被重叠的建筑塔架所遮掩,我只能看到它的大致。
    大地震留给这里是一幅惨烈的场面,由于处在断裂带附近,所有的古建筑轰然倒塌,但现在都基本上得到了恢复。这里钟山灵秀,这里云雾缭绕。如同白皮松,经年生长在山腰石缝间,无土、无水、无肥,只有依靠自然的甘露,依然顽强生长着。我也将一条红布拴在白皮松亭中的树上,祈求风调雨顺。
   站在砾岩柱的底部,看到东岳峰上“别有天”在砾岩柱上飞腾,看到窦真峰上“擎天峰”在盘绕。这里看到有名的一线天,这种有巨厚砾岩组成的岩石,受构造运动的切割,砾岩的基地软弱,砾粒的滑落增加了裂缝,在两组裂隙间岩体形成危岩体,造成小的崩塌、掉块,最终使裂缝加宽,形成这样“一线天”景观。我们在陡峭的砾岩体上,看到许多砾岩溶蚀孔。那是由于这里的砾岩为钙质胶结,在长期的流水下溶蚀,但周围的砾岩的块石体可溶性差,基本上保持原貌,留下小空洞或凹槽成为这样的溶蚀景观,这就是“类岩溶”或“假岩溶”。在周边的许多地方我们可以随时看到这种现象。在登东岳顶的时候,我们看到“打儿岩”,那也是一个砾岩裂缝,听说原来裂缝间有一个形似孩童的砾岩块,人们认为用石块集中该孩童即可得子。在这里流传这样的民谣“打儿岩,打儿岩,想儿就用石打岩,多做善事有好报,送子娘娘送子来。”我们看到“碧云洞”也坐着一个仙人塑像。砾岩就是由于地质构造运动和大自然的雕塑,形成一个个美丽的传说和壮丽景观。我们惊叹声不断,直到东岳峰顶。
    站在东岳峰顶,真是“一览众山小”,涪江和它冲积形成的江彰平原被金黄的油菜花点缀着,更加生机勃勃。终于看到杨老爹杨海平,他向我们展示着他的“绝顶飞渡”,让我惊叹连连。在东岳和窦真峰之间,相距约30米,高近百米。去窦真和鲁班峰只有通过东岳峰和窦真峰之间的铁索,先到窦真峰,再到鲁班峰。杨老爹一身红衣,在一根扁平的铁索上,时而倒挂金钩,时而金鸡独立,时而仙人指路,时而韦陀献杵,时而猴子望月,时而倒立致敬……到了窦真殿,他虔诚地祭拜了窦子明雕塑。重新回到殿宇上,没有系安全带,向我们表演飞檐走壁的绝技,那单足独立,瓦檐可是相当陡的,下面就是百米深的谷底。他一路走去,又一路走回,让我的心总是悬着的。这个铁索链,悬于百米深谷之上,山风劲吹,可以听到哗哗作响。那是多么惊险,仅仅三根铁索,就让杨老爹醉了一辈子。那样的惊心动魄,那样的扣人心弦。我不明白他为什么从事这样的表演一辈子,而且64岁了还在继续,现在还让他的女儿杨力从事这样的表演。我们没有看到他女儿的表演,因为她已经下班了,时间已经接近下午六点了。现在“圌岭飞渡”被中央电视台誉为“华夏一绝”,韩国电视台誉为“亚洲一绝”。老人是土生土长的圌山人,因青年时好奇和尚过铁索采药,得到子孙和尚的指点后,不断的练习,融入了中华武功和气功绝学,开创窦圌山铁索表演,开始了他的“走索人生”。他的女儿继承了他的这种绝学,继续向游客表演。我们给了老人100元,听说老人为发扬这种绝学,在他的村庄建设他的纪念馆,出自己的书。我只希望100元能给老人一点帮助,实现自己的愿望。我们全家和老人一起合了影,背景就是三根铁索和窦真庙。下山的时候,走到峰底,看到老人还在铁索上表演,一定又是有游客在观看。像一团火焰,在铁索上燃烧,燃烧着老人对这门绝学的热爱。
    回来的时候,还是出了一身大汗。到达停车场,空中飘起了小雨。重新回到江油,回到江彰平原,远远看窦圌山,犹如一面画布,悬挂在空中,我是在画中行走了两个小时??!
    明天,朋友唐玉强的婚礼在这里举行,只有把深深的祝福送给他们,那将是一幅更加美丽的古典画。
    晚上,做了一个很好的梦,又一次登上了窦圌山!

(编辑: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