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在琴台路附近
来源:作者:wubin时间:2014-04-14热度:0次
近段时间,我晨练去百花潭公园,多次经过琴台路。虽然琴台路对我熟视无睹,也总想为它写些东西,但总觉得无能为力,因为它很博大,有一种强大的震慑力,让我无从提笔。它的恢宏让我震撼,它承载的故事让我感动。琴台路南接百花潭公园和散花楼,中连文化公园和青羊宫,北是十二桥烈士遇难处,并与宽窄巷子相望。周边还有古文化气息浓郁的杜甫草堂、永陵公园和人民公园等。尤其琴台故径的牌坊足以让我惊叹它久远的历史。
琴台路,全长600米,是一条文化气息浓郁的街道,是一条有密集的仿古建筑的街道,是一条承载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经典爱情故事的街道,是一条展示汉画砖的街道,是一条我国著名的商业街。
“凤求凰”的爱情故事
琴台路,最让我记起的是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爱情故事。如今的琴台路早以不复卓文君时的青石小巷,而且传说中卓文君当垆卖酒的旧址,即如今文君楼所在之处也不复彼时竹篱泥墙的旧观,取而代之的是横亘东南,近600米长的通衢大道和高达敞亮的楼宇。
在琴台路的许多地方,均反映了这个经典的爱情故事。最南端的“凤求凰”雕塑,以及旁边的石琴和琴台诗强墙,还有文君宾馆和嘉华婚爱珠宝店前的相如抚琴,文君伴舞的雕塑。这条街就是当年司马相如和卓文君逃离临邛(邛崃)落脚的地方,所以有了这条街的名字。
司马相如是汉朝蜀中的一位文人雅士,由于景帝不好辞赋,由于梁王的早逝,让他抱着迷茫的希望来到边陲小县临邛投靠担任县令的好友王吉。他抱着梁王赠给他上面刻有“桐梓合精”的绿绮的琴和一颗失意的心,彷徨在人生的十字路口。虽然他仰慕战国的蔺相如,渴望有所作为,立志为国家作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
就是在临邛,他得到他生命中最好的机遇,遇到了卓文君,他人生的伴侣。卓文君当年长得是眉如远山,面如芙蓉,通晓琴棋书画;十七岁出嫁,不久便因丈夫去世返回娘家过着寡居生活。更何况,卓家是巨富,拥有良田千顷;华堂绮院,高车驷马。卓文君,用时下的话说,是一个“富二代”大美女。也是天定的缘分,也是司马相如的精心准备,就在卓王孙宴请王吉和他的宴会上,展示自己卓越的文学才华和琴艺。他用梁王赠给他的绿绮演奏了一曲《凤求凰》:“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皇。时未遇兮无所将,何悟今兮升斯堂!有艳淑女在闺房,室迩人遐毒我肠。何缘交颈为鸳鸯,胡颉颃兮共翱翔!皇兮皇兮从我栖,得托孳尾永为妃。交情通意心和谐,中夜相从知者谁?双翼俱起翻高飞,无感我思使余悲?!闭馐撬韭硐嗳绻室獬课木模蛭缋粗白客跛镏木烂卜欠?,也有很好的文采。当众人随声附和拍手叫好的时候,被偷听的卓文君所理会。当她接到司马相如的求爱信,就奔向住在客舍的司马相如,并在第二天索性双双驰向成都,就是现在的琴台路。
其实,司马相如这时的生活并非琴书雅集,诗酒逍遥,风月无边,只是一个落魄的书生。但他依然表现很豪气,没有钱,卖掉车马,开一个小酒家。这个小酒家可能就是这条街的一个毫不起眼的铺面,司马相如更是穿上犊盘鼻裤,与保佣杂作,涤器于市中,忙里忙外担任跑堂工作,卓文君淡装素抹,当垆沽洒。这就有了“当垆涤器”的典故。虽然卓王孙受不了这样的气,但也无可奈何,只得同意他们的婚事。只有给他们童仆百人,钱百万缗,并厚备妆奁。从此他们过上了整天饮酒作赋、鼓琴弹筝的悠闲生活,就有了弹琴伴舞的场面。
当汉武帝读了司马相如写的《子虚赋》,被重用。当他写完《上林赋》后,被封了一个郎官。后来凭借一枝生花妙笔,以一篇檄文,晓以大义,剖陈利害,并许以赏赐,消弭了巴蜀两地不稳的情势,拜为中郎将。但卓文君则在成都独守空帏,静待丈夫衣锦荣归,久而久之,便产生了“忽见陌上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的心情。
在被汉武帝召去五年之后,司马相如的爱再次迷离,他写了封十三字家书捎给卓文君:“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卓文君看后,立刻明白司马相如的意思。数字中没有“亿”,表明丈夫已对自己无意,只是不好言明。悲愤之余,文君复信曰:“一别之后,两地相思,说的是三四月,谁知是五六年,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无可传,九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千般念,万般无奈把郎怨。万语千言道不尽,百无聊赖十凭栏,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中秋月圆人不圆,七月半烧香秉烛问苍天,六月伏天人人摇扇我心寒,五月榴花如火偏遇冷雨浇花端,四月枇杷黄,我欲对镜心意乱,三月桃花随流水,二月风筝线儿断,郎啊郎,巴不得下一世你为女来我为男。”司马相如终于羞愧交加地亲自回乡,用驷马高车接了妻子返回长安……当司马相如意欲纳茂陵女子为妾时,卓文君忍无可忍,作了一首《白头吟》,说道:“皑如山上雪.皓如云间月,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蹀躞御沟止,沟水东西流。凄凄重凄凄,嫁娶不须啼,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竹杆何袅袅,鱼儿何徙徙,男儿重义气,何用钱刀为?”并附书:“春华竞芳,五色凌素,琴尚在御,而新声代故!锦水有鸳,汉宫有水,彼物而新,嗟世之人兮,瞀于淫而不悟!”随后再补写两行:“朱弦断,明镜缺,朝露晞,芳时歇,白头吟,伤离别,努力加餐勿念妾,锦水汤汤,与君长诀!”司马相如终于取消了纳妾的念头。从此,司马相如与卓文君两人白首偕老,终老一生。
两千多年来,他们的风流韵事经过太史公如椽大笔的渲染,可以说是家喻户晓,肯定还会一直流传下去。就是这个真是的故事,变成一个经典的爱情故事,被后人一代代传颂。琴台古琴仍在,繁华喧闹依旧。故人远去,留给我们的只有美丽的爱情故事。
汉画砖的街道
漫步在琴台路,街道的两端,各有一条独具特色的盲道。这条盲道宽0.8米,长约500米,两条全长1000米。它不仅是一条盲道,也是两条汉画像砖道,是迄今四川境内发现所有图案的汉画砖,是根据赵殿增先生和袁曙光女士的研究所绘制。
我常常一个人徜徉在琴台路,踏着汉画像砖,近距离地触摸到那个时代。时而用手抚摸着这些汉砖,让它拓印在我的心中,这是那个时代的呼唤。时而盯着这些画像,似乎就是我们现实生活的劳动场面,但有烙印着那个时代的印迹。
两边的汉画像砖图案是一致的,共926块,分为生产劳动、居家生活、神话传说、人物故事、车马出行和乐舞百戏等6个板块介绍。并每隔25米左右,有中英文介绍。沿砖带前行,宴饮、歌舞、弋射、车马出巡等2000多年前汉代人的社会现实图景和理想天堂便复活。这条砖带由16万块天然青石砖铺筑而成,仿真程度之高,令人叫绝。
汉画像砖,盛行于两汉,常用于墓室建筑装饰。当时达官显贵厚葬习俗大兴于世,在墓室之中,视死如生,阴宅若阳,追求天然合一,人神相融。目前四川境内发现的汉画像砖有500多方,多位长方形和正方形。汉画像砖是一种表面有模印,彩绘或雕刻图像的建筑用砖,多用在墓葬,已具有商品性质。题材多是“成教化,助人伦”,颇有儒道哲学内涵,有蛇躯女娲、西王母东王公、车马出行、忠臣孝子、烈士贞女、市井人物、渔猎耕读、建筑园林、草木禽兽等等。是中国汉代前后用于墓壁装饰,以浮雕为主的雕刻艺术品,它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和丰富的社会内容,是中国文物精华之一。成都平原出土数量最多,造型独具特色,内容丰富多彩,成为四川古代文物中有代表性的珍品。汉画像砖的每一个画面都有自己独特完整内容,彼此之间又相互联续,形成一套有系统的组画。
四川的汉画像砖多出土在墓中,因而升入天国,极乐长生是表达的主题。汉画像砖的生命理想境界得到充分展示,在表达成仙思想的前提下去的了极高的现实主义艺术成就并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在天门的前面,迎谒见礼是四川汉画像砖重要的内容,也是主人进入天门重要程序,天门内之接者名“大司”为天吏之一,主守天门。在西王母画像的两侧放置有人首鸟身带(金鸟)圆轮和(蟾蜍)圆轮的画像,分别是日神和月神。以深化为题材的天国图景,天国以“阙”为“天门”是升入天国的大门,经考证阙是古书记载“天门”、“金阙”。
燕居、交谈、收采、弋射、采桑、放筏、酿酒、制盐等是居家生活的反映。汉画像砖还表现了文化活动和历史故事。如讲习、习射、博弈、问礼、荆轲刺秦王等故事。四川的汉画像砖几乎包括了汉代社会生活的各个重要层面,集中了各种美好事物,是汉代人们理想境界的具体表现,也是当时社会最生动具体的形象写照。
金阙内有宴饮、庖厨、歌舞、百戏的欢乐场面,为升入天国而举行的(“接风”图),是天国中享有欢乐的理想图画。为了享有理想中的美好生活环境,画像砖分别表达了庭院、桥梁、楼宅、市井、、酒肆,反映了汉代真实的生活景象。主人进入天国以现实生活的描述为特色。轺车、导车、武弁、骑吏组成仪仗队伍,向天国进发以称为“送行”图。仙人的生活内容有:六博、骑鹿、引导、抚琴、吹箫、舞蹈、养马、捣药等。烘托了西王母天国之神的地位,并构成了一幅美好的天国图景。
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灵)是天界中的东南西北四方守护神,起着守卫天国的作用。天门是传说中进入天国的通路,所以汉画像砖有许多拜谒天门的场面。传说西王母掌握着人的寿命,因为她握有长寿不死之药,是汉代人们虔诚崇拜的(昆仑之丘)(玉山)上的主宰。因为她住在西昆昆仑,所以西方玉山成了人们的极乐世界,是人们死后希望到达的地方,进入升天后最理想的归宿。汉朝的确是一个奢侈讲究的社会,人们的出行都有车马,以显示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
这些汉画像砖反映了汉代人们的现实生活,是当时社会的缩影,也反映他们死后希望得到的理想生活。
恢宏的商业街
从十二桥路,你就可以看到琴台路的牌楼,气势恢宏,卓尔不群。正中的匾额书写“琴台故径”,两边的双廊柱支撑着这种壮观。我经常在十二桥路的对面,望着它,就会被它的宏伟所折服。牌楼的正楼和两侧楼都是黄色琉璃瓦屋面,楼壁正背面均装饰玻璃花窗,翘角飞檐,富丽堂皇。牌楼为三道门,正门的两边楼柱上挂楹联:“乘兴上高台看玉垒浮云古今多变,闲来泛溪水接草堂遗迹风雅长存”;两边门的楼柱上还有一副楹联:“锦水波清云藏海客星间石,琴台韵远花发文君故处楼”。
走进琴台路,你会叹服青石板上的金碧辉煌。街面全是青石板铺成,仿佛是承载千年的历史,一直走了2000多年,而且还继续向前走着。
这就是琴台路,成都具有特色的一条商业街。最具特色的莫过于两侧的民居,而最具吸引力的莫过于雕塑、石刻、仿汉古建筑和精致街灯。大量石雕、木雕、铜雕等艺术品展示了汉代礼仪、舞乐、宴饮等风土人情,而特制的街灯更好地将过去与今日相接。
街的左边有寿禧堂酒楼、中国黄金、老凤祥银楼、绣工坊、灵工手坊、峨眉雪牙、飞天珠宝、嘉华婚爱珠宝、珍宝阁、文君楼宾馆、天龢银楼、梦虎藏品、蜀风雅韵梨园、七宝楼、皇城老妈、锦西芙蓉、龙森园、西藏卡鲁、琴台楼。
街的右边有渝富桥、谭鱼头、四川特产、陶然居、锦官绣、榜上有名、来龙唐装、金麒麟珠宝、龙池茶坊、银丰堂宝玉、泰和珠宝、艺林阁美术馆、天龢银楼、中华情、谛梵、星辉楼、狮子楼、陆羽茶艺、文化公园(东门)、武陵世家、云地矿珠宝、诗婢家、晶石缘、玉翠轩、埃索、百花世家酒店。
一个个豪华的商铺,一个个具有特色的饮食餐馆,一个个风情独特的茶楼,一个个栩栩如生的铜像,一个个翘向街面的檐角……无不显示它的尊贵豪华。
首先映入眼睑的是汉铜车马的青铜器,是仿造四川出土的文物。那是一匹骏马在铜人的驾驭下,拉着一辆马车,横空出世。当时出土铜马高约0.81米,马车长约2.05米,宽约1.25米,车轮直径约0.72米,重约150千克。鉴定该马车为西汉青铜铸造。车夫驾两轮马车,华盖飞舞,骏儿扬蹄,车行渐渐,是远去长安吗?
琴台路中段的汉龙形灯,灯做龙形,龙昂首张口,两角间有蜡插。它高3米,重3吨,头顶宫灯,龙角攫蛇,蛇又缠绕一蛙,形态张扬,霸气十足,底座采用“相如抚琴,文君酌酒”的雕塑。与遥远的汉朝是那样的近,这是历史在这里的回眸。
凤求凰,在街的南头,在百花潭的北门前,在散花楼前。是凤与凰的翩翩起舞,也是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翩翩起舞。凤兮凤兮归故乡,凰兮凰兮从我栖。他们的爱情一次次被演绎,一次次被升华,乃至成为经典。凄凄重凄凄,嫁娶不须啼,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这就是这条街道所有的内涵,无需求证,只需心中的那片净土。
嘉华婚爱珠宝店前的司马相如和卓文君雕塑,琴台的主角,最能反映琴台路的由来。那是一座司马相如席地而坐,长袍飘飞,神情沉醉,抚琴而奏的正是《凤求凰》,而舞的正是卓文君,雅曲知音,凤凰于飞,好不乐哉,真个是羡煞今人。
古琴台,有成都名人流沙河题写,是中国最大额石琴,有5米长琴身用花岗石雕刻而成,琴弦为不锈钢丝做。我经常漫步在这里,我不知道自己在寻找什么?在守望什么?也或许是想留下些什么?但什么也没有记住,什么也没有留下??湛绽矗挚湛杖?。孑然一身,匆匆来,有匆匆离去。没有带走任何东西,也没有留下任何东西。
旁边的琴台诗墙,有司马相如的《琴歌》、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李商隐留下了“美酒成都堪送老,当垆仍是卓文君”的诗句,卢照邻当年在琴台徘徊良久后,伤感地留下了“云疑作赋客,月似听琴人;寂寂啼莺处,空伤游子神”。
灯光更是采用11种共500盏宫灯悬挂,形态各异,美轮美奂。路上的汉厥建筑,采用喷雾甘泉“赤橙黄绿青蓝紫”,七色光源交替变换,给人亦真亦幻的仙境之感。
中部的文化公园大门也采用阙的形式建造,两侧也是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爱情故事。一曲荡曲回肠的爱情故事,一个唱了两千年的爱情歌谣,在这里蔓延,在这里升华。无数游人在这里踌躇,在这里驻足欣赏,在这里细细品味。尤其是一些年轻人,带着他们的伴侣,带着他们心爱的人,让琴台路来见证他们的爱情。
周边建筑即使是现代商业建筑业多以坡屋顶造型、素色着色。琴台路,既很好的融入这样一片祥和的古文化氛围中,又充分体现了自身的特点。
在中华梨园蜀风雅韵,真是“一曲凤求凰,款款东南望”、“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的动人传说。全是川剧的精髓。川剧,是四川文化的一大特色。成都,是戏剧之乡。早在唐代就有“蜀戏冠天下”的说法。清代乾隆时,在本地车灯戏基础上,融汇各地声腔,形成了含有高腔、胡琴、昆腔、灯戏、弹戏五种声腔的用四川话演唱的“川剧”。川剧语言生动活泼,幽默风趣,充满鲜明的地方色彩,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川剧剧目繁多,早有“唐三千,宋八百,数不完的三列国”之说。广为流传的名戏有《白蛇传•金山寺》、《柳荫记》、《玉簪记》、《彩楼记》等。川剧绝技丰富,如托举、开慧眼、变脸、喷火、藏刀、顶灯、手戏、卡戏、指尖木偶、钻板凳等,全是川剧的精髓,令人叹为观止。
琴台路上热热闹闹,人来人往,熙熙攘攘。天空变得明净而缪远,一溜溜洁白的云朵,如同薄纱一般,飘在海蓝的天空。在这样的天气里,风肯定是有的,而且不大也不小,让你感到凉爽和惬意。成都经常让你有这样的感觉。但眼下琴台路是热闹的,似乎都为寻找这个爱情的故事而来,又似乎是远去了故事的本身。坐在富丽堂皇的皇城老妈,只为安慰自己的腹腔。走进珠宝行,就为追求自己的心中的雍容华贵。
其实,欣赏琴台路最好是在晚上。黄昏里的琴台路灯火辉煌,到处弥漫着浓郁的商业气氛。这是这个时代的需要,但依然不然撼动这条街的爱情主题。
灯光弥漫在这条古香古色的街道上,更显得高贵典雅。华灯初上,人们结束了一天劳累的工作,纷纷走出家门,来到这里休闲散步。偕同家人,其乐融融,朗朗笑声,漫于流光溢彩中,和睦之情在荡漾在微醉的夜中。无论如何,这片刻的宁静是珍贵的,和家人在一起是最宝贵的时刻。琴台路街两边楼上的灯光和路灯照射在青石路面上,照射在行人的脸上,显得温暖而浪漫。许多是外地的游客,在成都主人的陪同下,走进这晚上光怪陆离的琴台路,也走进了一种宏伟的建筑群,走进了悠闲的成都,走进了不想离开的成都。他们走进了狮子楼,走进了火锅的王国;走进了皇城老妈,走进了四川的麻辣;走进了茶馆,就走进了盖碗茶的世界;走进了珠宝行,就走进了奢华的成都。看榜上有名外面的茶艺表演,那精妙的掺茶手艺,那把茶壶在她们手中翻转腾挪,在她们的背后翩翩起舞,熟练的程度让我们叹为观止。随后向我们端来一杯热腾腾的茶水,品赏着世间最神奇的树叶所散发出来的清香,让我们全都陶醉了。灯笼高挂,红红绿绿,飞檐流奇,雕梁若画,人潮如织,伴着那蜀女的浅笑,和着那古音的缠绵,不知今夕何夕?
琴台路留给我很多的记忆,但最深的也是这条街永恒的爱情主题,我的思路再乱,也不会跑题。它是中国最有爱情味的景致了,在如水般流逝的时间长河里不断地改变着,却又无尽地影响着并日益渗透在无数男女的骨髓里。它象一盏始终放射着浪温情怀的明灯,如同在成都空气中飘荡的桂花花香一般,弥漫出柔美华丽甚至诱人的情调来。
这条千年情路古琴台,这条飘着酒香和爱意的小路,走着我们爱情的大家,传颂着他们的故事。一代又一代,他们的爱情故事被演绎的淋漓尽致。
一座千年的琴台,一条千年的情路。故人已去,琴台仍在。2000多年历史的风烟,也许无数次地掩没和改变着这条路上的一切。但琴台始终都会存在,因为它已经根植在人们心里,成为了爱的象征。
我有幸常常走在琴台路,走在这条爱情铺满地的大道上。
(编辑: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