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门服务24小时接单app免费安装,400元4小时快餐微信,上门服务24小时接单微信号,300快餐500一条龙qq群

您的位置:首页/文学天地/散文

我与青藏高原的不解之缘

来源:作者:wubin时间:2014-04-21热度:0

青藏高原,与我有着不解的缘分。总感到我所做的一切都与它相关,总觉得从我所要表达的都与它有关。看它的报道,欣赏它的迷人景色,为它的苍凉而感到震撼。已经来过青藏高原十五次了,但我还是想去,一种神秘一直吸引着我。
  1
  从小的时候,从地理书上了解到在中国的西南高耸着一个高原——青藏高原,比我居住的高原高多了,那里有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拉玛峰。于是我就想,那是一个神秘的高原,那是一个很少人居住的高原,那里是一个严寒的世界,那里是一个被冰雪覆盖的高原。我是不可能到达那个地方的,因为他不适合我们的生存。
  到了中学,地理书变厚了,讲述青藏高原的内容变多了,对它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加深。那是一个雪域高原,常年气温比较低,生活着一个优秀的民族——藏族。西藏藏族自治州全部位于青藏高原上,拉萨是它的省会。在拉萨有著名的布达拉宫、大昭寺和小昭寺,有松赞干布传奇的故事,有文成公主和亲的心酸。有中国第二大咸水湖——纳木错,被称为天湖。有孔繁森工作的艰苦地方,平均海拔4000多米的阿里。有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拉玛峰,海拔8842米。
  到了高中,我所有的梦都为青藏高原而做,总想我是一个孤独的旅人,成功地来到青藏高原,并登上了被雪常年覆盖的珠穆拉玛峰。我是一个辛苦的拓荒者,走在苍茫的青藏高原,写一些高峰的故事,谈一些高原的事情。梦想,毕业了,能作为一个军人,来到青藏高原上工作,做一个优秀的战士,巡逻在雪域高原上。
  高原上有一种神奇的东西——冬虫夏草,藏语叫“雅扎贡布”。“雅扎”意思是“冬虫”,“贡布”的意思是“夏草”。冬季是一种可以爬的虫子,夏季就变成了草。虫草,就是虫和草结合在一起生长。虫是虫草蝙蝠蛾的幼虫,虫是一种虫草真菌。菌丝孢子钻入幼虫体内生长,消化了幼虫的内脏,春天破开虫体长成小草。它顽强地生活在雪线附近,经历了气候冷与暖的强烈变化。在我们的黄土高原上是根本没有的,在内蒙高原和云贵高原上也是见不到的。只有在雪域高原青藏高原才有。
  青藏高原上有一种动物—牦牛,毛长长的,生活在高原上,被称为“高原之舟”。它在缺氧的高原,是人类最好的伙伴,负重着高原的重荷。
  等我到成都读大学,我们班有一个叫扎西的藏族小伙子,他告诉我们,他来自西藏,来自青藏高原的腹地。黝黑的皮肤,让我慢慢在读他。给于我们的印象,他很强壮,比我们同班其余别的27个人都强健。他们的藏语我听不懂,好在他说的是从小就学的汉语。他带给我的奶酪,酸酸的,我不习惯吃。但我还是接下了,这是同学的盛情。待他离开,我就丢进了垃圾桶。
  我们在一起的时间并不长,因为大学的课程对于他太难了,一年后他转到了一个学文的专科班。我们打交道的时间就少了,他搬离了我们居住的寝室,到了我们公寓的一楼。后来我们毕业了,也就不知道他的消息了。偶尔从同学的口中得知,他毕业后回到拉萨工作。我已经来过拉萨十五次,却从来没有碰到他。
  而正是他让我对青藏高原有了更深的了解,那片神秘的土地生活着一群藏族人,用聪明创造了高原的辉煌。勤劳勇敢地生活着,创造了高原文明。
  还有件事,就是在我们毕业的时候,有一位汉族同学要求到西藏工作,得到校领导的表彰,还专门开会对他表彰送行。我就想,他下了多大的决心,远离自己的亲人,去一个陌生的地方生活和工作。
  青藏高原,深深埋在我的心底。时时想起,却觉得很遥远;时时想去,却觉得那里很不适应我们生活;时时想去那里工作,却没有机会。但它向迷一样,让我深深疑惑和向往!
  2
  2002年,四月的一天,我从广东回到了成都,下定决心去西藏,我的青藏高原。
  飞机离开了成都,奔向天上西藏。
  离开繁华的都市,人们都说我很不值得。我坦然回答他们,没有任何关系,一样是工作。
  仅仅是因为西藏的海拔高,大家就产生了畏惧,就谈“藏”色变。
  仅仅是因为西藏寒冷,大家就形成了恐怖的心里,认为它常年的气温在零下20℃。
  仅仅是因为西藏缺氧,氧气只有海平面的一半,大家就认为它不适应人类的生存,是一个死亡之地。
  我不相信,因为年轻叛逆的性格,让我总希望挑战世界。仅仅是到西藏去,又不是去登珠穆拉玛峰,没有那样的恐怖。在读大学的时候,我有一个藏族的同学,是西藏来的。他假期很少回西藏去,因为很远,且消费很高。那时要么坐飞机回去,花很多的钱;要么坐汽车回去,花将近半个月时间,如果不顺,一个月都到不了。他给我讲了许多西藏的事,很神秘。我就想,大学毕业后我一定要到西藏去看看。
  现在大学已经毕业五年了,我只有在梦中看看西藏!
  毕业后,我工作在四川、云南、贵州西南三省,壮美的景观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黄果树瀑布的壮观,石林的天作之美,九寨黄龙的神奇。还去了湖南和广东,徜徉在张家界的秀美中,我长久陶醉。在大瑶山的腹地为京珠公路的延伸,我们跋涉着。
  做一个地质工作者,我只有自豪!即使我的收入很少,甚至还经常想着家里还要靠我的微薄收入来支撑。
  难道这次决定去西藏,去青藏高原工作,真是一次空前的冒险吗?
  在那个阳春三月,广东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而我的决定是离开这里去西藏,许多朋友都匪夷所思!
  我没有过多的解释,只说我的梦在西藏,义无反顾踏上了遥远的奔赴西藏的路。
  我没有去体检,因为我认为自己的身体很好,完全可以胜任西藏的工作。我只是回了趟自己的母校成都理工大学(原来的成都地质学院),看了看伫立在一教学楼旁边的我的一个仙去的大师兄雕塑,他是牺牲在攀登珠穆拉玛峰途中的。我很敬佩他,在学校的时候总一个人静静去看他,觉得他很伟大。现在我是告诉他我要去他长眠的那片热土上去工作。
  看到飞机穿行在云里,那样勇往直前,我立刻热血沸腾起来:西藏就是我要去的地方!
  俯看下面的山峰,瞬间即被震撼。山头一个接着一个,山峰一个连着一个。它们顶着白白的雪,像是一条条的哈达,蜿蜒平铺在雄伟的大地上。
  飞机上的旅客昏昏欲睡,我却好奇地看着,努力寻找着。飞机上的藏族同胞并不多,就十多位,对于坐着两百多位乘客的机舱是一个很少的群体。几乎全是内地来的客人,并且有很多和我一样的年轻人,我不知道他们去西藏的意图,是短暂的观光旅游,是到西藏出差,是去西藏工作?但我可以肯定,许多和我有着一样的激情,一样的冲动,是用心体味西藏的!
  我到了西藏!
  走下飞机,迎接我的是强烈炽热的太阳和呼啸的风。
  朋友们告诉我必须带防晒镜和口罩,我反驳说不需要,这点小事想的这样麻烦,还能在这里生活!
  太阳很刺眼,我曾试图努力迎着它,那我是自不量力,眼睛瞬间分泌出了泪水,只有看着它的光行走。风带着沙,从山头吹下,直向我的眼睛,鼻孔和耳朵里钻,直落在我的脸上,头发上和衣服上,似乎要把我变成一个土人,似乎那里才是沙子们的落脚地,但这样我就是很惨了,蓬头垢面去见我单位驻西藏的领导。
  还好,第一眼看到的并不是满目萧瑟,还有绿的树,山坡上零星长着草。
  从机场到拉萨的大巴闲散地拉着我离开机场,摇向拉萨。
  拉萨河像一个顽皮的孩子,跳到了我的面前,挥舞着它手中的柳叶。它的河床并不宽大,悠闲地躺在布满红柳的沙砾石滩上,被午后的太阳暖暖晒着,被山间的狂风肆虐着。拉萨河就像大战后失去血色有几分苍白的大蟒。它的河水并不很急,许多地方缓缓流着,泛着细碎的鳞花,仿佛受伤的蟒蛇,正在呻吟着休养生息,以图再战,顽强地拱卫着拉萨。
  终于摇到了拉萨,迎接我的是黄姓和谢姓的上司。还好,我们这些地质工作者,习惯了“衣着褴褛”和“蓬头垢面”,他们已经见怪不怪了。在广东呆了一年多,更何况大家的工作不同,我和黄姓的上司竟是第一次对话,谢姓的上司竟是第一次认识!片刻的寒暄,就成了一家人。这就是我们搞地质优越条件,一句话后我们变成了熟人?;购谜饫锘褂泻臀乙黄鹄吹降ノ坏男∪?,第二年分来做测量工作的小白,剩下的几个就不认识了,但给我最深印象的刘工现在是我最好的师兄长?;褂幸桓鲎龇沟穆沓?,一个开车的聂师。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团队!
  现在感到有一点头痛,谢姓上司说正常,任何一个第一次上高原的人,都必须经过这个坎,就看你能不能顺利度过。这样的头痛短则一刻钟,长就说不定了,整日昏昏欲睡,实在不行,只有回到内地。就不能在西藏工作。
  我还好,就是二十多分钟,就一切正常了!
  和大家吃了我在高原第一次晚饭,大家就劝我早点休息??晌鞑氐纳衩囟杂谖沂蔷薮笥栈?,我怎能安然入睡!
  “一起出去走走”谢姓领导似乎看出了我的心事,就邀请地说。
  “走,到外面看看,在适应下高原气候,一面再有反映。”我借口应承说。
  于是,谢姓领导和小冉一起陪我到走了出来。
  他们带我走进了一家“茶馆”,喝的是我们藏族同胞的酥油茶,我曾多次听说,但这是第一次喝,也是我唯一一次和酥油茶,也是最后一次喝酥油茶。因为我的身体对酥油茶有着强烈的排斥,无论从视觉上还是从味觉上。但这个晚上,我喝了一暖瓶酥油茶,最后就是很勉强了。
  “喝酥油茶?;の颐堑钠し簦乇鹗橇巢俊毙恍樟斓颊庋拔?。对身体有益,对皮肤有益当然要喝,这是青藏高原给我的第一次考验,我当然要勇敢面对。
  的确,酥油茶对紫外线的辐射有?;ぷ饔?,难怪我们的藏族同胞经常在喝。
  我到了西藏!
  那一晚,我睡得很好很香。
  我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我骑着一只雄鹰,穿梭在西藏的崇山峻岭间,心里很害怕,身体紧紧贴在鹰的背上。
  从那以后,我每年都来到西藏,到过西藏的每个地区。欣赏了西藏的江南——林芝秀美的风光,到了我的家乡——日喀则,体验了极地风情——阿里,欣赏了藏北草原——那曲,徜徉在城市的街头巷尾——拉萨,在三江并流之地,邂逅东女国—— 昌都。还有山南,松赞干布和他创立的吐蕃王朝的发祥地。
  3
  来到了青藏高原,我深情相往的地方。
  先到了拉萨附近的堆龙德庆县的德庆,一条沟,延伸了我们的希望。邱泉温泉还正在开发,陡峭的边坡上活跃了我们的身影。一条公路,一种希望,湍急的河水总在夏日隔开出山的路,冬日的冰雪封锁到达青藏公路,到达拉萨。拉萨的火车站柳梧大桥拉萨河边,我看到炎日下工作的同伴。西藏省道306线加查段,我们经过了滑坡、崩塌、和过水路面的勘察,九月高原的杜鹃花争先恐后地开着,欢迎我们的来临。在那里,一句玩笑,让我差点成为一个当地藏族家的女婿,多么朴实的藏族乡亲!西藏省道305线通麦至嘉黎段的勘察,让我们经历了无人区的烦恼,第一次感到生命的可贵。国道318川藏线102滑坡的勘察,熊的踪迹,让我们后怕了许多天,与猴群的邂逅、与阴雨绵绵的约会,与白云的悠然握手,还有102滑坡观测站那家四川饭店,我经常吃的南瓜饭,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后来我还在青藏公路和铁路还做了些零星的勘察工作。
  2003年我们在春节刚过,就来到了那曲地区的聂荣县,为一条县际公路的勘察而忙碌,冰雪依然封锁着大地,河流失去了咆哮,我们的车在没有桥的河面上顺利地过着。它向可可西里的方向的地方延伸着,它向遥远的高山延伸着。我们第一次感到高原的可怕,呼吸变得很困难,许多同事身体变得虚弱起来。我们第一次取来固体的水,在草原上带着铁锹和镐,把冰捡进编织袋,然后用车拉回来,然后通过火炉融化成水。水啊,第一次感到很珍贵!在这里,我第一次看到用牛粪做燃料,大家的取暖和做饭都用到它。起初我怀疑它的难闻的味道,等我看到蓝色的火苗升腾在炉子里,丝毫没有感到它的发出的味道。当这种环保的燃料,再利用的原料,把我们运来的冰融化,并把我们可口的饭菜做熟,我才感到它给予我们的温暖。在这里,每一家的房前,都有一个牛粪墙,有的在牛粪墙面上还涂成祝福的文字,让人感到温馨而特别。那是我们的藏族人一年的燃料??!更让人感到惊奇的是,草地上的牛粪不能随便捡,它是主人家独自拥有的。我曾捡来,被我的藏族工人劝说放回了原处。和我们一起工作的藏族民工让我最为感动,他们拖我们陷在冰窟里的车,脱去了鞋袜,赤脚在零下10℃的冰上水里推车,让我感动的流下了泪。望着他们通红的脚,我没有任何的话语,只是默默希望他们平安无事。在我们离开的时候,乡亲们送我们的车直到村外,透过车窗,我看到他们殷切的目光。在聂荣让我感动的事情最多。
  完成聂荣的工作,没多久,我们又来到阿里地区的仲巴县,这是一条通向尼泊尔的路,虽然我们没有到达国界边,但我还是感到特别自豪。高原的气候更加恶劣,雨随时而来,让我们变成落汤鸡。随后,你看到一条彩虹高挂在天际,这是多么美丽的景观,也几乎只有在高原上你随时可以看到。
  这就是美丽的青藏高原,我心中的圣地!
  后来,我还在昌都为公路隧道进行了测井,用绞车丈量着青藏高原的高度。
  完成这些工作,我回到了成都,发表了自己工程的论文。随后,我进修了工程硕士,毕业论文就是《综合物探技术在川藏线102滑坡勘察应用上的研究》,并顺利通过了答辩。在学习期间,我一直工作着,并每年来一次青藏高原。
  我的成就来自青藏高原给予我的帮助!
  在我读工程硕士期间,由于论文在国家中文核心期刊的发表,中科院曾庆利博士多次打电话和我探讨川藏线地质灾害的问题,并引用我的部分观点,发表了他的学术专注。前几年,河南大学袁广祥教授利用我的部分成果,发表在《综合物探技术在滑坡勘察中的研究》,并赠送了我本《川藏线西藏段地质灾害研究》,总把我和青藏高原联系在一起,这是多大的缘分,是生命中注定了的!
  通过这些我认识了许多研究青藏线地质灾害的专家和学者,让我感到无限自豪。
  青藏高原,你无时无刻指引着我工作的方向!
  4
  2003年,在西藏的林周县,我完成了自己的第一个矿山勘查项目,并认识了研究员李生、王高明博士。李生给我讲述了他们在墨脱工作的经历,那是一个神奇的地方,那里有一个神秘的民族——门巴族。他们以下毒而为我们所认识。而我们的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加措就是门巴族,他却是一个情圣,是一个著名的诗人,是一个被当时的西藏政治势力所挟持的傀儡统治者。我最喜欢他的《那一年那一月》,喜欢他直率的性格,和对爱情的坚守。王高明博士,让我有了继续读书的渴望。在林周的山上,海拔5200米,我坚持住了一个月,这是连我自己也想不到的事情。
  2006年,李生研究员在西藏地质五队工作,我就开始了自己真正的青藏高原的矿山地质工作。安多的铅锌矿,让我们见识了藏北高原的狂风暴雪,念青唐古拉山和唐古拉山的高耸。同年,我们来到了阿里地区的改则县,参加了班公湖——澜沧江构造带铜多金属矿的研究。
  从此我与青藏高原,青藏高原和我有了更加密不可分的联系!
  在改则,我们感到了特别自豪。我们看到我们工作的成果,打出了几米厚的铜矿,品位很高。虽然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我们的营地为5000米。我看到了我的同事们,克服青藏高原严重的缺氧问题,顽强奋斗在这人迹罕至的地方。当我看到高原顽强生活的生物,我由衷敬佩。那是我发现身边不知名的三个幼鸟,他们在等待觅食回来的父母,坚定地看着远方。
  我们的远方在哪里,在青藏高原上!
  2010年到2011年,我们继续在这条成矿带上的曲水、南木林县和桑日县做了大量的物探工作,并且在曲水取得了很大的突破,打出了品味很高厚度很大的铜矿。工作之地海拔躲在5000米以上,极度的缺氧,极度的高寒,我们创造了属于我们的壮举。同时,我们在他的北西边缘的西昆仑工作,沿着昆仑构造带开展矿产调查工作。
  青藏高原啊,你给了我自信!
  今年,我们继续在青藏高原上工作,沿着雅鲁藏布江构造带为国家的稀有资源铬铁矿而认真工作。在墨竹工卡为我国最大的铜矿甲玛铜矿增储而继续工作。在谢通门银铅矿调查工作。在祁连山沱沱河地区开展音频大地电磁研究并利用地球物理信息技术研究地下结构并预测冻土带水合物,进而对水合物响特征进行分析。
  从事这些工作期间,我继续深造,修完自己的博士课程,准备毕业答辩,而答辩的毕业论文主要是关于青藏高原研究的。我在国家的核心刊物发表了自己的研究文章,得到了专家的广泛认可。
  青藏高原,始终给我学习的动力和研究的方向!
  今年,在北京关于《西藏自治区曲松县罗布莎岩体矿山密集区深部铬铁矿战略性勘查物探专项设计书》评审中,我结识了多吉院士。他希望我一定把这里的工作做好,让我受宠若惊!这是一个地质老人给予我青藏高原的要求,让我一定要有所突破,我何尝不想是这样?。≡诒本┣嗖馗咴钅柯涫祷岷凸笱羟嗖叵钅可杓破郎笊?,关于《西藏雅江超基性岩带铬铁矿调查评价物探工作设计书》我结识了铬铁矿研究专家严铁雄教授级高工,给了我铬铁矿勘查物探工作的合理建议,让我受益匪浅。在沱沱河地区开展音频大地电磁研究并利用地球物理信息技术研究地下结构并预测冻土带水合物工地踏勘中,认识了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于常青教授,让我的知识领域有了进一步的拓宽,对青藏高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一个偶然的机会,翻阅《中国国土资源报》,看到我的同学胡修棉获得侯德封奖,他是位研究青藏高原的地质专家。依靠《西藏特提斯白垩纪—古近纪沉积学与重大地质事件》获得该奖,首次确认了白垩纪大洋红层的全球性分布,发现并命名了8套大洋红层;限定了印度从冈瓦纳大陆裂离及亚洲大陆碰撞的关键时间。
  这些,都得益于青藏高原,让我进一步提高自己,更好地认识青藏高原。
  我在青藏高原,我在研究青藏高原!
  5
  2002年,我坐车从拉萨到波密;2006年,从拉萨到改则,再从改则到拉萨,拉萨到格尔木,格尔木到西宁,西宁到兰州,最后从兰州到成都;2007年,从成都到昌都,再到波密;2012年从拉萨到沱沱河,再返回拉萨。这些是我多次纵横在青藏高原,完成了了川藏公路、青藏公路的旅行。由于工作,我不能和那些旅游者,有时间一次性走完川藏线和青藏线。我不遗憾,我在慢慢体味青藏高原,在用心体味青藏高原。
  在路上,我看到磕长头的两家人,4个大人八个孩子。在川藏线上的米拉山上,虽然到拉萨已不太远,但那是用手臂和膝盖丈量的距离,不知他们何时能匍匐在布达拉宫前。
  他们的动作三步一个循环,唇里喃喃诵着六字真经:嗡嘛呢叭咪哞。没有间息。嗡嘛呢叭咪哞,和上天的约定。一个循环,一种信仰。一个步伐,双掌拍击出清脆的响声,然后镇静合十胸前。第二个步伐,朝天高举的双手像莲花般,分别顿落在眉间、口和胸前;第三步迈出,他们躬着的上身微微前倾,膝盖着地,上身前扑,脸面朝下,额头碰地。最后双臂紧靠在发鬓两侧,如孔雀开屏地向外划开一道弧线,收拢到腰际间,他们撑起身体的重心,重新站立起来。
  他们周而复始重复着自己的动作,前进是那样的缓慢。他们双手套着木质的掌板,胸前裹着直达膝盖下的橡皮围垫,脚下踩这军用的解放胶鞋??梢钥醇堑亩钔酚幸桓龈≈灼て频募?。当他们在路旁吃饭的时候,得到了偶尔地休闲,你可以看到掌面厚厚的茧。吃完饭,回到刚才地上做的记号,重新开始自己的朝圣路。扬起一些卑微的尘埃,与无尽的尊严。
  我们可以想象,他们经历的艰难险阻。他们碰到猛烈的藏獒怎么办?他们碰到降雪、山崩、路断、缺粮、迷路、受伤、生病怎么办?他们碰到坏人被抢劫怎么办?他们怎样通过各个山口?怎样通过嘎玛沟、102滑坡和排龙沟?更有蚂蟥的侵扰。
  是啊,他们要经受日晒雨淋,长途跋涉的摧残,甚至有可能折死在朝圣的路途中,他们的家人竟还时时感念着,甚至还把它视为一种祝福。
  眼前的朝圣路,我不知道发生了多少这样的事。但他们宽厚朴实,坚强而勇敢。我只能感到他们确实紧紧依靠着土地,面容语气和山水风雨一致,雪乳交融的生命姿态,古老而踏实。一代接一代,不表露一滴血迹一丝泪痕。他们像一支时代传递中永恒队伍,像征对抗物质发达世界里的永不妥协。
  我想,给他们最大安慰的是远方山口的风马旗,那给他们瞬间心灵的安慰。在西藏的高山隘口,几乎都悬挂风马旗。风马旗不仅是藏人祈福之用,也代表天地运理元素:蓝的天、白的云、红的火、绿的水,黄色就是我们踩的土地??墓桓龈龇缏砥斓纳娇?,距离拉萨就越近了。
  这条朝圣路,他们要走一年多?;ㄈト艘簧畋蟮哪昊?,这是理想的感召,这是生命的追求!
  我想起在西藏的藏南地区,有一种转山仪式。当地藏族人说,在释迦摩尼诞生的藏历马年,转一圈神山得到的功德将比平时多出十二倍。而平常转一圈,就能洗清过去的罪恶;转十圈,就能赎尽一生的罪恶,更能免受轮回之苦;若转个一百零八圈,即可今生成佛。
  转山,有着一定的目的。而我们的朝圣者不求今生,但求来世。不想去议论藏传佛教的信仰问题,只想象三步一次五题跪拜,要经历各种地形的险阻,肉体上从主观和客观必须承受巨大的挑战。他们要经历一年多的痛苦历程,抑或是痛苦中伴随对未来生命救赎的希望。不管何者,他们对于生命的演练的方式,根本就是我们理性之外的自成一格的理性。我们只有仰止这种始终经历颠簸,但勇往直前的心,他们将得到自己的“希望”。
  看到眼前的一切,于是我在想,我们没有任何理由拒绝继续拼搏的机会,没有理由不安慰孤独的自己走出自己的精彩,来开始自己一段“朝圣”路,拾起自己年轻时的梦想,去远方流浪,去“转山”吧!
  另一个让我感动的场面就是路上的“骑士”。走在川藏线上,我感到从未有的孤单。车里有几个同事,车窗外是迷人的高原风光。陪伴我们还有掠过车窗的黝黑的藏族同胞,和偶尔掠过车窗的“骑士”(自行车探险者)。
  天空蓝得很纯粹,蓝得不见任何的渐次与杂质,空气中弥漫着汗水的味道。路旁的灌丛半枯显露出焦渴的模样。山脉层层叠叠的表情颜色呈现铁红,像火焰在四周岩壁上吐舌,像恐龙遭遇火焚后的遗骸残存的盔甲和鳞片。
  这是川藏线和青藏线上又一道美丽的“生命风景线”。
  我佩服川藏线上的“骑士”,而现在我佩服这些有目的的信仰朝圣者。
  他们给我最大的感动,特别是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在民族的灾难面前,大家表现的格外团结。当我们经过他们的身边,总感到一种巨大的力量。虽然他们只是在挑战自我,但给了我们奋斗的感召。至少对于我,一定打开车窗,为他们鼓掌。也许在百年不遇的天灾面前,生命显得那么脆弱,他们这种微不足道的举动,至少能给大家一些鼓舞和振奋吧!
  我沿着318线(川藏线南线),有12座大山超过4000米,其中东达山和米拉山超过了5000米,而我们经过的仅仅是他们它们的山口,就感到了呼吸的困难,就感到生命的脆弱?;乩吹氖焙蜃?17线(就是川藏线的北线),更加充满了艰辛,又要经过几座超过4000米的大山,其中雀儿山也超过了5000米,我当时呼吸急促,但还是在山口停留了半个小时,因为我为自己的行为而感到自豪,这是自己人生中的一个壮举。川藏线我国最惊心动魄及最危险的一条路,也是一条世界上地势最高、路况最为险峻的交通驿道,几乎汇集了世界上一切高难度越野障碍,被列入“全球十大最难征服之地”名单之中。沿途经过雪山,森林,草原,峡谷,冰川,湿地,热带雨林,湖泊,沙漠……??缭搅舜蠖珊印⒔鹕辰?、怒江、澜沧江、帕隆藏布江、雅鲁藏布江、沱沱河等汹涌湍急的江河,穿越了通麦排龙天险,102滑坡,遭遇了飞石、塌方和泥石流,经历了碎石路、烂泥路、水毁路、搓板路、刀背路,让人心惊胆跳。317线和318线就像一对孪生的姐妹,在川西高原上欢快地唱着歌,跳着舞,欢送我们前行。她们纵横在青藏高原上,实现着我们心中遥远的梦想。
  每一次,我唱着五世达赖仓央嘉措的情诗《那一天那一月那一年》,行走在高原上,“只为与你相见”。为青藏高原圣洁这位情人,为我心中的那片宁静。
  在青藏线,更是要经过5300米的唐古拉山口,让人的呼吸窒息。善变的羌塘高原气候在这里更加善变,刚才还是晴空万里,马上就要迎接鹅毛大雪。
  我用一年不同的季节观察布达拉宫,它呈现的总是绝对的威严,让人敬重。我在冰雪为融化前来到了纳木错,走进沱沱河源头,欣赏千里冰封,而忘记了可能引起的雪盲(由于眼睛视网膜受到强烈刺激引起暂时性失明的一种症状)。在春暖花开的季节来到羊卓雍错,看鲜花遍地。在夏日,我来到林芝,来到波密。欣赏西藏江南的绝美,欣赏波密“中国的瑞士”,欣赏102滑坡行走的白云,还有阴雨绵绵,在鲁郎寻找香格里拉。我走进山南地区,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夏宫,在桑耶寺寻访着六世达赖的风流韵事。我在秋季来到昌都,在东女故地欣赏原始森林吊着的“树胡子”,把我引入一个童话王国。我在雅鲁藏布江河边沙地上与同伴嬉戏,仿佛回到了我的童年时代。
  但我还没有继续走完新藏线,那更是一条天路。恶劣的气候考验着我们的身心。我的同事已经走完了这条线,我想我一定也会走完的。我还没有到达珠穆拉玛峰大本营,山顶肯定是登不上的,大本营还是可以到达的。我没有来到玛旁雍错和冈波仁齐峰,那是佛教天地中心,那是我的神圣之地。
  我的梦是为青藏高原而做的,我的努力都为青藏高原的精彩而奋斗的。
  缘分来自我们的内心,不解之缘来自我们的情缘;无论何时,青藏高原让我魂牵梦绕;无论何地,青藏高原让我牵肠挂肚。
  我的青藏高原! (编辑:作家网)

上一篇: 拜谒珠峰

下一篇: 多想变成一朵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