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溪,肖溪……
来源:作者:烟如云时间:2014-04-29热度:0次
肖溪,肖溪……
文/烟如云(四川广安)
题记:
大抵是年岁的增长,总害怕有些人和事逐渐随风尘湮没淡忘,想想还是提笔记下吧。
与肖溪有关的旧时记忆
再过一段时间,梧桐花又该开了,想起大朵大朵的梧桐花总会想起旧时供销社墙上挂着的信件袋,黑色的布袋缝有诸如“花桥、恒升、肖溪……”这样的地名,邮递员拿来报纸的时候也会捎来很多别处的信件,还会随手取走插在文件袋里的那些文件,这一切总是让年幼的我觉得很神奇。肖溪究竟是一个什么地方呢?远吗?不过顽皮的本性让刚上小学的我,不会为如此枯燥的问题浪费太多脑细胞,有太多的烦心事让我气恼。院子里的大人总说什么乔老爷什么坐轿,姑姑和几个年轻女子总说悄悄话,问他们什么也不告诉我!还有曾乐虾总想占我便宜让我乱叫他,呸,他以为我什么都不懂?为了“报复”他,我特意爬到他住的破旧木楼上,尽管楼梯有些摇晃,怕高胆小的我,还是用黑笔气恼地写了个大大的“曾乐虾”,打上大大的黑叉叉,这才心里舒服一点。尽管大人告诉我说不能在人的名字上面画黑叉叉,否则……我才不管那些呢,谁让他做个大人没大人样总欺负小孩子?!很多年后回观塘,看到墙上的墨?;乖?,旁边的朋友看我很仔细地看那字迹,告诉我说可能是哪位书法家写的……我也没点破。问起曾乐虾,说早死了,莫非是我的诅咒短了他的寿命?心里禁不住为年少时的胆大妄为有些惭愧,也为他的早逝感到难过。
古镇初印象
一直没去过肖溪古镇,当我站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时,竟有些许惊惶。这就是我向往已久的蓝天,依然白云飘飘,翠竹环绕。走在古镇的石板路上,抬眼望去,长长的街檐突兀,发黄的木楞下是风蚀得已看不清花纹的木柱,柱石上那些精美的雕刻,已看不出原来的模样,陈旧的青瓦也有些发白,经历了日晒雨淋,落满了尘埃,偶有些重叠堆砌的瓦片在屋脊中央,样子很奇特,据传是古时求吉祥的风水造势。
遮住了半边街的屋檐长达四百多米,哪怕是下再大的雨,也不用担心被雨淋湿。街上有林立的商铺,不过贩卖的商品却多是乡下人常用的物什,与时尚绝不接轨。闲暇时,古镇的老人会坐在茶馆品茗打牌玩乐,街上闲聊的妇女偶尔也会好奇地用眼光打探来往的行人,儿童却不理会这些,自顾自地玩纸片,铁环在石板路上滚来滚去,发出叮铛的声音。这一切,让人恍如回到多年以前,顿生亲切。
在一处偏僻的小院,发现几个人正蹲在地上对着两段木头拍个不停。好奇地走过去一看,这木头可真奇怪呀。是柏木,却非常地沉,上面还有许多密密麻麻的孔形成了奇特的花纹,如小龙摆尾,如蝴蝶展翅……据主人介绍说是从水里捞出来的,也不知道是什么?
推开一扇吱嘎作响的木门,走过青苔湿滑的小路,深巷尽头,一座颇有些年代的木楼呈现眼前。朋友指着各式各样的窗棂介绍说,这些花纹图案各异的窗棂,经历了文革还依然保存完好,算是十分难得。竹篾房,木回廊,石梯子,甚至墙角废弃多年的泛黄的蒸笼,屋檐下字迹斑驳的“农业学大寨口号”,无不透出这座小镇曾有的繁华喧嚣已归于宁静平和。
冲相寺及摩崖石刻
晚唐著名诗人崔涂春游冲相寺》水流花谢本无情,道尽东风过楚城。蝴蝶梦中家万里,杜鹃枝上月三更。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青催满镜生。自是欲归归不得,五湖烟景有谁争。 ……扼腕叹息中,绵绵不尽的乡愁滋长。任古镇烟雨迷蒙,响水溪旁的翠竹依旧环抱着巴渝古道。摩岩山依然守护着寂寞的冲相寺。
远远看见红漆剥落的庙门已发黄泛白,没有一般寺院的香烟缭绕,也没有香客盈门,愈发觉得冲相寺的冷清。顺着台阶拾级而上,仰望两旁是肃穆的柏树还有些叫不出名字的竹木,右侧的佛塔由砖石砌成,却又与一般的佛塔不尽相同,从上而下塔身如三个巨大的白色佛珠傲视凡人。大殿里肃穆冷清,罗列着大大小小的佛像400多尊,极尽威武庄严。
绕过大殿,背后就是著名的摩崖石刻,俗称“定光崖石刻”??唔枥锏姆鹣褚鸦偎鹧现?,但“太阳菩萨”还保存得非常完好。据同行的肖溪朋友艳介绍,这里还有一个非常神奇的传说:那天傍晚,破四旧的红卫兵小将们已将山上上下的佛像砸了个遍,只剩下太阳菩萨端坐云端。造反派们看天色已晚,打算第二天一早从崖顶的黄桷树上系绳子吊下来再开砸。没曾想,夜里就下起了瓢泼大雨,黄桷树在电闪雷鸣中被暴风雨连根拔起不知所踪,造反派看这雨一下好几天,崖顶湿滑,又担心惹怒了菩萨,天怒人怨,只好草草收场作罢。太阳菩萨得以幸存至今……
摩崖石刻以佛像为主,从正面、侧面等不同角度均可看到形态各异的佛像。大大小小的佛像环绕在摩崖山上,长达好几百米,山上荆棘横生,林深树密。太阳菩萨在正对山路的崖顶上,窟龛在第四层,旁有五棵黄桷树,翠绿的黄桷树叶如护卫般拱守四周。陡峭石壁之上的窟龛又大又深,太阳菩萨端坐其中,神情威严,服饰和旁边的花纹图案也精美异常,经匠人的巧手,太阳菩萨头顶霞光四溢,呈现出一派流光溢彩的庄严景象。下面三层的佛像尽管损毁风化严重,不过于竹叶摇曳、光影斑驳中,倒也依稀可见昔日神彩。
摩崖石刻的四壁均有大大小小的石坑,经询问得知:当年匠人们需在石壁之上凿出小石坑,或爬到崖上,或利用这些支点悬在空中作业,整个工程的难度和艰辛由此可窥见一斑,着实令人敬服!
徜徉在摩崖山脚,满眼都是佛像,满眼都是苍翠的竹,置身于这静谧的世界,任山风吹拂,鸟在林间歌唱,竹枝间或发出脆裂的响声。一岔神,仿佛时间已就此停止,困顿、劳累和倦怠也因此消减不少。待睁开眼,太阳还温暖地照耀着我们,突然心里又有了几分对生活的热望和珍惜。也许,这顿悟就是凡人与佛的缘分。
肖溪的心酸故事
香香,那个四岁的白血病女孩,像极了她家门口的薄荷。那天,在肖溪再次见到做完第四次化疗的她,还是有些怕生,不过从她推小弟弟的力度来看,倒是恢复得很好。田埂上大片大片的薄荷在阳光下长得正欢。小小的她和青青的薄荷在春的土壤里快乐成长,这也是我们见过的最灿烂的春天,让人宽慰不少。
不过,见到雨玲的时候却让几个同行的朋友都心酸得落下了眼泪。九岁了,小小的个子和四岁的孩子差不多,因为脑瘫,还不会说话,只能用简单的表情表达痛和害怕,时不时扯着自己的脸,咿咿哇哇叫喊流泪。妈妈走了六年没回家,爸爸肝癌已四度吐血,不知道还剩多少时日可以陪她。十六岁的哥哥成绩优异,却为了这个贫困得无栖身之所的家,放弃了省重点高中的入学通知书外出打工,扛起了风雨飘摇的家??醋耪蛘亲饨璧钠凭煞课荩钐ɡ淝?,真不知道雨玲的明天会如何?
有时我就在想,莫非第一次去肖溪买回那根蚁木,冥冥中就注定了我将与肖溪的苦难结缘?可是,个人的力量如此菲??!佛,也许你能告知迷茫的我该何去何从?
闲话川军历史及杨森其人其事
返程路过龙台,我很想停下车去看看杨森故里。二十多年前,新华对我说起肖溪的故事,提到紧邻的龙台有位众说纷纭的国军将领——杨森,还有他修的八公里路……
看电视剧《壮士出川》,才知道八年抗日战争中,有300万川军出川抗战,伤亡64万多人,参战人数之多、牺牲之惨烈居全国之冠。杨森率领的20军以川人居多,广安应征入伍16140人、阵亡1430人,负伤1820人,伤亡率共达20%。其中不乏肖溪儿郎,他们吃苦耐劳,英勇善战,“死”字旗展开,杀声震天?!肮训蓖?,日寇狰狞,匹夫有份。本欲服役,奈过年龄。幸吾有子,自觉请缨。赐旗一面,时刻随身。伤时拭血,死后裹身。勇往直前,勿忘本分!”热血沸腾中,深深体会到身为川人的骄傲。
身为川军将领的杨森也爱国爱家乡,面对日寇侵略,他饱含深情地说:“我们过去打内战,对不起国家民族,是极其耻辱的。今天的抗日战争是保土卫国,流血牺牲,这是我们军人应尽的天职,我们川军决不能辜负父老乡亲的期望,要洒尽热血,为国争光?!?942年,袍哥出身的杨森购下了鲁肃山旁一座小山包,安葬英勇牺牲的抗日阵亡烈士和他曾经的患难兄弟。纪念碑上密密麻麻刻满了将士们的名字,杨森在纪念亭上题写对联一副:“彼岸仰忠魂,到此凭空添义愤;上场成铁汉,赤手空拳卫家邦!”这些极大地鼓舞了川军将士的斗志和士气。杨森、向文彬、杨汉域……这些饮着渠江水长大的广安人,成就了抗战史上川军乃至川人的荣光。
千帆过尽,任尘世风云变幻,渠江水依然澄澈透明,肖溪古镇依然以庚古不变的姿态静静伫立,而昔日江边清幽的杨森花园早已淹没在杂草丛中无人问津。我们这些凡夫俗子何尝不是如此呢?终归只是历史长河里一颗不起眼的沙子罢了。今日荣辱兴衰,必将随着历史更迭,淡出人们的视野,直至遗忘。
2014.4.26日晨初稿
2014.4.29日修改
(编辑: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