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夏值
来源:作者:朱玉富时间:2014-05-05热度:0次
“夏至落雨十八落,一天要落七八砣”,夏至当日一场惊雷布空,狂风肆虐,阵雨夹杂冰雹倾泻,夏至有雷三伏热,读日历,才知知道夏至已到。夏至是白昼同,冬至当日回,过了夏至白天渐热,凉爽会隐蔽在夜里及早晚。夏至农人耕作繁忙,侍弄苗秧,植种蔬菜,播种春天,收获金秋。国人也学机灵了,乘夏至未到,将高考提前,躲避夏至燥热。古人总结出适宜夏至养生食谱,便有了冬至饺子夏至面的美食。
刘禹锡观夏至天文变化,写出了‘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的佳句。夏至来临我反倒有些恐慌,多年养成熬夜习性,读书写字,直至午夜,夏至夜短昼长,正切中我要害。夏至户外有绿野碧水吸引,我又贪婪垂钓,耗去一些时间,还喜好摄影,再消耗一些时间,哪里会腾出时间读书写字?由此夏至又不时地折磨我。在这段无所事事的日子里,总是怀旧并忆念那些随风逝去的岁月。
而那些过往,在记忆的筛选下,还是随风飘散了,没留下丁点痕迹。想到此,我不禁害怕起来,人的一生不在乎曲折坎坷,所忌讳的恐怕就是这份慵懒和无所事事了。而今天,日历上赫然写着“夏至”两字,我知道,时间虽然看不到,但它却如手中握紧的沙子,握得越紧,走得越快。因而,我想在这样的日子里,为自己写下点什么,也好让以后的我回忆起这段时光时,有所忆念。虽说夏至不是一年中最热的,但古人有感夏至的漫长,索性放假一天,祭祀、会友、宴饮,再吃一碗过水凉面,因而有了“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的说法。
而于我而言,记忆最深刻的是蝉蛹出洞的时候。若是能下场雷阵雨,我就可以抓到很多很多的蝉蛹。小时候,我会跟着四哥一起,在家前屋后,南村北舍,小河边,杨树下去找蝉蛹洞。雨后松软的泥土被蝉蛹的爪子刨开,露出一层薄薄的土,有些就直接爬出洞来,很像关云长水淹七军,所有的“俘虏”都漂浮起来。傍晚时分,我们拿着手电筒往树干上照,许多爬到树干等待蜕变的蝉蛹就成了我们的囊中之物了。待我们抓了足够的蝉蛹,回到家中就把它们卡在碗下,第二天的早上就会有很多嫩嫩的新蝉了,而金蝉脱壳的“奇迹”,就在我们的眼皮底下悄悄发生。
抓蝉蛹的时候,最有趣的就是和村里的土鸡,树上的鸟雀,四周的青蛙、癞蛤蟆争抢了。如果慢了一步,蝉蛹就会成为它们的美餐。有时候,没有下雨,很难找到蝉蛹,我们就尾随这些动物,然后在它们找到蝉蛹的时候,突然袭击,把它们赶走,劫掠下来,真真上演了一场“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好戏。
蝉蛹有很高的食用价值,我们抓到蝉蛹总喜欢在蜕变成蝉后,洗净,放到碗里腌渍,然后在滚烫的油锅中煎炸的焦黄,而这一工序就完全交给母亲掌握了,母亲总能施展高超的厨艺,把蝉煎炸到最舒适的口感,然后,看着我们哥几个贪婪地咂巴着嘴。
小孩子总是爱吃的,小时候因为家里穷,没有大鱼大肉的口福,就只能靠这些易抓的野味来打打牙祭了。这在当时,可是我们舌尖上的美味,金不换的。因为那时候很多人都在抓蝉蛹,到后来能抓到的越来越少了,偶尔能有个一两只也算不错了,吃不成煎炸的美味,我们就发明了新的吃法,把蝉蛹串到铁丝上,放到炉膛里考着吃,那个味道至今还萦绕在味蕾。
夏至又至,星移物换。 回首哪堪,欲语无言。山长水阔,记忆和童趣渐行渐远。而今赋闲在家,懒散地生活着,想想那些似是而非的往事,便使得这份怀旧情结愈演愈浓了。
‘冬至饺子夏至面’。吃着碗里刚刚煮好的凉面,一根根拉起来的,已经不仅仅是面了,更有那些牵扯不断的回忆和浓浓的相思。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中署相连。有些季节终究是要过去的,而这些季节过去后又将有下一个季节来临。春天过去了,夏天又将来临,四季轮换,无人可以阻止和抗拒。该来的,不管费尽多少去阻止,始终会来;该走的,不论怎么努力的挽留,它终究会离我们而去。夏至已至匆忙而来,小署已在门口等待。
作者朱玉富联系:电话:15550377716 QQ:1052171498
邮箱:zbwbzyf@163.com (编辑: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