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二年
来源:作者:乡乐土时间:2014-05-07热度:0次
那二年怎么怎么,是我现在时不时拿出来忆苦思甜的口头禅。
现在生活水平的确提高了,比起三十多年前,尤其吃喝最先发生了质的变化。当年引以为稀罕或只有在馆子才能吃到的美食,现在已成为家庭餐桌上的普通东西,且进餐馆吃饭也不再是什么稀罕事了。甚至因为食物极大地丰富多彩,把许多人的舌尖都吃得寡淡无味了,把胃都喝得发炎溃疡了。我就经常报怨吃什么也吃不出了香,时不时要给嘴里扔上几颗健胃消食片嚼,也不大顶用。
为唤醒舌尖上的味觉,尤其为了教育孩子不要在吃穿上挑剔,不要浪费粮食,近几年每端起饭碗,我?;崮谩澳嵌辍彼凳隆6?,由于吃油腻了肚子,我们家?;嶙鲆恍┲钊绨让娼镣?、荠菜孜卷、芹菜麦饭、菠菜面条之类素食调剂肠胃,还别说,比大鱼大肉吃起来舒服多了??拷靼驳闹漳仙揭淮┘依植凸葑罱改暝嚼丛叫送?,有的村子居然举村开办,说明弃荤向素已经成了许多城里的愿望。四月份正是北方洋槐花开放、苜蓿长成的季节,妻子照旧做了槐花麦饭。但儿子一点也不爱吃。我说,那二年能吃上麦面拌的槐花麦饭也算不错啦。母亲便笑了,当机给孙子讲起那些年月的苦,赞美如今年月的甜。上世纪四十年代出生的父母,虽然没有像我祖父母那样吃过包谷芯子磨成的粉,但饿是挨过的。我们虽未挨过饿,但儿时主要吃的是以包谷、红苕为主的粗粮,小麦面虽能吃上,但主要吃的是黑面,白面因为少要留着逢年过节或来了客人吃。母亲在品说如今甜日子的同时,脸上却又愁苦了,因为她对爱孙三天打光五十元电话费等做法很是不解,嘴上虽未重责,心必以为是“败家”,关键是不知道这种“败家”行径能否就此打住。有时儿子不好好喝牛奶吃鸡蛋了,我也会说,那二年要是能吃上鸡蛋,简直能把生日香忘了。我小时候的确只能在过生日时吃上鸡蛋,而且顶多两个。过去肉饺子也只有过年才能吃上,现在包一大堆冻在冰箱天天都能吃。当看着子孙吃肉饺子之类美食眉头却显不出愉悦时,父母也会笑说一番“那二年”。父母跟我们没有住在一起,儿子去年又住了校,平日就我和妻子吃饭,又不是美食家,谁又能变出多少花样呢,日久也就把嘴吃寡淡了。每当这时候,我便有意要说一嘴“那二年”,而经这一提说,我麻木的味觉还真的就有了些许敏感。
我们口中的“那二年”,其实并不确指。对父母来说,可能最难忘的是上世纪六一二年;对我和妻子来说,大约只能是改革开放前的岁月了;而对于九零后的儿子,更是没有了实际体验。总之,“那二年”已成为我们家对过去艰苦岁月的代名词,在饭桌上时不时地提上这么一嘴,会让我们在享受今天追思过去中增添一丝丝的幸福感。
时代是在不息地进行着,昔非今日,今非昔比。谁又能否认,“这二年”不比“那二年”好多呢。
2014年4月21日于实验研究所办公楼
(编辑: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