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门服务24小时接单app免费安装,400元4小时快餐微信,上门服务24小时接单微信号,300快餐500一条龙qq群

您的位置:首页/文学天地/散文

石磨、石碾及其他

来源:作者:陈希瑞时间:2014-05-15热度:0

    在童年的记忆中,石磨、石碾、牛槽------这些熟悉的不能再熟悉了的物体,就像印在脑子里、刻在骨子里一样,一辈子也不会忘记的。
    那年月,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一盘石磨。一张又大又圆的木制底盘,托着一上一下合在一起的两扇石磨,麦子、玉米、高粱--——从上面磨眼里倒进去,随着上面那扇磨的转动,面粉就像变戏法似的,从两扇磨的缝隙里均匀地洒落出来。
    如果是推麦子,磨出的麦麸还要磨第二遍、第三遍,俗称“杀麸子”。磨出的面粉,分头面、二面和黑面。这都是耳濡目染,有着切身的体会。
    人工叫推磨,牲口叫拉磨。在我幼小的记忆中,依稀可以回想到,繁星满天,莹莹豆灯,母亲和姐姐拉磨的场景。瘦小的姐姐前头拉着,母亲后头推着,一推一拉,像驴子一样转圈圈,禁不住一阵阵鼻酸眼胀,潸然泪下。
    那时,家家户户都养着一头?;蛘咭煌仿?,畜力代替人力拉磨,省力又省事,只要给牲口蒙上“捂眼”,后边的人发出一声“喝”,牲口就会听话地拉着磨,围着磨盘,不停蹄地转起来。
    小小磨道,只不过是一个圆圈,如果不停地走下去,何止千里万里,何时才是个尽头!如此想来,人生在世,谁又能走出这个圆圈呢?
    不知何时,家里的石磨被拆了,就连那小小磨道,也被大人们挖了,推到地里,当做肥料好种庄稼。听大人说,这叫“七挖八还”,磨道、炕旮旯,也都被挖走,换上新土。对那个杂乱的场景,我至今记忆犹新,如今想来,那种做法,真是好笑又愚蠢。
    石磨消失了,又有了石碾,如今想来,那是集体化的产物。
    那时候,我已经十多岁,记忆就渐渐清晰起来。记得村前生产队的牛屋后面,就有一盘石碾。圆圆的碾盘上面,是一个又大又圆的青石磙子,我年幼的时候,经常跟小伙伴们在那里玩耍,爬上爬下,夏天的夜晚,还经常在那里捉迷藏,玩得十分开心。却经常弄得一张小脸变成了马虎脸,身上也脏兮兮的,为此招来母亲的唠叨与责骂。
    那时候,谁家也离不开那石碾,地瓜干、高粱、谷子------嘿,用处大着呢。到石碾上干活叫碾碾,地瓜干碾细了,高粱、谷子碾去了皮,都是农家一日三餐必不可少的美餐。
    那时,哥哥姐姐白天上工,如果要碾碾,那只得靠晚上来完成。碾碾完全靠人工来完成,我就经常跟着哥哥或者姐姐去碾碾。跟推磨一样,同样是一推一拉,两个人齐心协力,石磙子在碾盘上飞快地转动,发出沙沙的声响,就像春夜的喜雨,那般美妙动听。碾碾步步用力,刚开始,脚步声均匀有力,虎虎生威,到最后,变成了拖沓声,边擦汗,边喘粗气,简直就像老驴抬蹄,有气无力了。歇息时,我们抬头望望天上的一轮明月,夜风吹凉了身上的衣衫,这才缓过劲来,继续前行。
    如果要在冬天,上石碾上打骨头,也是一曲动听的音乐。打骨头,那是我们小孩子的营生??纯纯煲炅耍绻矣行遗揭坏愎峭?,腿骨煮了喝汤,排骨,那就要拿到石碾上去打碎、打细,打成肉泥,回家包包子吃,那是一道特别丰盛的美味,至今想来,都禁不住垂涎欲滴呢。这在那个物质十分匮乏的年月,算是一种奢侈的享受、舌尖上的美味了。
    后来,大队里有了磨坊,摇把子柴油机一响,机器就跟着轰轰作响,无论是麦子、玉米或者地瓜干,稍等片刻,就会变成面粉,就会变成家家户户餐桌上的美味?;荡媪朔敝氐娜肆?、畜力,推磨、拉磨、碾碾,也就自动歇业了,石碾也废弃了。每每看到大锅里蒸出的香喷喷的馒头、饼子或者包子,我的眼前,立刻就会映现出风吹麦浪的五月,饱满鼓胀、迎风而立的玉米,映现出如同星星般撒晒一地的地瓜干。那是宽厚的土地对乡亲们长年累月辛勤劳作的深情馈赠。
    那时,生产队的牛屋里,饲养着十四、五头牛和一匹枣红色高头大马。每到晚上,很多人聚集在牛屋里说笑,分外热闹。我也随着大人们,进去图个热闹。坐在一个青石碌碡上,看到牲口排成整齐的一行,脑袋下方就是一排整齐的石槽。石槽是沉重的,牲口们力气再大也拱不动。饲养员把一筛筛草料倒进石槽,我的耳边长久地回响起一片唰唰的吃草声,那分明是一曲醉人的夜曲。
    直到八十年代中期,我成家立业,有了自己的小家庭,养了牛,石槽、青石磙子也沿用下来。如今,种地全都实现了机械化,机械代替了繁重的人力、畜力,种地变得又轻快又省事。那些石头的产物,也都不知所终,化作了历史。
    由于四处奔波的缘故,我时常沿着西边的中庄北行,看到公路两边堆满了石头的产物。这么多呀!好奇心使我停下车,上前看个究竟。一堆堆条石、一堆堆磨盘打捆起来,是要准备外运吧。各种条石、磨盘、碌碡、青石磙子、石槽、石碑------琳琅满目、应有尽有,真实地再现了农耕时代我们的老祖宗使用过的各种石具,再现了那段流失的岁月。我不由地举起相机拍照,留下这段历史的写照。

2014-5-7 
(编辑:作家网)

上一篇: 散章

下一篇: 武汉大道像一条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