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里萨湖上的浮客
来源:作者:吕华青时间:2014-05-20热度:0次
从暹粒驱车往南行驶,半个多小时,便到了远近闻名的洞里萨湖。
码头有些简陋,一间不很宽敞的房屋,既是售票厅,又作侯船室,两架钢木结构的长梯,通往岸边浮动的游人码头。
洞里萨湖是东南亚最大的淡水湖,柬埔寨人称其为母亲湖,湖边未经人工修葺装点的环境,虽显平淡,却保持着一种自然的生态。来暹粒游览吴哥古迹的人们,大多都会来这里看看。
乘船进入湖区,需要经过一段约2公里长的水道。每到旱季,一块长长的滩涂露出水面,把水道与湖区分割开来。滩涂上,生长着一片片低矮的杂树林。这树林生命力极强,雨季来临,猛涨的湖水常常把整个滩涂湮没,到了旱季,树木依旧顽强地生长着。在靠陆地的一边,??孔乓恍┢凭傻拇唬丈褂炅?,好像长期无人问津。在旧船的间隔地带,偶尔可以见到一两间简单的矮脚屋。几个穿着裤衩的柬埔寨孩子,沿着湖边斜坡,上下追逐嬉戏打闹,有的在水里游泳。这条水道的宽度不足百米,大小游船很多,每当往返的船只交汇经过,浑浊的水波便会猛烈地荡漾开来。
游船右转驶出水道,顿时给人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湖水开始变得清澈,湖面广袤浩瀚,一眼望不到边。
游船在湖中行驶,不一会儿,就能看到水上人家的小屋,有的独置,有的三五成群,还有的水面上,破旧的小屋高高低低黑压压的连成一片。湖中的一间小屋前,挂着商店的招牌,还有的屋顶矗立着宣传广告招揽顾客。一位妇女抱着孩子,若无其事地靠在自家门边,看着隔壁人家从运输船上卸下货物……当地导游告诉我们,这些水上人家,大多是越南难民。越南南北战争时期,为躲避战乱,他们流浪到这里,战争结束以后却无法回去。由于没有合法身份,当地不允许他们上岸找工作,这些难民的活动范围被限定在洞里萨湖上。渐渐地,这些水上人家便习惯了依靠湖中丰富的渔业资源来维持生计。
游船经过之处,不时见到有的房屋附近,矗立着几根粗粗的木桩,木桩经拦腰捆绑,交叉斜着插在水中。经了解,那是水上人家为修建高脚屋准备的材料。
洞里萨湖位于中南半岛的东南部,与湄公河相连接。每年11月至次年4月的旱季,洞里萨湖的水会朝着东南方向流入湄公河,此时湖中水浅见底,所剩3000平方公里的湖区,平均水深仅1米左右。而当5月以后的雨季来临,湄公河水位暴涨,汹涌的河水又经洞里萨河奔流倒灌进入湖区,形成茫茫的10000多平方公里的湖面,这时湖区平均水深可达10米以上。每到旱季,湖上的一些人家就抓住时机,忙着修建或整理住房。他们寻找那些已经完全裸露出湖底的地方,把木桩深深戳进淤泥里,然后搭起简单的房架,用塑料布或破旧的物品遮住四周和顶蓬,这样就可以在湖上度过几个春秋。尽管极其简陋,但据说能在湖上建房的,都是生活条件尚可的人家。另外有些穷困潦倒的流浪者,则无奈地蹲守在狭窄的船舱里,漂泊人生。
我们的游船??亢幸蛔ü┛腿擞卫赖钠教?。见有客人来了,湖上的一些孩子便驾着小船,迅速地向我们围拢过来。他们伸出双手,争先恐后的向我们兜售小食品和饮料。这些孩子年纪大约在10至15岁的样子,个个赤着膊,蓬乱的头发下露出期待的眼神,黑黑的皮肤,瘦瘦的身子,让人过目难忘。
水中平台的面积,大约有1000多平方,地方虽然不大,但是来此逗留的游客却络绎不绝。平台上有两个小小的水池,一只水池内养着鳄鱼,另一只池子养着一些不知名的杂鱼,供游人观赏。平台上,设有简单的小卖部和茶室,两条小黄狗,夹在人群中跑前跑后。来此游览的客人,似乎无暇光顾茶室和商店,几乎全都登上平台上搭建的二层或三层看台,眺望拍摄湖上的景色。
正是傍晚时分,天边的晚霞似火焰燃烧着,映红了大片湖水。久闻洞里萨湖落日美丽,百闻真是不如一见。残阳慢慢贴近水面,湖光粼粼,一艘艘大小船只,穿梭在水上人家的房前屋后,构成了洞里萨湖独特的风景。
2014-5-16
(编辑: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