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门服务24小时接单app免费安装,400元4小时快餐微信,上门服务24小时接单微信号,300快餐500一条龙qq群

您的位置:首页/文学天地/散文

李庄古镇

来源:作者:wubin时间:2014-05-20热度:0

    李庄,位于宜宾长江南岸,距宜宾19公里。因为金沙江在宜宾汇入岷江后始称长江,所以李庄就有“万里长江第一镇”之称。李庄,得名于江对岸有一天然石柱,可方便??看幌道律?,遂呼为里桩,明朝设镇,清代为里,渐渐讹呼为李庄。
    李庄,我向往已久,这个五一节才和家人一起过去在李庄小住,来细细品读它。李庄,以它精妙绝伦的建筑被我们所熟知,是一个文化和历史遗迹沉淀的古老的小镇;以抗战而闻名的古镇,经历了沧桑风雨的小镇,是一个能折射中国文化、涵养民族精神的古老的小镇;以“一花二黄三白”特色小吃被四人所记住的一个古镇。
                                         精妙绝伦的建筑
    在中国南方长江流域,有两个很出名的古镇,“东有周庄,西有李庄”。周庄的特色是“江南春雨杏花,水乡小桥人家”,而李庄的特色则是“传承文化有功绩,工艺四绝堪称奇”。
    我徜徉在石板铺就的古街上,思绪起起伏伏,因为我在链接着过去的岁月。从奎星街进入古镇,那是一场梦幻的旅行。
    李庄建筑的精华和特色全在九宫十八庙中。虽然古街以长江尾圆心,辐射和延展出沿江路、席子巷、柳树巷、羊街、慧光寺街、新街子、小春实街、正街、水井街、文星街、石燕街、老场街、文鼎祠街、巧家街、奎星路、广楼街、留芳街、军民街等。
    许多街面,两边屋檐相距之多就两尺。街面石板,两边铺面挑楼突出,独具特色。从席子巷到军民街,经过祖师殿,它坐南朝北,硬山式顶,中间大殿除柱头与石墙外,无任何陈设。
    穿过军民街西头一道石拱门就是南北向的羊街。羊街没有铺面,主要是四合院。李庄最具有特色的街道是羊街。街头有一座已改为民居的文昌宫,街内有刘、胡、王家数个民居四合小宅院,其石门坊上均刻有对联,或为写景、或为抒情、或为家训,均令人玩味,吸引了不少游人在此长久驻足。这些四合院小的为一进一天井,大有一进二、三、四天井,面积有数百乃至数千平方米。
    胡家院,建于清代中晚期,以门厅、厢房及堂屋构成四合院,均为砖木结构??拐绞崩罴谩⑼跸滋频热嗽佑诖?。天井里铺有青石条形板和良好的排水系统,功能是采光、休闲和晾晒衣物,有的还修有栽种花草的台圃。这些四合院,当年的主人都慷慨地捐借给迁移此地的文化名人居住,使这些文化名人有休生养息、潜心做学问的良好环境。
    当然,李庄的建筑精华就是当时被梁思成称为“李庄四绝”,那就是奎星楼、旋螺殿、禹王宫浮雕九龙石碑和张家祠堂木雕白鹤窗。
    奎星阁屹立在长江边,清代建筑,为六方形三重檐二层结构。我们看到的奎星阁已不是当年梁思成所赞美的奎星阁,因为它在文革中被毁了,现在看到的奎星阁是后来重建的。奎星阁处在江边,上下航行的船只10公里外即可看到,具有导航的作用。梁思成称它 “是上海到宜宾两千多公里长江江面建造得最好的亭阁”。
    旋螺殿位于镇南,就是我们从公路边看到的建筑,建于明代万历二十年,三层重檐八角形,高25米,全木斗拱结构,藻井状如旋螺,没有一颗铁钉。梁思成赞誉道:“其梁柱结构之优,颇是傲于当事之作”。他还把这民间工匠巧手创造的力学原理,借鉴、传承和创造性地应用到1945年他参加联合国会议大厦顶部设计中,并以之作为他写于李庄《中国建筑史》中的古建筑实例
    慧光寺离长江最近,初建于清代道光十一年,是湖南、湖北籍移民建的会馆,本地人称禹王宫。寺外坝子一直延伸到江岸,视线没有阻挡。里面有戏楼,正殿须弥座台基浮雕古代喜剧、小说内容,中间月台斜面上浮雕九龙戏珠图。九龙戏珠图宽2米,高1.5米。梁思成认为九龙戏珠图犹如故宫太和殿前九龙石那样“可贵王冠”上的“明珠”。
    张家祠堂也是坐南朝北,面对长江。它的前殿长排展开的就是“木雕白鹤窗”。50扇窗棂上共可有100只形态各异的白鹤,四周是镂空雕的祥云,称为百鹤祥云。白鹤栩栩如生,如层林上空一片精灵,大殿仿佛云中仙山琼阁。
    游荡在这些古建筑中,我甚至在狂想我是否也像梁思成一样,成为一个建筑学家。
                                         以抗战而闻名的古镇
    李庄依长江繁衍生息,形成了“江导岷山,流通楚泽,峰排桂岭,秀流仙源”的自然景观。李庄有1460年的建置史,但真正使它闻名天下的,却是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时候。由于此处为僰人所居之地,又是川南通滇、黔古驿道的连接处,所以吸引来众多国家学术机构及大学在此落脚。
    1939年,抗战形势紧张,上海多所院校迁向西南。李庄人们毅然决然发出电文,热情相邀:“同大迁川,李庄欢迎。一切需要,地方供应”。这样宽阔的胸襟,让这个仅仅拥有3000多人的小镇迎接一万多的外省文化名人!
    于是乎,国立同济大学、金陵大学文科研究院、中央研究院、中央博物馆、北京大学科学研究院、中国营造学社、大地测量所等我国一大批高等学府和科研机构,纷纷迁到了李庄 。许多当时的名人和学者来了,如李济、傅斯年、陶孟和、吴定良、梁思成、林徽因、童弟周、梁思永、劳干、杨宝林等,他们云集在李庄,达六年之久。
    这些高等学府和科研机构就分布在李庄古镇和周围的村庄上。
    同济大学工学院就设在刚进入李庄的东岳庙内,在李庄的六年中,工学院共毕业将近700名学生,日后大多成为各领域大名鼎鼎的人物,如中国台北的苏兆南,美国的霍润藻。走进庙内,可以看到当年的教室门上注明了授课教授的姓名。2006年同济大学在东岳庙门前建立了“李庄同济纪念广场”,来怀念那段时光。同济大学的医学院设在席子巷边的祖师殿,图书馆位于长江岸边的南华宫。
    中央博物馆设在张家祠堂内。更加值得一提的是,故宫博物院的数千箱珍贵文物曾历经艰辛转运来李庄,就放置在张家祠内保存,长达五六年之久。它们躲过了战火,免遭流落到国外。
    中央研究院位于顺江西行的板栗坳,原来仅是山丘中德普通乡村,是农民世代生产度日的聚居之所。房屋除板壁就是沙石条子上筑烽火墙,青瓦人字顶山墙,错落相连,小径穿于其间。
    营造学社,当时还是一个民间组织,1929年创建,现在被公认的清华大学和东北大学建筑学院的前身。营造学社当时是在李庄镇西一公里处的上坝月亮田,这里也是梁思成和林徽因居住的地方。一代建筑大师梁思成在考察了中国许多地方,利用在李庄生活的时间,完成了《中国建筑史》、《图像中国建筑史》的一批著作,其中《中国建筑史》一直影响着我们。而这些著作的完成,是靠他的夫人帮助完成的。这个当时社会著名的才女是拖着病的身体坚持在李庄生活的。两人在新中国成立后主持设计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及设计了人民英雄纪念碑底座花纹和浮雕。
    清晨李庄还是静静的,天空飘着雨,我独自向梁林的故居走去,我想与75年前的名人进行一番交流。至少在他们生活的地方,我能受到启迪。从同济路向月亮坝走去,过停车场拐向一段机耕道,路右侧的三角梅开的正艳,争相恐后进入我的眼帘,似乎害怕被我忽略。农人从我旁边匆匆而过,他们已经开始了一天辛苦的工作。此刻雨越来越大,似乎对我的造访在跨越了半个多世纪后,显得无关紧要。是啊,我的来到本来就是无意而为之。来到一个普通的农家宅院前,有人提示我说这里就是梁林的故居。我来的时间有点早,并没有开门。透过门缝看去,那是一些青砖灰瓦平房,平房均匀地分为10余间,左右无厢房。这就是梁思成和林徽因生活的地方,这就是他们完成《中国建筑史》的地方。可以想象,他们生活的环境还是很恶劣的。这里的空气潮湿,屋内潮湿就可以想象了。并且当地原来的建筑低矮,采光效果特别不好。林徽因在这里生了一场大病,而且一直卧病在床,却坚持工作。就连她的仰慕者,也来到这个偏远的小镇来看她。他们在这里抚养着自己的一对儿女,完成了那部扛世之作。雨越下越大,我只有匆匆离开,遗憾的是没有进去看看。
    还值得一提的是,著名的科学家、《中国科学技术史》的作者李约瑟也在当时来到过李庄,在这里与中国的文化名人进行广泛的学术交流。他惊讶童周弟等学者在艰苦简陋的环境下,用金鱼作生物实验。
    在当时,李庄已经很有名气了,与重庆、成都、昆明一起成为当时四大抗战文化中心。并且,寄往李庄的信,只要写“中国李庄”就能顺利到达。
                                                 一花二黄三白
    “一花二黄三白”是李庄六种特色小吃,从颜色上给这六种小吃很好的总结。来到李庄,走完古街,看完抗战文化,在长江江边驻足良久,美食就像美妙的音乐吸引着我们。
    “花”就是指的花生。李庄花生,是种在长江边上的沙地里。这种花生制作要用盐水浸泡,外表呈白色。并且这种花生的制作,要采用附近出产的多种中药配制的香料,采用传统的手艺经过多道工序加工而成。当李庄花生一入口,香味四溢,顿时触及童年时的味蕾,涌出万种情思。酥就更不用说了,满嘴酥滑爽口,让人忍俊不禁真相想再尝一口。脆在口中,香在口中,美在心中,那是来自远古的味道,来自长江边的味道,无论远在他乡,故乡味道就在花生里。
    “二黄”就是“黄辣丁”(黄颡鱼)和“黄粑”?;评倍∈浅そ杏愕木罚云鹄慈庵氏改?,营养也格外丰富,味道鲜美无比?;评倍∫话愀鐾?0公分长,一般被用来红烧、火锅的上等佳品。如果这个长江段的黄辣丁与竹荪一起来烧汤,当地人叫“二黄汤”,如果你尝了一定认为它是汤中的极品。在这里呆的时间很短,没有带家人尝到这种美味。李庄的黄粑,是用红糖和糯米、粘米混合,用良姜叶包裹蒸熟。它看起来色泽金黄,想起浓郁,香甜糯软,比较开胃爽口。加上良姜叶具有浓郁的芳香油味。在本地,还可以把黄粑冷却后,可切片进行油煎,吃起来更别有一番风味。女儿最喜欢吃黄粑了,我们在古镇上买了很多带回了家,希望也带给她的爷爷和奶奶尝尝。在效率面前,黄粑的制作已越来越远离这个时代,但传统的总是要被继承,而且要让人吃出童年的味道。我希望这种古老的风俗被顽强地留存。这有点酷似家乡的味道,熟悉而又顽固,瞬间让一切回到从前。它召唤的不仅是亲情,还有熟悉的家乡味道。
    “三白”就是白酒、白糕和白肉。白酒的作坊就在江边,那糯米、高粱等掺杂在一起,经过发酵、蒸馏和勾兑而形成的被饮用的白酒。这里的白酒被称为“李庄五粮液”,是用来自高原的冰雪融水,经过李庄附近沙层的过滤,作为酿酒的用水。老窖就在长江边,没有有害菌类的侵扰,都是对酒有益的菌类,进行发酵形成的白酒。我在酒坊前,看到工人忙忙碌碌,生产着白酒,然后被摆在柜台前??吹剿堑男量?,我顺便也给朋友带了一小坛酒,现在还放在车后面。的确行色匆匆已不再是人,还有我们喜欢的美味。一坛美味,随着我们的脚步迁移。
    白糕在街面上到处在出售,妻子比较喜欢白糕,就买了很多。李庄的白糕采用优质糯米经过炒熟后,加入一些能帮助消化的中药材如淮山等,再磨成细粉加入白糖后,用磨具压制成型。有时,加入一些炒熟的芝麻,做成的糕叫“麻糕”。这些白糕和麻糕,吃起来香甜软糯,入口即化。女儿认为白糕没有黄糕好吃,都是李庄的糯米,况且白糕经过了炒制,带着甜香。
    “到李庄不吃白肉,等于没来李庄”,我当然不能错过这样的机会。“白肉”就是我们习以为常的“李庄白肉”,现在成都开有许多的饭馆,随时可以吃到这种“白肉”。但李庄的白肉很实惠,肉片很大。听当地人说,“李庄白肉”以生长8~10个月猪为主,取其后腿上约3公斤的“三刀”肉为主料。煮肉要讲究火候,水温保持在90℃左右,煮的过程不时用竹签刺肉,以便使肉内外受热均匀。起锅后放入凉白开水中,以保持水分。后面就看厨师的功底了,用刀将肉片切成长20公分,款15公分,厚1~2厘米的肉片。最后就是最主要的配料了,是大蒜和辣椒一并捣成糊状,称为蒜泥糍粑椒,再加上酱油、白糖等调料,吃起来具有鲜香麻辣的味道,特别爽口。
    “李庄白肉”原来叫“裹脚肉”,肉片薄而长,且用一支筷子裹而食之。但是名字很不雅观,抗战时文化名人陶孟和建议把它改为“李庄蘸水白肉”。
    我们走进一家“李济源”,是李庄做白肉最出名的餐馆。也可能是抗战时期文化名人李济经常光顾的地方,喜欢吃这里的白肉,所以这家饭店以此取名。一大盘的白肉端上来,放入口中,真是“晶莹剔透,肥而不腻,爽口化渣,回味无穷”。含在口中猪肉的香味和蘸水的鲜香麻辣一并进入我的味蕾,久久不能散去。五十多桌,已经坐满了,他们也是和我一起对白肉有着特殊的感觉吗?我想这一定是的,大家脸上都洋溢着欢乐的笑容。女儿更是了得手舞足蹈,与其说我们在享受美味,不如说是和孩子的幸福相处。有时在想,我们在外少年熬成白发,故乡却变了模样,我们还在追寻什么?一个剧变的时代,人们行色匆匆,明天的去向依旧是家,最温暖的港湾。

    离开了,还想着在李庄的一天一夜,还希望徜徉在古镇的石板街上,还希望走进李庄的“九宫十八庙”,还希望与抗战名人们进行一场跨越70年的对话,还希望沉醉在白肉的香味中,还希望在长江边上静静坐一会……
    至少在一个月内,我一直会想着李庄的!
(编辑: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