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从形来
来源:作者:彭成亮时间:2014-05-23热度:0次
二0一四年五月十八日,应荣昌县书法家协会的邀请,重庆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著名书法家李文岗老师来荣讲课。县书法家协会要求每位会员需带上自己的临习作品与创作作品各一幅,临习作品还需带上临习的字帖。
我的运气真好,我的临习作品是第一个拿来点评的。当我的作品面对那么多的书法高手并由著名书法家来点评时,我既激动,又忐忑。激动的是机会难得,忐忑的是自己的根底太浅。李老师对照着字帖《颜勤礼碑》看了看我的临习作品,说我的字有五分相似,又说有八分相似就非常了不起了。我先是一惊,既而又感到很兴奋,认为这是李老师对我的鼓励,接着李老师开始点评不足的地方。我的那篇习作,他点评的是“举”、“进”二字?!熬佟弊钟形宕ο附诜矫娴牟蛔悖敖弊衷蚨啻锸淮?。评了我的临习作品后,李老师又依次评了其他会员的临习作品,大多为细节方面存在的诸多不足。下午,李老师又对我们会员的创作作品逐一进行了点评,并不时执笔示范。仅管气候炎热,但李老师讲得仔细,大家听得认真,总觉得一天的时间实在太短暂了。
听了李老师的讲课,获益匪浅。总起而言,李老师主张效法古人,要让自己的字与字帖的字,写得越像越好,哪怕是把自己变成一台“复印机”都是使得的,只是现实生活中不可能有这样能耐的人。李老师说,只有把字的形写好了,字的神才会出来,需知神从形来,千万不要为张扬个性而加入太多自我的东西。临帖的时候,首先要去掉的就是“我”,然后再把“古人”请进来,一点不走样地向古人学习,如此久了,才能塑造出一个全新的“我”。特别是在书法创作过程中,更要注意这一点。他很感慨他的学生当中,没有任何书法功底的中学生练习书法容易取得很高的成就,反而功底比较深厚上了一定岁数的学生往往难有作为。他还说他很讨厌日本人,但不得不承认,日本人在学习书法方面的进步非常惊人,许多日本人临摹书法的水平,甚至可以说,已经达到宋四家的高度!这大概还是因为他们于书法方面,头脑里面装的东西少,“心无杂念”的原故,他们只知道不折不扣地照着古人的字去写。字形写非常逼真,字的神韵就自然流露出来了。这些中肯的话语都说在了我们的心坎上。我之前也在想,书法是不能突破古人的,书法的魅力也在于这个不能突破,因为现实生活中倘或有人敢跳出来说自己的字突破了王羲之的字,自然会贻笑大方,甚至会被认为是一个疯子,——明于此理,就会懂得规矩,规规矩矩的向古人学习。如果不懂这个规矩,哪怕下再大的功夫都是徒劳,甚至会养成难以纠正的坏习惯。
听李老师的课,还纠正了我以前许多不正确的看法。比如我以前一直认为,学写字当从楷书学起,楷书最难学,如果楷书学好了,其他书体仿佛就水到渠成了。其实不然,书体真正最难练习的应该是行书和草书。行书和草书还需早些介入,最好不要超过20岁。行书和草书同样有严格的规矩和大家认可的经典符号,而不是张扬个性的为所欲为。我这两年一直都在练习楷书,很执着,现在看来,早点听李老师的讲课就好了,现在若还不临习行、草,由于年龄的原因,今生恐怕都入不了行、草的门了。走了那么多弯路,很无奈,更无奈的是自己好像一辈子都在走弯路。在弯路中前进的速度肯定慢,有老师的指点,就会走得快些、远些。所以,若有机会还是应该去学校进行系统的书法培训学习。
今天听课的不仅有我们书法协会的会员,还有许多教书的老师,听说这是教委的强行要求,教师必须要来听课,以签到为准。我非常赞成教师来听书法课,好好练习书法,因为他们是直接与学生接触的,其影响力自然超过我们。现实生活中,许多老师、大学生,他们写的字实在不敢恭维。这是一种悲哀。把书法这门传统艺术传承好,老师更是义不容辞。
又听说咱们荣昌县的书写水平与重庆的其他区县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我想,这种差距正好说明我们的杂念少,形同一张白纸,正是好画好写的时候,不信且看今天来听课的,还有众多稚嫩的面孔,他们都是年轻的学生,他们更是我们荣昌新的希望。
(编辑: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