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情思意悠悠
来源:作者:詹海燕时间:2014-05-27热度:0次
端午情思意悠悠
詹海燕
“好消息,好消息,香甜软糯大粽子便宜卖了……”
街市上,各种口味各种形状的粽子吸引人们的眼球。就连超市,也一遍遍的播放着贵普腔的吆喝,不断地刺激着人们的耳膜。虽然商家使出各种招数,喇叭里喊得声嘶力竭,依然是应者寥寥。毕竟离端午还有一段时间,粽子也不像过去那样稀罕,一年四季要吃都能买到,并非端午才能吃到了。
中华民族是一个多情的民族,将一年365天赋予了不同的情思。一年当中不仅有24武个节气,还创造了不同内涵的节日,让今天别于其他的日子。有追思的清明、团圆的中秋,有祈盼的年,甚至于纪念一个爱国的诗人也成为节日,那就是端午。
屈原的诗也好,爱国的故事也罢,就连悲愤的投江在童年的我来说,并没有留下印象,还没心没肺地想,多亏这人投了江,不然我们就吃不到粽子了。小的时候,对过节总是很盼望的,不理解节日的意义,只是盼望好吃的东西。比如过年时,我们家一般是不会给我们做新衣裳的,但吃的比平时丰富许多,可以敞开了吃。
到了端午,粽子是少不了的。看到卖粽叶的,我们知道快到端午了??际橇阈羌父隹孀爬鹤永绰簦疟陈ɡ锎罅康刈傲死?,这时候母亲才会下手买来粽叶,她知道刚上市的东西价格会高一点,善于理家的母亲节俭是她的美德,也是家庭生计受限。靠父亲一个人在地质队的那点工资,供养一家四口,还要接济老家的亲戚,不算计是不可能的。
刚摘下粽叶青翠碧绿,母亲把它们一张张泡进水里,有了水的润泽,看起来绿油油鲜亮亮地透着厚实,更增添了叶片的韧劲。家里包粽子的粽叶是不煮的,煮过的粽叶绵软,少了清香,不煮的粽叶易破,所以更显见主妇的手艺。早已准备好的糯米淘洗后浸泡两个小时,待米粒吸足了水,膨胀得用手捏捏发软时便泡好了,这时将糯米捞起盛放在簸箕中控干表面的水份,就可以着手包粽子了,也是各家主妇表演身手的赛场。
那时,我总疑心母亲手上使了什么魔法,将米粒变进了包裹的粽叶中,因为好奇的我学过很多次,都以失败告终。母亲耐心地教我,取两片粽叶错开叠好,指头一卷成漏斗形,以左手托住,右手往里添加泡好的糯米,用筷子把米插实压紧,再取粽叶剩余部分交替缠裹,以棉线捆扎,锥状的三角粽就包好了。粽子们五个一伙十个一群,很快堆放得小山似的。没有计算母亲究竟用多长时间包好一个,在我看来,总是眼花瞭乱。心虚让我手指僵硬,两手完全不协调,一时多放了米,漏出来,赶快又加叶子补上,有时米少放了,软软的不成型,弄得我汗也下来,包粽子实在是个巧活。
粽子包好,就该父亲上场。煮粽子考验的是耐心,冷水煮开小火要煮上三四个小时。家里做饭烧火就是一小煤炉子,只有吃过晚饭,煤炉才能腾出大把时间。粽子上锅,冷水没过粽子。母亲说粽子一定得加冷水才受热均匀。不多一会儿粽叶的清香就随着蒸气飘散出来,调皮地逗引着我们的味觉,吸引我们守在锅边,说的看的都是锅里的粽子,直到睡意袭来,也许梦里还在想着粽子。夜深了,父亲仍照管着煤炉,不时得加煤,保持火力。
第二天,母亲亲手包的粽子在父亲一夜的辛劳中,终于上桌了。经过高温长时间沸煮,粽叶失去了鲜绿的光泽,糯米膨胀将粽叶的韧劲撑到极限,一个个粽子厚实绵软。剥开缠裹的粽叶,绿色的粽叶中白生生的米粒挤在一起,绿与白和谐一致,色泽诱人,让人口舌生津。再粘上白糖,吸收了粽叶清香黏软的米粒和白糖的甜味,刺激味蕾,在口腔里混合出独特的味道,就连空气也弥漫着一种古老的幸福而祥和的感觉。
中国人是富于在食物中打造味觉和视觉的民族,所谓“食不厌精,烩不厌细”,把舌尖上的味道做到了极致。既便是最普通的原料也能创造出独特的美味,就象端午所吃的粽子,一把米、两片叶子就做出天下最朴素纯正的美味。粽子不单是端午的美食,也是各家各户友情和关爱的礼物,承载着千百年来中国人最美好的祝愿。
(编辑: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