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院风雨
来源:作者:cenhailin12时间:2014-06-11热度:0次
中国的历史走进宋王朝的那一刻,书院文化走向了它的全盛时代,一时间,神州大地,书院骤起。鹅湖书院就是这样历史背景下登上了属于它自己的舞台。
书院作为教育场所,素来是喜欢安静的。鹅湖书院座落在江西省铅山县城东南的群峰环绕的山谷里,林木葱茏,风景秀丽。在绿林深处,掩映着一群红白相间、错落有致的古代建筑物。书院由小门入,内中却蕴藏乾坤。园内是一个五进院落,里面有参天古木,小桥流水,石牌古道,古碑雕栏。里面有一个四贤祠,有一对半月池,也有一座关帝庙,一座藏书楼。古代雕刻,书法,建筑,阴阳等诸多艺术融入一体,充分展示了江南古建筑群散发的人文气息。
书院的社会功能是教书育人,谈起鹅湖书院,我们不得不说起历史上那一次著名的学术争鸣。朱熹与陆氏兄弟关于“教人之法”的三天激辩,影响了中国社会思想史发展至少是一千年的历程。尽管双方各执己见,最终不欢而散。但是关于对学问的探索却并没有随波逐流,思想摩擦的火花正是智慧开始的地方。他们在争辩中不断完善自己的观点,抛开一切世俗,纯粹的为知识而战,争鸣本身的意义要比其内容的价值更高,没有争鸣就难有学术水平的飞跃。这才是教育最本质的内涵,才是真正的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
历史上还有一次鹅湖聚会,便是辛稼轩与陈同甫,词人一腔热血,满腹韬略,力主抗金,却被雪藏二十余年。同甫此来鹅湖便是共商大业,知己相遇,英雄相惜,借诗词共书胸中块垒,唱和间展救国襟怀。居庙堂,处江湖,皆不失凌云之志,书生意气,当指点江山,挥斥方遒。辛陈之晤,高山流水,剑胆琴心,流传千古。
关于鹅湖书院的故事并没有结束,清朝康熙皇帝御笔亲书,书院也应沾了龙气而走向鼎盛,章岩月朗中天镜,石井波分太极泉。理学名臣李光地作《重修鹅湖书院记》,倍极殊荣。“隔河两宰相,百里三状元,一门九进士?!闭獗闶鞘樵毫粝碌娜宋幕鹬?,纵观整个江西,自宋朝开始,这里就人才辈出,这也不得不说跟书院的兴起有直接地关联。书院有起有落,但尊师重教的理念却深入人心,读书的种子只有在这样的土地上才能生根,发芽,壮大。
书院的使命是优学而仕,但更重要的蕴育一方文明,河口古镇的繁荣昌盛不正验证了这一点,千年的风吹雨打书院依然屹立,不是书院坚不可摧,而是人文精神深入人心。 (编辑: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