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门服务24小时接单app免费安装,400元4小时快餐微信,上门服务24小时接单微信号,300快餐500一条龙qq群

您的位置:首页/文学天地/散文

访问傣族村

来源:作者:聂孝明时间:2014-06-22热度:0


   去云南采风坐飞机、轮船,游历了九乡溶洞、石林喀斯特地貌、大理古城、西双版纳花卉园。并浅访了傣家村。
   当巴车到了傣家村,一路跟随的导游哨哆哩暂时靠边,傣家村的风情介绍则由小玉接管。小玉是傣族村15名参加竞选妇女主任其中之一。她的汉族名字叫玉涛。
   村口,有十几名老人中年人和妇女肩背长腰鼓、短腰鼓、列队两边敲锣打鼓欢迎我们。游客依次走进寨门,列队中还有一位尊者傣族人,手拿小银碗,食指中指拇指往银碗里蘸一下,象征性地往我们头上分别一扬。表示欢迎与祝福。
傣族人是没有姓的,男的都是岩字开头;女的都是玉字开头。大街上见到傣族人打听道,统统称呼小岩,小玉?;箍梢越兴敲ǘ吡?,哨哆哩。
   猫哆哩译成汉语就是美男子帅哥;哨哆哩则是靓女美女。
   傣族是中国的母系社会。村妇女主任是傣族村的最高行政主管,书记、队长都要听妇女主任的。他们的民族重女轻男。
傣族人住木楼或竹楼。他们一般都住二楼。一楼做储藏室、堆放杂物,养牲口。
   他们三代同堂住在楼上一个大屋里。并且,他们的住室没有隔墙。而是用蚊帐隔开。老人住在里面,门口住年轻的。小孩夹在中间。老人住黑蚊帐、结婚的住红蚊帐、姑娘住粉蚊帐、小孩住白蚊帐。出入时,老人和年青人不走一个门。他们的卧室(二楼)东南开一个门,东北开一个门。
   游客进大厅要脱鞋。大厅中间有个大柱子,开过光的。意即顶天立地??腿私荻家檬置幌?。摸后,人会健康吉利。客人进屋不能拍照。傣族人相信人是有灵魂的,拍照会使人不健康或把人的灵魂带走。
   傣族人如果生个女孩,敲锣打鼓摆酒庆贺。生个男孩儿、认为是“赔钱货!”
   傣族一夫一妻制。婚姻实行女娶男嫁。嫁过去的男人,要陪送三五头牛,几百斤粮食、香蕉树等。儿女多的傣族人,越过越富。受到傣族人的羡慕。
   傣族人房子保持原生态。他们不装修房子。油烟到处乱窜,屋里墙壁漆黑。小玉—玉涛说:“不像你们城里人装修。装修过的房子,对人体有害。我们村里人均寿命80岁以上。百岁以上老人就有27位?!钡比?,他们住的地方,是山区,没有重工业,空气是天然氧吧,没有汽车尾气,生活单纯,住在山里尔虞我诈少。这些于他们的长寿,都有一定的关系。
   他们的生活方式很随便,想吃什么就吃什么。不像城里人,这个不敢吃,那个也不敢吃,怕得“三高”,怕糖尿病。
   傣族人现在的生活水平和城里差不多。他们的年收入几万元,几十万元,上百万元的都有。但他们不带金饰品。他们带玉、翡翠、更爱戴银饰品。银手镯、耳环、银腰带,银碗、银杯、银筷子,银梳子、银簪子等等。他们认为银子戴的越亮,人的身体越好。哪个地方戴黑了,说明那个身体器官有毛病,要赶紧去医治。
   傣族姑娘一生有两条银腰带,出生时父母给打一条,结婚时未婚夫给送一条。她们未出嫁时,腰围控制在一尺八。她们人认为细腰翘臀是美女。只有妇女主任可以拥有三条银腰带。妇女主任的银腰带是大伙集资打造的。玉涛的银腰带重一斤。别人的不知多少斤两。
   玉涛是已婚妇女,对腰围的约束不是那么重要了。她的腰围估计在二尺三左右。她读完了高中,会说一口很流利的汉语。她是15名妇女当中的一位。今年准备参加竞选村妇女主任。
   傣族妇女有护腰的习俗。从小扎小肚子,姑娘小腹不受凉,不得“宫寒”等妇科病,她们很少有不生育的。
   傣族的小孩“放养”,不像城里人的孩子“圈养”。她们的孩子很皮实。一般情况下不吃药。屙肚子时,拿来银碗放入开水,等这些开水晾凉了,再兑入点开水,给小孩喝下去,小孩的肚子很快就会好起来。银碗里的开水产生了银离子,银离子代替了抗生素。为什么有些“大仙”“妖婆”拿个银碗倒入开水,嘴里叨叨咕咕振振有词治???还说她们使用的是“阴阳碗”驱邪。其实,是银离子起了作用。当然,这些都是玉涛讲给游客的。至于银碗里的水,是否能治病,还有待于科学验证。她向游客讲银子的好处,也是在变相推销银饰品。我就在“七彩云南”买了一个2070元的银杯。其中,有20元钱的优惠劵?;褂屑畚辉?600——1800左右的银杯,我嫌装水少,所以买了这个贵的。回绥化后,有人说我上了导游的当了,我觉得值,是纯银的有专利证书。在网上也可以查到。据说导游的开资要在游客购买的产品中提成……
   傣族人信奉小乘佛教,男孩小时候就让他们出家当和尚,学习文化、礼仪、打造银器,三年学习期间,学习费用吃饭等,都不用自己掏腰包。
   傣族男青年,未“出嫁”前,要到女方家白干三年苦力。三年中劳动所得归女方家所有。表现好的留下,表现差的,滚蛋。女方家的人,甚至可以在这三年内刁难他们。三年修成正果后,从“奴隶到将军”。外面的活,不用你干,在家里喝茶水看小孩、做饭。有的飞鸡斗狗耍小钱。也有的玩点高雅的,鼓捣琴棋书画。
   傣族人把钱看得较淡。比如挣100元钱,拿出50元吃喝享受。拿出20元捐给寺庙。因为,傣族人的孩子都在寺庙里读书。寺庙里捐款的钱数越多,说明寨子里的人们生活水平越高。他们认为把钱捐给寺庙,可保平安积德积福。余下钱做零用。
傣王宫在“文化大革命”时,被烧毁。现正在修建中。再过几年去云南傣族村旅游观光,就可以看到了。
   中国非物资文化遗产有11项,其中,傣族等少数民族就站7项。
   傣族是一个古老而又知恩图报的民族,当年几十万热血知青,帮助傣族人治理家园,传播汉族文化,使傣族不再封闭落后,甚至,因为种种原因埋骨傣寨,傣族人们不会忘记他们。有的还留下了混血后代。
   傣族人特别尊重戴眼镜的。当年的知青有许多都是戴眼镜的,他们认为戴眼镜的有知识有文化。有的戴眼镜的、甚至可以在嫁到女方家前,不做那三年的苦力。
   前头领我们坐巴车进入傣族村时的那位哨哆哩,就是一位“混血”。她的父亲是上海知青,母亲是傣族人,她随母姓,而没有再回上海。别的导游都忌讳叫她们导游。这位哨哆哩不在乎这些。
   在昆明到九乡时有位阿诗玛(彝族)导游,不许我们管她叫导游。在游览丽江时,有位胖金花导游(纳西族)也忌讳叫她导游。她认为叫导游,是对她们不尊重。她们上车讲解前,就先给游客打预防针,不让管她们导游。
   当我最后一个离开小玉—玉涛时,她说:“你为什么边听边记?”我说:“我的记性不好,只有靠笔来增加记忆,这样还挂一漏万那”。她说:“以前,也来过一位作家,也是记笔记?!钡庇裉翁滴沂亲骷沂?,对我很是再想多说些话。由于时间问题,别的人都走了,我怕被落下。玉涛特例把我送到门口。我说:“为什么不出来送?”
   她说:“我们傣族人送客不出屋,出屋是对客人不尊重”……
   我们所游历的傣族村古朴原始,其实,我在休息时,偷偷地到另一处傣族曼养广村走走,他们居住的环境和我们参观的人家天地之差。曼养广村的富户,他们住的都是砖瓦结构房屋,翘起的房檐,竹筒式的瓦盖特别的好看。家家跟别墅一样美观。异国风情。虽然我没敢独自进屋。但院中有花有果树,环境温馨优美得令人心碎。
   她们居住的房后,道两边的高大棕榈科椰树,不远一棵,排在路的两边,上长满了椰子,树与树之间,不远处树半腰的牌子上写:“小心落物伤人”,真是画图一样的环境,美如仙境。
   曼养广傣族村前,有一棵大榕树,是大叶榕和小叶榕紧紧的环抱在一起生长的,就跟一棵树一样,此树独木成林、十几个人搂不过来!有一间房子粗。我去过云南好多景点,看过许多古树。这棵树、是我见到最粗的一棵。
   2008年底,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同志曾亲自前往曼恩村调研,对“曼杭混模式”给予充分肯定。
   2008年温家宝总理等国家领导人,曾派专家组,来傣族村与傣族老人交流。交流很困难,他们有些老人不会说汉语,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中央领导曾试着让他们搬出大山,他们都不同意。他们深深地爱着自己的家园。
字数;3072
(编辑: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