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丽的夜,充满生气,仿佛是一天生活的真正开始。
走出宾馆,被人扯住了?;赝芬豢矗歉鐾夤⒆印K寄?、九岁,瘦长的个子,穿着一身洗得发白的旧衣服。散乱的头发,黝黑的脸膛,深凹的眼眶里,闪着一双又大又亮的眼睛。
他捧起双手,送到我面前:厚大的镀黄“宝戒”、秀巧的玲珑挂件、纸包的玉石手镯……
“买一点,买一点,”他说着熟练的中国话。我摇摇头,刚想走,那孩子突然窜到我面前,挡住了我的去路。
“一块钱,一块钱,”他的语气里充满恳求。他正说着,渐渐又围拢来几个象他一样做小生意的外国孩子。
望着这些小孩,我心头充满好奇。我一边打量着他手上的货物,一边与他们交谈。孩子们对我说,这里兜售饰品的,有不少是印度、缅甸、泰国的小孩。他们“早上过中国这边来,晚上或深夜回到自己家里去”。白天饿了,就随便找点东西吃,有时夜里太晚了,就干脆留下来,找个地方,眯一会儿,就此过夜……
边城的夜晚,热闹非凡。我漫步来到一个集市。这里一排排置满了整齐的摊位,灯光耀眼,声音嘈杂,不知从何处飘来的卡拉OK的歌声,给夜市增添了一股股激情。这里给人印象最深的是那些外国孩子们。他们三五成群,手捧各式各样的小商品,忙着四处来回奔走,追寻客人。如果你选择其中一个孩子的东西,不一会儿,一群孩子就会把你包围,不声不响地盯着你。你看“这个”不满意,另一个孩子会立即送上“那个”让你挑选。假如与他们讨价还价,你立刻会明白他们“还价”意识与能力比你还强。这些孩子手上所有的东西,都是极其廉价的小商品。
边城的居民似乎已经习惯了外国孩子在这里“流动”兜售,好象他们本来就应该是这里的一道风景线,彼此之间绝不会争抢生意。
第二天、因为要赶路,我起得很早。在漫天朝霞中,喧嚣了一夜的边城显得格外宁静,仿佛睡去了。在宾馆门前,我刚想上车,忽然看到昨天遇见并交谈过的三个外国孩子。他们仍然是那一身装束,不远不近地站在那里,静静地看着我。
这些孩子昨夜睡在何方?今天,又将怎样生活?
我转过身,轻轻走向他们,想说几句祝福的话,却又不知说什么好,只能默默地挥手,微笑着与他们道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