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帆船石
来源:作者:南舒时间:2014-07-12热度:0次
登上精美的台湾岛,放飞的心境让我找回了丢失的情感,久久难以平静……离开佛光寺,星云大师“四给”(给人信心,给我希望,给人喜欢,给人方便)的惮悟一直在我脑海中翻滚。天下起了绵绵细雨,行驶在环岛(台湾)路上,一种孤独迷视的感觉从脑海闪过。透过雨雾向大海望去,感觉自己像驾着一叶木舟,随波逐流地在海中漂泊着,不知哪里是归处……
浓浓的雨雾把整个大海笼罩得朦朦胧胧。隐约中,一尊巨石映现在眼前,似动非动地矗立在海面上。也许是海浪的流动,巨石劈波斩浪,缓缓地在海中行驶着。巨石的样子道是有点怪异,一时想不起象什么?!胺?!”有人惊呀地喊道。顿时,恍然大悟,可不是吗,我怎么没有想起来?巨石还真有点像船帆的样子,我感叹世人的想像力。仔细观来,巨石高约50公尺,周围约40公尺。处于职业的敏感,我在想巨石会是哪一类岩石……上网百度,原来此石不是石,而是一尊巨大的珊瑚礁。从它头上摇曳的花草灌木看得出,巨礁的历史一定短不了。几只海鸟在巨石上方盘旋着,也许它们承受不了雨水的冲洗,在寻找自己的栖息处。
说实在的,这块似帆的珊瑚礁,如果在中原家乡算不了什么,比比皆是,人们也很难同船帆联系在一起。只有在这茫茫的大海上,长期驾船到远海捕鱼的渔民,才会把海面上露出的巨石想像为漂浮在海上的船帆。帆在他们心中是至高无上的,帆可以带着他们对生活的希望驶向遥远的渔场,享受捕鱼的快乐和劳动的喜悦;帆还可以带着他们遥远的思念回到家乡的渔村,享受满船的丰收和团聚的幸福。渔民对船帆是敬畏就像敬畏自己的双腿。也正如此,一些电影上渔霸们为了霸占渔场,首先对渔民做的就是砍断帆绳,使渔船失去帆的作用,丧失航行的能力,以阻止渔民出海捕鱼。
帆与船是天生的一对,但是帆什么时候出现的,又是谁发明的,人们不得而知。出于好奇,我穿上泳衣,迎着海浪向帆船石游去……虽是浅海,海水在风的吹拂下此起彼伏,打在身上温柔而又力感,使我真正找到了冲浪的感觉。畅游在海水中,海浪不时地向我袭来,使我在浪谷中时隐时现,快乐无比。这却急坏了岸上的妻女,他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大声呼叫着:“危险,快回来!”此时,我什么也听不到,独自在海浪的不断吞噬中逐渐接近帆船石……
立在帆船石下,似乎有种在船上劈波斩浪的感觉,拂拭着雨中巨大的帆石身躯,茫茫的大海上独此一处显现出一巨礁,且外型酷似船帆……我再次被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所陶醉。其实我知道,渔民在海上见过的巨石不计其数,但偏偏把这块巨石称为帆船石,一定另有其因。也许渔民的眼中它不仅仅是张石帆,更重要的它是识别家的标记。每当他们从远海归来,看到帆船石,就像看到了家,漂泊的心才会落下来。抚摸着凹凸不平的帆船石,突然发现,斑驳的帆石上陷下去水桶般大小的坑。这坑显然不是自然生成的,也许是侵略者的坚刃利炮留下的罪证。背靠着帆船石,任凭细雨轻轻地冲刷……感觉自己像是一名出海的渔民:风平浪静的海面上,辛勤的劳动,换来满仓的鱼儿,就要与家人团聚时……忽然间,呼啸声连着爆炸声在船边激起数丈高的水柱。其中几发炮弹击中了船,击中了帆。船身摇摇欲坠地沉入海底,只剩下一张满身弹孔的帆留在了海面上,也许这张帆是向家人报信,它要告诉家人自己受到了侵略者的袭击,但它哪里知道,家人同它一样也遭受到了侵略者的袭击,无法把它带回……船帆的等待,终得不到实现,便化作了礁石,永久地停留在了海面上……
拥抱着帆船石,心中有种疼痛而又愤慨的感觉,骨肉兄弟为了生计在祖祖辈辈生活的海面上生活,是侵略者贪婪的欲望,打破了他们平静的生活,侵我海疆,奴役我人民。
如今的宝岛,早已远离了刀光剑影,似乎可以高枕无忧了。其实不然,侵略者的本性从来没有改变,看似风平浪静的海面上,水下却急流涌动,旋涡四伏,侵略者贪婪的目光无时不在窥视着美丽的宝岛。
帆是前进的动力,但帆本身却没有力量,它是借助于风力而驱动船的。其实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张帆,希望能帮自己驶向理想的彼岸。也其实我们每一个人就是一张帆,无时不在借着国情、亲情、友情幸福的徜徉在人生的海洋上。有人说,帆没有骨气,只会随风漂荡。我想这种认识是偏见的,他忽略的船帆顾大局,识大体,顺应历史潮流而进的英雄气概。帆不仅是航船的推动力,它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
远处海面上,一大一小两条帆船在细雨中缓慢地行驶着,两船行驶的路线像是平行的,但视觉使我感觉到远处似乎有交汇的迹象。我担心它们交汇时会撞坏船体,伤到乘船人的心,心中暗自祈求着他们慢点接近,平稳靠拢,最后融为一体,组成一艘乘风破浪的巨型母船,在帆的作用下,驶向灿烂的阳光下……
(编辑: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