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门服务24小时接单app免费安装,400元4小时快餐微信,上门服务24小时接单微信号,300快餐500一条龙qq群

您的位置:首页/文学天地/散文

青白江城厢镇的东西街

来源:作者:wubin时间:2014-07-22热度:0

    城厢古镇西街,全长320米,街后侧有几处大院紧贴,较大的民居院落为余家大院,其余还有何家大院、李家大院等九处。街上有灵官庙、当铺、陈家祠、原金堂县衙署。连接西街有四条小巷,北侧为西城边街、槐树街、坚强巷,南侧有上寿巷。西街两侧大部份保留老街原有的清时代和民国时期民居和街房建筑。
    当我们徜徉其间,犹如步入一卷展开的古画,美轮美奂,让人彷佛回到了那遥远的年代。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被誉为“中国政治的缩影”的县衙门。那是一个清代建筑,也是民国时期“金堂县政府”所在地,当时的政府各科室均设于内,附属的还有监狱。大门依然保持着清代遗留下的威严。
    槐树街的街口在城厢镇西街上一个不起眼的地方,可就在这条两百来米长、七八米宽的小街上,住着余、范、何三大户人家。从这三户人家里,走出过清代二品按察使何元普、著名诗人流沙河、还有成都大学的前校长何寿。
    在西街西端头,有修葺一新的“三清观”。这座始建于1612年的道观由当时城厢镇富豪出资修建,占地近1000平方米。这个建筑正门位于南面,得从戏台下面柱阵中间进入,有较大内庭空间,站在院内可以看见百年老戏台。
    从西街到东街,最吸引我眼球的是绣川书院。
    “博学多能养成佳士,依仁游移艺勉作通儒”,这是城厢镇绣川书院的楹联,横批为“人文蔚起”,带给城厢镇悠悠文脉。
    绣川书院位于城厢镇东街,占地面积5085平方米。书院分为四进:一二进为庭院,两侧有厢房;三进为外讲堂;四进为内讲堂。均为砖木建筑结构,青瓦屋面,花格门窗。清道光10年,时任金堂县令吕伟崃在书院修建了考棚。绣川书院历任山长皆为博学之士,也都是当时重要历史人物。如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举人、城厢人张晋生,曾任镇平县令,晚年归隐故里。又如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进士、城厢人高辰,是著名的学者和诗人,曾任翰林院庶吉士、礼部祭祀司主事,凤阳府同知,晚年辞官还乡。
    绣川书院是原金堂县修建最早、规模最大、藏书最多、声誉最高的书院。在七八百年间,培育了理学家谢湜、明万历进士敖选、明正德进士李佶、清顺治进士张吾瑛,文史学家张晋生,诗人高辰、清乾隆进士陈钧、道光年进士米绘裳、嘉庆诗人陈一律、左宗棠幕僚学者何元普等等,都是其中的佼佼者。近现代史上有辛亥革命功臣彭家珍、民国初期五大军阀之一周骏、诗人陈时江、教育实业家曾道、教育家曾绍棋、抗战英雄耿明、哲学家贺麟、植物学家何铸、著名作家流沙河等。
    如今在保存完好的绣川书院里喝茶漫步、静坐冥想仍不失为一种惬意享受。走在城厢镇东西两街,如同在一个人文荟萃的场所,与这里的先贤促膝而谈,倾听他们的教诲。
(编辑: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