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吃大馍
来源:作者:张建树时间:2014-09-17热度:0次
二月二吃大馍
张建树
豫东平原,久违的一场大雪,缠缠绵绵洋洋洒洒一连下了三天三夜,转眼间,整个世界到处是银装素裹,冰清玉洁,给大自然雕刻出一幅优美的乡村图画!留守在家的老人们悠闲地吐着烟圈,细细品雪,心里滋的比蜜还甜,常言说得好,这瑞雪兆丰年哪!
小时候,每年这个时候,几乎都是这般景象,见怪不怪。年年都要下上几场雪,也没见丰收在哪里,乡亲们依旧没过上一天舒心的日子。不过,听大人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二月二,不做活,撅着腚,吃大馍。那时候不知道这是啥意思。
老人们说,每年的年气,要等到阴历的二月初二过完,才算年关过去。在这个年关期间,家家户户都不做活,呆在家里团圆,预示来年一家人团团圆圆平平安安。因此家家户户的年馍都要在春节前,蒸上好多锅子,确保一家人能吃到二月二这一天。
年馍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好面,一种是杂面。好面馍又分为两种,一种是热腾腾的馒头,一种是又白又松软的团圆馍,这团圆馍和现代的菜馍大同小异,只不过团圆馍的菜馅少罢了。团圆馍的佐料一般是葱花、姜、油和食盐,把面展开放进佐料,反复折叠幹压而成,足足有半揸厚,又大又圆,故称团圆馍。这杂面馍,又分好几种,有红薯干面团子、豆杂面团子、玉米面团子和高粱面团子,所谓“团子”,就是将这类面用曲发酵好,一律蒸成圆球壮,里面留出一团空,放进去一些“红薯丁”料,家庭好一些的户,在每个团子里的馅子里放上一颗大枣,既有红薯的鲜甜可口,又不失大枣的绵甜甘爽,吃一口这团子,又香又甜,你是否也能品啧出乡亲们,世世代代对美好生活的无比向往和殷殷期盼?
这些年馍,好面馍的比例少之又少,仅可在年三十和除夕美美吃上一顿,其他时间很少这样幸运吃上,多数时候都在吃杂面团子。由于年馍都要吃上一个多月时间,年馍变质变味现象司空见惯,屡见不鲜,馍上长了一层雪白的“霜”,掰开团子,里边一块块黑色的斑点,钻出一股股酸酸的‘馊’味,可谁家也不舍得扔掉,都是用清水慢慢冲干净后,放到锅里一熘,照样吃的津津有味,高兴的不亦乐乎,觉得比现在的大鱼大肉吃的还过瘾。
二月二又到了,小时候二月二那种年味再也找不到了。现在人们的饭桌上,开始讲起卫生、科学来,一日三餐要吃鲜馍鲜菜鲜肉,人们对剩菜剩饭不再“感冒”,今天吃的纵是大鱼大肉,放到明天,年轻人恐怕要给你倒进垃圾桶里了,老年人看不惯这些,背着脸骂现在的年轻人烧包、忘本,不会过日子。每每如此,年轻人气的一句话说不出来,脸憋得像公鸡下蛋似的,俩脚乱蹦。光阴似箭,时过境迁,今非昔比。二月二不做活,撅着腚吃大馍,早已不合时宜。春节刚过,初十不到,年轻人便结伴成双成对,陆续飞回外地各自的“鸟巢 ”,成就自己的事业,创造自己美好的未来,谁能静下心等到二月二呢?这句俗话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现代已渐去渐远,它在一步步走向消失,成为一种文化积淀,在一步步成为年轻人难以触及的风景。
(作者档案;张建树,男,中国国土资源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永城市政协文史研究员)
(编辑: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