桔子碧波相映红
来源:作者:熊永树时间:2014-10-21热度:0次
金秋时节,我同局整理中心主任丁开红一起到清江隔河岩库区检查清江画廊土地整理项目。我们乘坐机动船,从隔河岩码头溯江而上,阳光明媚,碧波荡漾,两岸青山叠翠,风景如画,库岸边一顿顿整齐的石坎梯田里,红亮亮的桔子、黄灿灿的栀子,在绿树丛中摇曳,与碧绿的清江交相辉映。
望着眼前迷人的景色,我的思绪却飞向了遥远的过往。就在眼前碧波荡漾的江水下面,过去却是地肥水美,良田千顷,“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是当年的真实写照。上世纪八十年代,隔河岩电站的兴建,淹没了清江两岸肥沃的良田5万亩,居住在清江岸边接近4万移民被迫离开他们世代生活的家园。我那时在麻池乡政府工作,这个乡的西湾村,曾经有10几户移民搬迁到山上后,不到一年,又返迁回了西湾团包岭,我到返迁户李和平家做工作,这个文静平和的中年汉子拉着我的手动情地说:“我们从小在清江边住惯了,早晨起来,看不到清江河,脑壳就是木的,像掉了魂一样!”就这样,这些不愿离开清江河的移民,就近后靠,生产资料严重不足,生存艰难。他们抡起锄头,在陡峭的山上开辟了梯田,种上了柑桔,栽上了栀果,但由于土地瘠薄,严重缺水,收成很差,移民们只能望天兴叹。
1998年,为保荆江大堤不分洪,隔河岩水库超水位蓄水,我当时在都镇湾镇工作,接到命令,我带着小分队连夜出发来到佷山码头抗洪抢险。天空大雨滂沱,江里浊浪排空。我和农委主任陈家福、佷山村党支部书记李香海三人一行,乘着一个鱼划子,一头闯入波涛汹涌的江水中,沿库岸进行搜查。驾鱼划子的是佷山码头上的李老,他是清江航道上的老船工,在清江河里闯荡了一辈子。只见他双手划桨,稳操船舵,感觉鱼划子像一片树叶,时而卷上屋脊高的波峰,时而又像沉入万丈深渊的谷底。我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恐惧,脑海里不断浮现出葬身鱼腹的画面,我闭上眼睛,咬着牙关,攒足全身力气挺住。鱼划子来到武落钟离山对岸的小叉湾,这里有个70多岁的伍家婆婆,是个独居的移民户。河水已经漫过了房屋的阶沿,伍家婆婆蜷缩在堂屋的屋角,瑟瑟发抖,眼里充满了绝望。我当机立断,带领一班人,迅速把伍家婆婆转移到坡上的安全处,又马不停蹄地帮助她把屋里的家具全部搬到坡上,连屋上的瓦都下下来搬上了坡。这时天色微明,我们顾不得片刻休息,又急忙跳上船,赶往黑狗子湾移民户曾祥燕家抢险。等我们在曾祥燕家抢险结束回来时,已是早晨九点多钟,路过伍家婆婆的家,伍家婆婆的房屋已淹没在茫茫的江水中,杏无踪迹,我不禁惊出一身冷汗。经过全县干群艰苦奋战,隔河岩水库超水位蓄水5米,为保荆江不分洪,清江移民舍小家保大家,又一次作出了重大牺牲,仅移民直接损失就达数千万元。当时我抢险的佷山村黑狗子湾就居住着后靠的二十多户移民,他们的生活条件相当艰苦,甚至望着满河的清江水,竞然没有水吃,我看后心情十分沉痛。
2010年,原省委书记罗清泉到清江库区调研,实地了解到库区移民的生活现状后,当即指示省国土厅要打破常规,在隔河岩库区实施土地整理项目,重点解决移民的生产设施和生活设施问题。为此,我们县国土资源局编制了5万亩的清江画廊土地整治专项规划,报省厅批准后就紧锣密鼓地组织设计施工,目前已完成2万亩的整治任务,总投资达到5000多万元。新修生产道路80多公里,建设抗旱水池200多个,新修货运小码头15个,新砌石坎10多万方,帮助移民新发展柑桔、栀果、茶叶5000多亩,库区移民的生产条件终于有了根本性改善,去年迎来了一个丰收年,移民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望着满山红通通的丰收果实,一种欣慰和喜悦溢满心头。
?。ê笔〕ぱ敉良易遄灾蜗毓磷试淳郑盒苡朗?。1014年10月19日) (编辑: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