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门服务24小时接单app免费安装,400元4小时快餐微信,上门服务24小时接单微信号,300快餐500一条龙qq群

您的位置:首页/文学天地/散文

行游滨水绿道间

来源:作者:raosong时间:2014-10-31热度:0

 

  
     
深秋的一个周末,我们一家三口难得一闲,上初中的儿子就动议去西城区新打造的滨水绿道一日游,看看沿河秋天的美景,了解沿途厚重的北京营城建都历史文化,真是休闲、娱乐、学习都不误,可谓是三全齐美。
   
我们从木樨地地铁出来,向西到护城河后一直向南,就踏上了西城区精心打造的北京营城建都滨水绿道。走近绿道,映入眼帘的是清澈的水面、郁郁葱葱的树木、色彩斑斓的花卉、洁白的护城河栏杆以及铺设得错落有致的步行道。就是这条全新打造的滨水绿道,他承载了北京古都史迹、寻根了北京的历史文化、服务了百姓的旅游休闲、展现了中心城区城市新面貌的滨水景观,从而重现西城区滨河碧水绕城,轻舟帆动的美好景象。
   
沿着绿道向南行,过了白云观,就来到了具有厚重历史文化底蕴的天宁寺。天宁寺是北京创建年代最早的庙宇之一,也是中国现存的密檐式砖塔中比较典型的一座。天宁寺在北魏孝文帝时建造,初称光林寺,隋代改称宏业寺,唐代开元年易名天王寺。辽时在寺院的后院建成高塔一座,金大定二十一年(一一八一年)改寺名大万安禅寺,元末寺院毁于兵火,只存孤塔一座。明代宣德年间重修寺院,并改名天宁寺,清代亦曾重修。天宁寺自建成至今有近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几经兴废,现存的最早建筑只有辽代建成的高塔,其它正殿、佛殿等建筑多为清代时所修。 

   
关于北京天宁寺,还有这样一段传说。传说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佛涅盘后,其弟子为在中原传播佛教,将一包释迦牟尼真身舍利献给隋文帝,隋文帝颁旨在中原三十州各建一塔秘藏,陕西法门寺塔(已经在地宫出土了释迦牟尼真身舍利)、天宁寺塔均为其中之一。初建时为木塔,后辽代改建成实心砖塔。虽然塔身实心不设置楼梯,不能登塔眺望,似乎是专门用来安放佛舍利的。但是辽代与隋朝相距数百年,而且契丹族随着辽王朝的灭亡而神秘消失,这个迷失的王朝史记甚少,因此,天宁寺塔下是否有安放佛舍利的地宫,便成为天宁寺头号之谜。
   
天宁寺过去的规模宏大,分中路和东西三路,现仅存中路。中路有山门殿(韦驮殿),山门前有高大古槐两株。山门上书敕建天宁寺。山门殿内前供弥勒佛,后站持杵韦驮。山门殿后为前院。前院正北为寺的主殿接引大殿,殿门上书接引殿。门前对联东书金界庄严铃语钟声流静梵,西题运台馣霭香云宝相现慈因。大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内供接引佛,寓意接引众信徒进入佛门广接佛缘。大殿前有碑刻数方,其中有乾隆年间重修天宁寺碑。接引殿前过去有大殿释迦殿,接引殿后为舍利塔院,高大的舍利塔矗立在院中。舍利塔院宽阔,东、西亦有配殿,东为药师殿,西为弥陀殿。塔院后为清幽的四合院兰若院(翻修重建中)。 
   
天宁寺舍利塔为八角十三层密檐式实心砖塔,通高57.8。砖塔修建在一座巨大的四方平台上。大平台上是两层八角形平台塔基,塔基上为雕有莲花、狮头、佛佛、力士等雕刻的莲花座。莲花塔座上为高大的塔门层,塔门层以上为十三层密檐塔层。塔一般为七级浮屠,十三层为最高级别,一般为皇家特许。
   
天宁寺塔上过去每层还悬挂有铜塔铃,迎风作响,悠扬悦耳,声闻数里,到清代铜铃渐落。在《京城古??肌分屑?/span>:“天宁寺……据寺僧传册所记,上有铃2928枚,合计重10492斤。风雨荡摩,年深钮绝,见次零落。亦颇残缺矣。 19881月,国务院确定北京天宁寺为全国重点文物?;さノ?。20024月,国家拨巨资修复天宁寺塔院。20077月,北京天宁寺正式对外开放,这才让我们今天有幸可以一睹著名的天宁寺塔独特的造型和精美的雕塑。
   
走出天宁寺,沿着微风吹拂滨河水面的波光盈盈,随着沿岸绿柳的随风轻摆,我们经过蓟城纪念柱,来到北京建都纪念阙,青铜做成的北京建都纪念阙在原来的基础上加高了一层,汉白玉基座上刻写了侯仁之先生撰写的《北京建都记》,纪念阙修建在当年金中都皇宫所在地。纪念阙前的小广场向东扩展,白玉石栏下方修建了五座神兽喷水,斜面向下是云纹、山脉、河流,象征润泽祖国大地,周围花坛环绕,喷泉涌现,可以理解设计者的良苦用心。
     
一路南行,来到秋日暖阳照耀下的金中都公园。金中都公园作为整个营城建都滨水绿道的核心景区,周边绿植遍布,亭台、步道等设施齐备。走进公园内部,建筑装饰均以金代风格为特色,体现唐风宋制的营建法式。设计者由南到北分别设置了城台掠影、营城建都、金人游牧、主入口广场、宣阳驿站五处景点,串起金文化中的诸多历史节点。园中营城建都一景的雕塑主体,由金代宫殿建筑一角演变而来,台基、柱础造型和榫卯框架结构借鉴金代传统建筑特点,其间金中都地图跃然于清代地图之上,寓意历史沿革。人物雕塑伫立在前,还原的是当时左丞相张浩与工匠研究营造法式的情形。一旁还有正在测量建造的劳动人物雕塑,引人联想当年使役民夫80万、士兵40万共同修建的壮观场景。
     
闲暇之余漫步滨水绿道,让我们一家体验到林木环绕、流水孱孱,瀑布飞流的怡人景色,也让我们体验到北京天宁古刹和营城建都厚重的历史文化。一路漫步下来,使我们身在其中不知不觉放松了心情,自然融入到了建都历史文化和滨水绿道的怀抱中。

(编辑:作家网)

上一篇: 骑上摩托下乡去

下一篇: 白狐奇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