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这一生
来源:作者:王永刚时间:2014-11-10热度:0次
三十年前,一个出生于陕北高原的作家,在一个县的招待所完成了他彪柄中国文学史册的中篇小说《人生》,并于第二年发表于中国当时影响力最大的文学期刊《收获》杂志。第三年,《人生》被改编成同名电影在全国上映,一度引起哄动,也开创了中国现代文学一个新的时代。这个作家就是路遥。
三十年前,我还是一个懵懂的小孩子,记得电影《人生》在全国公映的时候,我当时上小学五年级,随着大一些的孩子一同奔走了几公里的路,去看露天电影。那个时候真好,看电影尽管要走一些路,但不需要花钱,电影是在一个学校的操场上放映的,说真的,那个年龄,我是看不懂《人生》的真正内涵的,只是凑个热闹而已,我们那个时候喜欢的电影是《少林寺》、《鹰爪铁布衫》之类的功夫片或者如《渡江侦察记》、《上甘岭》之类的战斗片,对《人生》这样具有深刻内涵的电影,是绝对的凑热闹,印象最为深刻的一句对白是高加林对巧珍说:“你要刷牙呢?”在满场观众的哄笑中,我也跟着哄笑,但不知道观众为什么哄笑?!度松芬陨卤备咴囊桓龈咧猩弦瞪呒恿治?,塑造了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发生的一些看起来特殊实质上正常的事情,一方面鞭挞了习惯势力对改革开放的阻力,另一方面也揭示了人生的本质和意义,在那个时候,路遥即以他敏锐的视觉给我们提出“改革的成果是这个社会所有人都能分享的吗”这个严肃的话题,改革开放已三十多年了,但是,这一严肃话题今天看来,仍是一个严肃的话题。
时隔多年以后,有幸能在路遥的母校上学,与其成为校友,更多的听老师们讲路遥上学时的一些情景,深受感动,当时我们系还成立了 “路遥文学社”,怀着对路遥的钟爱和对文学(自以为是,其实远不够格)热情,我也报名参加了,可惜无一作品公开发表,只是在校报偶有豆腐块而已,当然,在这期间,作为一名中文系的学生,我还是系统的读完了路遥的全部作品,毕竟,以后出去可以吹嘘说我是著名作家路遥的系友,但如果别人问及其作品,一问三不知,那不糗大了。《平凡世界》、《早晨从中午开始》、《姐姐》、《有些事情你永远想不到》等等,我都一一仔细品读,路遥用自己的笔触诠释了人生的意义,遗憾的是,超负荷的劳动也加倍的催残了他的身体,1992年,路遥英年早逝,时年42岁,中国文学界为之痛悲。
路遥对新时期文学的影响自不必我说,其影响之深远自有评述,陕西作家陈忠实(著有长篇小说《白鹿原》,获茅盾文学奖),曾这样评论:读过《人生》后,我对自己以前写的作品,全部予以否定,那种否定是一种痛心彻骨的。由此可见一斑。
多少年后,我也走上了人生的旅途,为了生活,风里雨里,雪里泥里,趟过去,走过来,有人说,生活,就是生下来就要干活,我想,真是这样,从农村出来,走出大山,转变身份,职场拼搏,结婚养子,当房奴,挤公交,陪领导,猛喝酒,还美名其曰:酒也,水也,喝也,醉也!唉,想起来,青葱的岁月真是让人感到可笑。
近一段时间,身体不适,去诊所打针,恰遇这么一个情景,与大家一起分享:
一位可能是80后的小伙子,穿着也很时尚,急急忙忙的到诊所:
“医生,我肚子隐隐作痛,有什么办法吗?”
“我看看!”检查之后,诊断为慢性肠炎,需输液治疗。
“医生,我忙的很,还有好多事情,打针需要多长时间?”
“约三个小时吧!”
“能不能一个小时搞定,或者只打一半,我明天再来打,药就放你们这里,行不行?”
“你要有事情你就你就忙你的去吧,要治病就安心在这里治病,没有别的办法!”医生平静的说。
时值我正躺在床上输液呢,听着医生的话,我暗自一惊,是呀,有事情你就去忙吧,这里是治病的地方,听着很简单,但真让人深思,也不知道我们忙忙碌碌都是为什么呢?忙着走向我们共同的那一个地方吗?
什么是《人生》?曾在网上盛传了一个段子,经我所在城市的网友修改后,是这么说的:人的一生好像乘坐西安525路公交车:途经胡家庙,遥望古代繁荣街市;途经交大,期待牛逼的学历;途经青龙寺,盼望烧个灵签;途经兴庆公园,臆想唐皇风流;经过曲江,羡慕华丽别墅……这时,有个声音飘然入耳:乘客你好,三爻到了!三爻是我所在城市的火葬场,我上班需途经此处,每天早上驾车于钢铁洪流中左奔右突,在这个大堵市中疲于奔命,但不时看到干净马路上随风飘飞的引路冥纸,我就释然了!人这一辈子,大抵也如此!
后记:两年前,路遥诞辰纪念日,有感而发。 (编辑: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