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的早晨,我正在甜睡之中,母亲轻轻推门而入,柔声问我,早点想吃点什么。睡意朦胧中,我竟脱口而出“鸡蛋布袋”。母亲笑我小馋猫,但还是麻利地去赶做。
想着一会儿就能吃上香喷喷的鸡蛋布袋了,兴奋得顿时睡意全无。狠狠伸个懒腰,索性起床来到灶间看母亲做鸡蛋布袋。
只见母亲舀出一瓢面粉倒入干净的盆里,将些许碱面、明矾、食盐和温水勾兑好的“料水”倒入面盆之中搅拌。双手齐下,上下翻飞,不多时就和成了一块光滑的软面团。随后,她拿锅排罩上在面盆上开始“饧面”。据母亲讲,这样是为了让面团发酵和出筋,以便于拉长和鼓胀。趁着饧面的功夫,母亲在平底锅中倒入半锅油,小火加热。
约二十分钟后,面饧好了。母亲搬出案板,在其上抹上一层油。然后,把饧好的面团揉成长条状并用小擀杖擀成一个长长的厚薄均匀的面皮。之后,母亲将面皮截成了一个个长约七八厘米的面片,用手将这些面片片的四角稍稍拉长后,就快速丢入七成热的油锅中炸制。待其浮上来后,母亲用筷子从一侧轻轻翻过面继续炸,等面片基本定型了,母亲就不停地前后翻动直到两面都鼓成了布袋状时才将其捞出锅。稍稍冷却后,母亲用手从一头撕开一小口,将事先打好的鸡蛋液灌入,用手小心压匀、按平,捏严开口,重新放进油锅里复炸,待两面都呈现出金黄色时就算是炸好了。
刚出锅的鸡蛋布袋胖嘟嘟的、圆滚滚的,当真是像极了一个被充满的“布袋”。鸡蛋布袋要趁热吃才最美味。将其从中间一分为二,捞起一半送入口中缓缓咀嚼,外皮焦香酥脆、内蛋软糯嫩滑,馥郁的油香在唇齿间久久回旋,让人心旷神怡,滋味妙不可言。咬一口鸡蛋布袋,喝一口八宝粥,再佐以母亲精心调制的十样菜,啊,满足的心情简直无以言表!
鸡蛋布袋是河南著名的风味小吃,最早起源于内黄县。民间曾有很多关于此的顺口溜或童谣,如:“吃布袋,到内黄,三天不吃想得慌”、“到内黄,吃布袋,昨儿来罢今儿来!”、“姑姑来,姥姥来,拿鸡蛋,炸布袋。布袋焦,布袋香,炸多炸少全吃光”等等。这其中的“布袋”便是指鸡蛋布袋。因它营养丰富,口感极佳,百吃不厌且制作简单,很快在河南各地广为流传开来并于1978年被认定为“名产风味小吃”。如今,鸡蛋布袋不仅是招待稀客贵人的美食佳肴,更成为了寻常百姓的普通早点。
清晨,在县城的街道、乡村的路边、胡同口处……你随处可见一个个宛若长龙的队伍排在早餐摊前等待鸡蛋布袋出锅,这些队伍中有年逾古稀的老人、有普普通通的学生、有衣着随便的主妇、有光鲜时髦的女郎、也有西装革履的老板……他们都是鸡蛋布袋的“铁杆粉丝”,仿佛只有在早上吃过了鸡蛋布袋,他们才有愉悦的心情来迎接一天的开始。
如果闲暇时您来到河南,请一定不要忘记品尝一下当地正宗的的鸡蛋布袋,相信您也一定能吃出一天的好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