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门服务24小时接单app免费安装,400元4小时快餐微信,上门服务24小时接单微信号,300快餐500一条龙qq群

您的位置:首页/文学天地/散文

书中的茶香

来源:作者:张友堂时间:2014-11-11热度:0

         我不喝茶,可喜欢读写茶的文章,起因可能是源于小时听的一个采茶故事。故事说,有种茶的采摘过程十分美丽。采茶季节,日出之前,一群十六七岁的娇美女子,梳洗盥漱后,穿上新洗的衣服,提着精致的竹篮,在晨雾缭绕中,静静地来到茶树边,俯下身子,用洁白的牙齿,将带露珠的嫩绿茶芽咬下来,放到篮子里。然后,再经过一道道精美的茶艺制成茶。当人在喝这种茶时,会在散发着着茶香、飘荡在空中的热气中,看到美丽的女子一边采茶一边曼舞。
     
故事太美了,记不清是什么时候听的这个故事,故事我可记得牢牢的。这个故事让我喜欢上了茶,我开始喜欢读描写茶的文字了。
      
我喜欢读《红楼梦》四十一回中那段妙玉请林黛玉、薛宝钗喝茶的文字,那精致而悠久的茶具,那用雪水浸泡的茶,本来已经是十分诱人的。再加上那三个绝妙的女子,纤纤细手,端着精美的器具,轻启朱唇,缀饮一口,满意写满脸上,真奈美上加美。每次读到这段文字,就似乎嗅到了那清清的茶香,不禁心生向往,想成为古人,去到妙玉的身边,讨得一杯茶水,好好品尝一下。不过立刻就自嘲起来,像我这样的俗物,怎会入妙玉的法眼,根本到不了他的近前的。
     
我喜欢读写茶的小品文。读周作人的《喝茶》,也是一种享受。从茶的来源、异国喝茶的情调,到喝茶配的小吃,作者娓娓道来,从容舒适,如饮香茗。周作人说,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之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同饮,得半日之闲,可抵上十年的尘梦。周作人把喝茶的那种安逸、自在的感觉和饮茶的那种情调,用简单的一句话表现得淋漓尽致,让人读起来舒服极了。
     
而福建老作家吴秋山,这位来自茶乡的人,自小喜欢饮茶,对茶更有不同寻常的研究,对茶也更有独到的见解。他在《谈茶》中对饮茶的过程描写更细致、更吸引人,让我一读再读,不能自拔。他在《谈茶》中这样写道:记得从前我在故乡的时候……每天,都喜欢饮茶取乐。尝以大如橘子的荆溪小壶,小似荔枝的雪白的若深瓯,或化宣德间的绿色皱痕的瓷碗,瓷盘……挑选武夷山岩单枞的奇种,或安息的铁观音,水仙等茶叶。自起窑垆,取晒干了的蔗草与炭心,砌入垆里燃烧,再把盛满清泉的玉丝锅,放在垆上。等水开时,先把空壶涤热,然后装入茶叶,慢慢地把开水冲下,盖去壶口的沫,再到水于壶盖上和小瓯里,轮换地洗好了瓷瓯之后,茶即注之,色如靺鞨,烟似青岚,芳洌的味儿,隐隐地沁入心脾。读着这样的文字,眼前自然而然地就出现了一幅煮茶、冲茶、饮茶画面,似乎也闻到了那浓浓的茶香,真是太美了。他又写道,在薄寒的夜里,或微雨的窗前,同两三昵友,徐徐共啜,并吃些蜜饯和清流的茶食,随随便便谈些琐屑闲话,真是陶情惬意,这是什么尘氛俗虑,都付诸九霄云外了。
     
喝茶不只是一种物质的享受,而更是一种精神的享受。在中国,许多文人墨客都喜欢饮茶、品茶,把喝茶当作一种享受。唐朝诗人卢仝写道:  
    
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
    
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
    
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
    
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文人们既喜欢饮茶,又喜欢把自己饮茶的感觉写出来,品茶成了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他们把饮茶当作生活的一种享受。茶与文人们的生活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也成了文人们写作的一种题材。文人饮茶、写感受,丰富了文化生活,久而久之,形成了极其丰富的茶文化。
     
读饮茶的文章,会感到书中那淡淡的茶香。 (编辑:作家网)

上一篇: 诵读经典

下一篇: 冬天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