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门服务24小时接单app免费安装,400元4小时快餐微信,上门服务24小时接单微信号,300快餐500一条龙qq群

您的位置:首页/文学天地/散文

乡村记事

来源:作者:张友堂时间:2014-11-21热度:0

赊小鸡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每年春暖花开的时候,村里就来赊小鸡的。一个中年男子,穿着对襟的夹袄,戴着一顶藏青色的帽子,一身的尘土,推着一辆金鹿牌大轮旧自行车。车子的后座上纵横交叉着绑着几根木棍,木棍上固定着一个直径一米多高三十公分木边箩筐,箩筐上盖着一个席篾编的盖子。他一边推着车子在村子里高低不平的街上缓缓地走着,一边拖着长长的声音喊着“赊——小——鸡——来”。他的声音洪亮,但很柔和。听到有人喊“赊小鸡的,停一?!保驼乙淮沓?、平整的地方停下来。
  我们家的大门前有一棵老槐树,老槐树下有一块平整的场子,赊小鸡的听到左邻右舍的喊声,经常把车子停在老槐树下。他解开箩筐上的绳子,掀开盖子,箩筐里是满满的小鸡。一只只小鸡毛绒绒的,黄色的、黑色的、花色的,张着小嘴鸣叫着。大多数的小鸡站在箩筐里挤来挤去,也有的探着身子向上窜。
  几个妇女围着箩筐,观看着小鸡,问着赊法,听明白了,讲好了价,就开始在箩筐里挑选小鸡。有经验的妇女把小鸡拿在手里,仔细端详一阵眼睛,轻轻地攥一下小鸡的身子,分辨着公鸡母鸡;而没有经验的妇女就让赊小鸡的给挑选小鸡,对赊小鸡的说:“要十只小鸡,一只公的,九只母的。公鸡多了不给钱,死得多了也不给钱?!鄙扌〖φ咝ψ糯鹩ψ牛诼峥鹄锾粞〕鲂〖?,一只只放到地上,让小鸡在地上跑。挑够了数,那位妇女就把小鸡从地上一只只捡起来,放在衣襟里兜着。赊小鸡者在一个卷边的本子上记下妇女家男人的名字、小鸡的数目、几只公的几只母的等,告诉她大约在秋后那一天来收钱。妇女高高兴兴地兜着小鸡回家了。
  一个个妇女兜着小鸡走了,箩筐里的小鸡越来越少。赊小鸡的换几个地方,小鸡就赊完了。
  我在一边看着一只毛茸茸的小鸡,一边看观着大人们的一言一行,但心里也暗暗嘀咕,秋后会不会有人赖账?
  回到家里,我问母亲,秋后会不会有人赖账?。
  母亲说,不会的,不会的,咱村里没有这样的人。真有赖账的,那村里人的唾沫星子也会把他淹死。
  半月后,街上到处是一群群的小鸡。
  秋后,赊小鸡的又来了,骑着自行车,不再带箩筐了,胸前挂着一个青布书包。他打听着,到赊过小鸡家中的人家收钱。到了秋后,鸡有的被黄鼠狼偷走了,有的不小心踩死了,有的不知什么原因死掉了。有的妇女赊的小鸡只剩下了两三只,但还是十分爽快地把钱交给赊小鸡者。
  换东西
  上世纪七十年代,村里的人普遍钱紧,人们很少用钱卖东西。家家户户有不少的地瓜干,地瓜干吃不了。而北乡里种麦子、种菜比较多,不过他们常常是粮食不够吃,他们就用麦子等来换瓜干。我们村里的人用地瓜干换麦子、换菜、换西瓜……也换一些日常用品。那时村里一天从早到晚的有换东西,“换西瓜啦”、“换麦子啦”、“换西红柿啦”……喊叫声此起彼伏,村南、村北、村东、村西到处都有,很是热闹。
  听到喊叫声,家里的大人们就来到街上,找到自己想要换的东西者,商量着换法?;宦笞有『⒆用遣桓行巳?,都是家中大人的事,所用的地瓜干也比较多,一般一百斤麦子要用三百斤瓜干,三四麻袋。小孩子们感兴趣的是换西瓜、换西红柿。到我们村里换西瓜的虽然不是鄌郚西瓜,但是不少也是沙瓤、甘甜,很好吃。不像现在的西瓜,嫁接啦、施化肥了、用膨胀剂了,没有西瓜味。碰到好吃的西瓜,家里人每次都换七八个放在那儿。中午,从地里回来,浑身是汗,切开一个西瓜,吃一口,真爽。最热闹的是换西红柿,有好吃的西红柿,女人们就互相告知。于是,一下子就会有七八个妇女围在车子一边,挑选着。一个人挑上一竹筐子,称完了,对换西红柿的说一声,提着回家取瓜干?;晃骱焓恋囊膊蛔鋈魏渭呛牛愕阃?,放心地让她离去。时间不长,回家的人就把瓜干送来了。挑西红柿的人再多,也没有人拿回家后不送地瓜干的。那时,每个人都认为诚实守信是很自然的事,不用天天挂在嘴上,而是自然而然地去做。
  当然,也有调皮的孩子,做一些错事。有一柴姓男孩,我们是同学。有一次来了一个换土豆的,他趁着人多,偷了几个土豆,他不敢拿回家,而是拿到学校,藏到厕所里。被老师知道了,恨恨地批评了一顿。家长知道了,又揍了一顿。然后,家长从家里拿了瓜干给人家送去。 (编辑: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