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读书生涯
来源:作者:王国良时间:2014-11-22热度:0次
蒲松龄不仅是一位志怪故事大王,更是一位热衷于读书的典范,他用一个类比来总结读书的好处——“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不追究是不是所有人都“痴书”“痴艺”,但是,我肯定自己从小就是一书痴,到如今,皓首丹心,书桌一杯茗,床头一本书,茗香书香一并品饮,痼疾沉疴,几十年痴心难改。
我爱读书是受了姑父的影响。牙还未长全的时候,当老师的姑父教我背一首诗:“读得书多胜大丘,不需耕种自然收。在家有酒在家醉,到处逢人到处留。日里不怕人来借,夜里不怕贼来偷。虫蝗水旱无伤损,快活风流到白头?!蔽业笔辈⒉恢勒馐撬斩吕先思业氖?,更不懂得这诗有什么好,但是,姑父告诉我,这首诗是告诉我们,读书是很有用的事情。
我从小就喜欢读书。我这样说,是因为我比同龄的友伴似乎偏爱读书一些。家乡的天地在一片狭长的山谷之间,谷底一条崎山河潺潺西去,两岸都是绿油油的稻田麦田油菜田,村庄散散落落在田间坡头的竹树之间。大人们似乎永远只知道为庄稼忙碌,白天挣工分,夜里还挣工分。在我的记忆中,大人们夜里比白天忙碌,扯秧、打场、为仓库盘存、开批斗会、开总结会、清理大队小队账务,似乎要在夜里把好多事情都做完。我们这些有父母的伢们一天天很难见到父母的面,小孩子怕黑影怕风声怕鬼神,夜里打死不在家里睡觉,宁可冒着呵责甚至挨打的风险也总要粘着跟着大人。大人们夜里忙碌的时候,旁边东倒西歪着一堆一堆熬不住瞌睡的孩子,桌边凳子上稻草堆里田边石板上,到处都是。我却是个例外,我宁愿冒着对黑屋子鬼神的恐惧和屋外风声的恫吓在油灯下熬着瞌睡看连环画,也决计不跟着父母去队部去田间去稻场。那时候,农村文化气息很淡,人们无暇顾及精神生活。我似乎就没有见过有谁关心过书,仿佛书这个东西是另一个世界的东西,与自己没有丝毫的瓜葛。即使偶尔见到书,许多人也读不下来,他们认识的斗大的字没有一箩筐,这些字是扫盲班和夜校学来的,几天不用,又还给老师了。大人们不会读书,却也有精神生活的追求,如果有公社电影队下来放场电影或者是听一次老艺人说评书或者大队开恩组织艺人唱一次楚剧,对于这些遗落山间的乡民来说,就和他们“野田禾稻半枯焦”的庄稼逢着“甘霖”一般欢喜,一定会急急忙忙回家,罕见地梳洗干净,翻出压箱底的衣服穿上,带着一身疲惫去看去听去看,电影楚剧评书一开场,底下却鼾声一片,没有一个醒着的,台上没了兴趣,台下一片迷糊。原来大人们好这口,也有忙里觅闲好好睡一觉的目的在内。
那时候,大队生产队每家每户犁耙锄镰倒是样样不缺,饥饥瘦瘦的孩子每家总有个三五个,可要是想在哪家哪户找出个一片半片带字的纸来,那恐怕会让人失望。只有大队和小队队长家里有带字的纸片——那是报纸。及彼我四五岁时,很幸运,我们村里几百年头一回有了学校,而我作为小队会计的儿子又有幸入得学校,这是不幸中的大幸。不幸是说我生在这样蛮荒的山村,大幸是说我幸运再幸运能够上学读书,破了天荒。学校其实不叫学校,就设在一户村民家里,一块黑板在堂屋里一支,就是教室;老师也算不上老师,就是比一般人多认得些字的村民。好歹也就是学校了。我第一次在学校里见到了真正意义上的书,几本属于我的书,一股墨香悠悠飘进鼻孔,觉得很神奇,回家就吵着要父亲蒙上书皮。翻开书的扉页,就是这样的话:“读毛主席的书,听毛主席的话,照毛主席的指示办事,做毛主席的好孩子”。跟着老师读这几句话的时候,其实根本不认识哪是哪个字,但是会背,上学放学的路上反反复复地背。我们认识最早的字是“毛主席”三个字,最早会写的也是这三个字。我们回家就在沙地上抚平了用小木棍写“毛主席”几个字,再神神气气地背一通老师教的那几句话,左邻右舍一起丢下锄耙围过来,啧啧赞叹不已,眼中流露出倾羡的光芒。
慢慢的,我认得的字多了起来,对于书的渴求也增长起来。记得当初为了书,我犯了人生当中最早的两个错误,终身不忘。第一是我想买书看,听说十里开外的公社合作社文具柜里有小人书卖,我就偷了三祖父的钱,起了个五更,步行十里到公社合作社买书。一个人行走在野岭密林间的山道上,呼呼的风声、黑黑的树影让我毛骨悚然,对于小人书的渴求让我咬着牙往前走,天亮了,到了合作社,书买回来了,结果我招来了我有生以来的第一顿暴打。父亲还了三祖父的钱,而我人生第一次看上了小人书(连环画),事后我很后悔偷拿三祖父的钱,却也有在伙伴间炫耀有书的机会,看到过去欺侮我的伙伴们在我面前低三下四求我借书给他们看的怂劲,我有生以来第一次知道什么叫做满足。第二是我们家的房梁上吊着一个油皮包,我很好奇,就追问父亲是那是什么?父亲说:“你晓得做么事!”追问祖父两三次才得知那是我们家的家谱,祖传的。我有些好奇了,我们家居然有家谱?原来我们家早就有书嘛。一天,趁大人们出工(当时叫上生产队劳动为出工)去了,我使出吃奶的力气,搬来了木梯子,解开绳索,打开油纸包,哇!果然是一摞书呢!草纸版印线装的那种,很久远的样子,有些地方已经破损。我喜出望外地装进我的书包,再将一些栗叶包在油纸中,吊回到房梁上。没有想到出问题了,第二天,当我在教室里拿出这些家谱翻看的时候,被一位同学告诉了在大队做民兵连长的父亲。那位民兵连长认为这是“四旧”,决不能手下留情不“破除”,他下午赶来学校,不由分说,也不顾老师求情,从我的书包里翻出这些家谱,一把火烧了。这事老师告诉了我父亲,父亲最在乎家谱的安全,所以把它伪装成麦种吊在没有人能够拿得到的房梁上。没有想到的是,现在硬是没了,父亲气病了,在找抽我的东西时,母亲一看不好,拖着我就跑,一路狼奔豕突似的,躲到外婆家。父亲倒没有追来外婆家??墒牵柑旌?,我就决定要回家,躲不是办法,也不符合我的性格。一天放学后,我决意回家,准备接受父亲任何惩罚。见到父亲,我跪下了,看着父亲似乎消瘦了一圈,我心里直后悔。这次父亲破天荒没有打我,只是一下子将自己正在吃饭的饭碗摔在地上,扛起锄头,出门劳动去了。我突然觉得父亲这样做似乎是对我最重的惩罚,比打我还让我难受。我暗暗发誓,今生此后,我绝不再招父亲生气。
上中学了,学?;肪澈枚嗔?,老师也是从很多地方调来的。我接触的的书也越来越多了,那时候,山村里的文化生活几乎没有什么值得我回忆的,唯一让我醉心不忘的事就是在朝阳夕阳之下,躺在河间被水流冲刷得光溜溜的石头上面翻看书包里的所有的书,一个字也不放过,反反复复多少次,也没有热情稍减。这样,倒是让我的学习成绩还过得去,家长老师很欢喜??墒?,老师却不敢明里表扬,因为那时强调“白专道路”,书读得好是罪过。
而让我一生难忘的就是,我们学校有个小小的图书室,书是省城的一个单位赠送的。于是,每天借阅书籍就成了我最大的事。管理图书的都是大孩子,他们很霸道,有时借不到书,我就讨好他们,每天对他们颔首致意,带家里最好吃的东西给他们吃,甘冒最大的危险,爬上最高的树摘白果送给他们,目的只有一个,让我借到想要的书。记得那一次,我爬学校边上的白果树摘白果,当我爬上树梢后,大风骤起,呼呼的风一下子将树吹到左面,一下子又将树吹向右面,看着瘦小的树干几乎就要折断似的,我心中充满了恐惧,又不敢往下爬,怕风把我吹下来,就紧紧抱住树干,闭上眼睛,把命运交给上天处置。好在风停了,我的白果又换来了几本连环画,我很满足,觉得冒险还是值得的。
学校离家不是很远,我们中午回家吃饭。回家的路上,阳光强烈,我在烈日下深一脚浅一脚走在窄窄的田埂上,边看着借来的书,到家了,一下子发现屋子里黑洞洞的,什么也看不见,在家里像个瞎子一样摸索着走路,这下子把父母亲急坏了,以为我眼睛坏了,等到搞清楚是怎么回事,就又开始责备我,不准我再在阳光下看书。后来慢慢见多了就不足为奇了,也就不理不睬了。
那时候,学校晚上没有课,放学早,学校里吵闹,没有办法看小人书。到了路上,就想安安静静安安生生看会心爱的小人书,总是边走边看。其实边走边看书很危险,有一次一脚踏空,掉到岸下的水田里去了,成了泥人,所幸书没有损坏,倒是老天眷顾。夏天的余晖仍很烈,想要好好看书,得找个阴凉的地方看去,我觉得树上是个看书的好地方。我就爬上树,这里没有阳光晒我,又有树枝树杈可以斜躺着,多惬意!可是,恼人的蚂蚁虫子一个劲往衣服里钻,麻烦死了。不知是什么虫子咬了我一口,惶急之下,我一下子从树上掉进了树下的刺丛里,等我从荆棘丛中挣扎出来时,身上脸上伤痕累累,书也没有上次掉进水田那么幸运,被挂破了几页,第二天,我花了一口袋花生才平复了毁书事件。
长大了,考上师范学校了,我到了另一方天地。学校的书很多,足以让我过瘾。我学习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又为我提供了阅读许多许多名著的机会,蛮好。几年的时间里,我的人生轨迹是矩形的,矩形的四角就是教室、图书馆、寝室、教授家。我经年累月在这四条线上来回,几乎“不逾矩”。
校园的时光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部分。我在充满了文化气息的园地里徘徊,身边走过的老师同学也绝对和我乡间里的乡亲们迥然有别,一身翰墨馨香,一身书卷气。我也受到了感染,我觉得我能够成为校园中的一份子很荣幸,我也满足,只是不知道老师同学们能不能感受到我的身上也有馨香味书卷气?
我要珍惜上天赐予我的机会,多读书。我一个乡下伢,从文化生活枯竭充满蛮荒之气的乡间走进书山人海的学府,不借此机会多读些书,对不住乡亲们的期望和中学老师们的嘱托。于是,我就在书的海洋里畅游,有如“长鲸吸百川”。在图书馆里,我几乎什么书都想读,但是不可能,我就为自己定下规矩,三天最少读一本书。我几乎什么书都读过,但是没有一本书研究精深。有时我想,我就是一只书蠹,什么书都想啃,就没有考虑过消化的事,更像老家的老牛啃草,先抓紧机会多啃些草,待歇下来再反刍吧!
有了这样的想法,我就尽量做到博览群书,……同时我不再像幼年时读书那样,只管读,别的啥都不管,我也学着在读书的时候做一些思考,做一些笔记,经年累月,倒是有了一些收获……。最大的收获就是我的学业成绩让我在学校有了一点点名气。
思想的成熟,让我不再是单纯的读书郎了。我在博览群书的时候,也学着“李贺摘叶记事”的办法,用笔记本记下精妙的东西,作为一生的收藏,因为有些书有些精彩的东西今后可能再也没有机会见到了。多少年下来,笔记本几乎“等身”。
参加工作了。我回到了当初读高中的学校教书,和当年的老师成了同事,几年相处下来,当年的老师们都有些惊异于我的知识面的宽泛。他们有时很感叹,当初一个懵懵懂懂的乡下伢,还是自己教出来的,怎么一下子变得满腹经纶似的?老师们开始有问题就向我讨教了。我不好意思了,我说:“老师呀,我就是你们教出来的,你们现在问我问题,你们虽然不耻下问,我却有愧呀?!崩鲜γ撬担骸鞍ィ喑鲇诶抖び诶?,师不必贤于弟子,学者不必不如师,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不懂就问,这没有错呀!”从此以后,我在教学中就更加自信了,我尽力将自己所学所知全部教给我的学生,多年后,学生们的成绩与周围学校很有区别,领导开始注意我了,上公开课、示范课多起来了,各种各样的荣誉也多起来了,成了学校少见的高级教师。学生们也很喜欢我,他们喜欢老师教给他们那么多知识,他们喜欢老师懂得多。到现在,我过去的学生和我建立了十几个qq群,方便联络我,他们说:您是我们见过的最好的老师之一。
这么些年,我过得很贫困,常常入不敷出,但是书不能不买,“俸去书来”总会成为我进城的结局。我林林总总买了一些书,读过之后,没有“束之高阁”,更没有“庋藏”,而是随意弃置书房,人没有混出个鬼样子,书倒是拉下了一屋子,直至“汗牛充栋”。
书读了就要学着书中那样写些什么,我就学着写写看。没有想到一部40万字的长篇历史小说写出来了,还有了出版社找上门来。再之后,稀稀拉拉又写了100多万字的东西。有出版的,也有拿在手上的。再后来,有了一大堆天南海北过从甚密的文友,其中不乏名家。
现在想想,我的人生乐趣不在钱场官场气场,全在于读书之中,是读书让我享有了人的自信与尊严,是读书让我体会到了人生的真正意义,最重要的,是读书给我人生万般乐趣……。
读儒家,我懂得了孔子的“仁爱”和孟子的“民贵君轻”……。
读道家,我又晓得了老庄“天人合一”的观念与今天“亲近自然、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相承相通……,懂得了道家超然于名利之外的洒脱与豁达……。
读法家,我看到了今天“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只不过是“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的翻版……。
读墨家,我体会到了中华民族“兼爱”、“非攻”的浩瀚胸怀……。
读《史记》,我看见一位饱受屈辱的老人在斗室之间挥汗磨墨……。
读《全唐诗》,我走进了大唐明月下的长安,在闾巷的诗坛诗社间徘徊,看见了酒仙的剑气寒光,看见了王王维孟浩然风光如画的田园山水,看见了高适岑参边塞的马革裹尸……仿佛听见了杜甫沉郁呼号之声在成都草堂的旷野间呻吟……。
读《宋词》,我看见苏辛在长江边上倾听大江东去的涛声,看见岳飞渴饮匈奴血,饥餐胡虏肉的壮志,看见陆游在孤村的憧憬和晏殊亭台的酒杯……;我仿佛听见了汴梁城哀怨的羌笛,听见了井水处唱出的柳词和金人铁蹄下“人比黄花瘦”的哀怜……。
去和王阳明探讨一下“格物致知”和“三不朽”的学问罢!其实他在《传习录》、《太学问》中早就告诉我答案了……。
读读梁启超先生的《李鸿章传》吧!看看一个衰落的民族是怎样把一个时代的悲剧浓缩成一个个人的悲剧的……。
读《四大名著》、读《三言二拍》、读《金瓶梅》读《镜花缘》读《儒林外史》读《聊斋志异》读《阅微草堂笔记》读《品花宝鉴》读《官场现形记》读《孽?;ā范痢度馄淹拧范痢镀缏返啤范痢逗缅献范痢犊煨钠贰曳路鸹氐搅朔缬耆缁薜乃暝?,在形形色色的市井之间游走,在大江南北长城内外逡巡,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来回……。
读一读先秦散文,我看见理想之光照进了现实社会的硝烟;读一读《汉赋》,我知道鸿篇巨制的豪华词章治不了疮痍社会的顽疾;走进李渔和“四大家”的梨园,却换来戏罢曲终的几掬泪水……。
去拜会一下亚里士多德吧!巴门尼德、苏格拉底、柏拉图正在给他上课呢。他的“蜡块说”正在《灵魂论》中熠熠闪光……
看看伏尔泰,怎么样?这位“法兰西思想之父”正在倡导捍卫公民自由、信仰自由和司法公正呢……。
去请教一下弗洛伊德,看看这位精神大师怎么样用“无意识学说”和“释梦理论”来阐释人性内涵和精神世界……。
去爱默生的“公汽”坐坐,看看为什么只有三分之一的人买票却不违法……。
我还想去拜会拜会欧几里德、培根、富兰克林呢……。
去文学的卖场转转吧!那里有醇香的香茗,你可以慢慢品,品饮不尽,越品越香……。
先去小说的卖场,我陪黛玉一起流泪葬花去;我为梁山好汉呐喊去;我跟着孙悟空一起腾云驾雾去;我跟着诸葛亮一起轻摇鹅毛扇,六出祁山,为智圣出出点子去……。感叹良多呀!我感慨保尔钢铁般的意志;我赞叹克里斯朵夫的不屈精神……;我惊异川端康成的伊豆舞女的清纯,我惊异于莫言的《红高粱》、《蛙》、《丰乳肥臀》里的况味人生……。
诗歌圣洁的殿堂更值得流连!这里有汨罗江畔萧萧的斑竹;这里有塞外大漠的落日孤烟、冰河铁马的沉沉震撼,这里有风雅颂的集合,这里有赋比兴的大全,我们在“阳春白雪”间踯躅,我们与“下里巴人”攀谈……;我们可以在康河的夕阳中拨弄着堤岸的垂柳,我们还可以陪戴望舒看望丁香姑娘,而不惆怅遗憾……。
这哪里是读书啊?这是享受人生!是给灵魂洗澡,是给心花施肥。
近代书画家李苦禅说过:“ 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欲醒世先读书”,这大概是对读书最好的劝诫,我是俗人,此生无能高飞,也不可能“世事洞明”“人情练达”。我更追求不了“格物、致知,治国、齐家、平天下”的宏图大志,我唯愿此生有书相伴,做一名醒眼观世界的“一介书生”,不随波逐流,不糊涂度日,终其一生,足矣!
(编辑: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