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灵性的水牯牛
来源:作者:罗德斌时间:2015-01-15热度:0次
“?!辈恢朗鞘裁词奔浔谎被筛?,成为重要的生产资料,纳入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此,耕牛与人类结下不解之缘。
没有实行分田到户,联产计酬之前,我们生产小队养着两群牛,一群黄牛,一群水牛,约有一百头。黄牛体型小,角短,毛色黄;水牛体型大,角长,毛色黑。水牛中的公牛我们称他为“牯子”,亦称“水牯?!??;婆P愿樟?,人不能骑;水牛性温和,人可以骑在背上走。我们村在山里,山场面积大,放场广,牧草多,牛群多是集中放养。农闲时一群牛往往只派两个男劳力管理、放牧。早上把牛赶上山,下午收工时赶进栏就行了。
初中暑假,那时还没有恢复高考制度,假期较长,作业少,玩的时间充裕。我和男同学经常跟大人一起上山放牛,为的是能骑在水牯牛背上玩。水牯牛体型大,头上长着一对长而好看的角,角的下四分之三扁平,上面横刻着像磨齿一样的花纹,上四分之一是圆锥形,看上去像粗壮的嫩笋一样。记得有三头水牯牛小伙伴们最喜欢,放牛者为他们起了名,叫“牛一角、牛二角和牛三角”,可见水牯牛的角是多么让人印象深刻,记忆犹新了。这三头水牯牛相当温驯,通人性,甚至能听懂人说的话。比喻你叫牛一角时,那头?;崽鹜飞钋榈乜醋拍悖路鹪诨卮鹉?,等着你继续讲。如果你想骑哪头水牯牛,就朝他面前一站说:“牛二角,下角。”他会轻轻地将头低下,让你扶着角,两只脚踩在他头上。你再说:“上角?!彼襞;崧靥鹜钒涯闼偷奖成?,等你坐稳后再继续吃草,或朝前行走。每当下午牧归之时,同学们会各自挑选一头牛骑着,吹着口哨,弹着腿,既高兴又得意,沐着夕阳回家,只差没有一支短笛在悠扬了。
农忙时,水牯牛的活很多、很重。因为水牯牛个大、劲足、温驯、听话,干活效率高,所以选择使用水牯牛的人更多,相对而言劳动时间更长。水牯牛主要承担犁田、耖田、耙田,拉磙碾场打谷等任务。干活中,如果稍有懈怠,就随时会被使唤人用鞭子抽打。无论使唤人怎么吼,怎么鞭策,水牯牛从来没有任何怨言,一切都是默默承受,一切都是顺其自然,一切似乎都在情理之中。水牯牛把犁田、耖田、耙田、拉磙碾场看成天职,把奉献视为应尽的义务。
有人说:“牛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这虽然是描写奶牛的,但我觉得水牯牛同样受得起。水牯牛干着最脏、最重、最累的活,为小麦、水稻、大豆、玉米、高粱等粮食生产做贡献,可他们享用的却很少。水牯牛吃的是营养成分最少、热量最差、经济价值最低的稻草。这与水牯牛的付出和贡献实在无法相比,但他们从来没有向主人索要什么,更没有怨言和怒气。所以我在写“它们”的时候自然地用到“他们”,足以证明水牯牛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随着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机耕逐步替代了牛耕,耕牛存栏的数量越来越少,但我对水牯牛的怀念却越来越多,记忆越来越深。回忆往事,不禁让人联想到我们生活在实干兴邦,实现伟大的中国梦的辉煌时代,耕牛的勤劳忠诚、爱岗敬业、先人后已、乐于奉献的精神值得每一个创业者借鉴学习。 (编辑: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