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门服务24小时接单app免费安装,400元4小时快餐微信,上门服务24小时接单微信号,300快餐500一条龙qq群

您的位置:首页/文学天地/散文

壮哉,秀美的崂山

来源:作者:李岩时间:2015-01-04热度:0

壮哉,秀美的海上崂山
李岩

    崂山,一座峻秀神奇的海上名山,无愧于国家5A旅游景区。
  它坐落在太平洋西海岸的黄海之滨,位于帆船之都青岛的东部,素以“海上名山第一”闻名于世。
  面海耸立的崂山,以它峻秀神奇的魅力,正吸引着海内外的游人前来探幽登攀。险峻高耸的巨峰是崂山的主峰,海拔1132.7米,是中国大陆18000公里海岸线上最高的山峰。崂山山脉以巨峰为中心,向东北、东、东南、南、西五个方向呈放射状延伸开来,景区面积达446平方公里,共分为巨峰、登瀛、流清河、太清、上清、棋盘石、仰口、北九水、华楼9个各具特色的风景区。
  经常在中国南方登山的游客,来到北方大山崂山,一踏进入崂山风景区,就会被这里随处可见的奇峰怪石、天然洞窟、山泉溪流、瀑布悬崖和道观古刹所征服。这里山傍着海,海依着山,在山海相依长达87.3公里的曲折蜿蜒的海岸线上,分布着许多充满传奇色彩的岛屿岩礁和风光绮丽的海湾。高耸入云的山峰与烟波浩淼的大海交相辉映,形成了壮美的山海奇观。崂山的云海、日出、晚霞、火球、海市等天象奇景异常壮观,常常令游人们惊叹不已。崂山属温暖带海洋性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冬暖夏凉的年平均气温12.6℃。山中林木苍郁,花繁草茂,奇花异草到处可见。
  以奇岩怪石著称的崂山,山体的花岗岩形成于六千八百万年至一亿三千万年间的中生代白垩纪,那时胶东古陆曾经发生过一次强烈活动,大量岩浆侵入缓慢冷却,遂形成了这座海上名山的基础。近二百万年以来的新生代新构造运动,山体大幅度上升,才形成现在的轮廓。大约在距今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已经在崂山聚居,并已采用挖槽起基的建筑技术,懂得用骨针缝衣服,且粮食酿酒。到四千多年前,崂山一带已发展到青铜时代;到了春秋战国时期,这一带的经济已相当发达。
  崂山最早叫“劳山”。此山名的由来颇具有传奇色彩,传说古代一些帝王,欲求长生不老之药,为此曾派人登攀此山。由于山道崎岖,登上极为辛劳艰苦,便称此山为“劳山”。崂山民间还流传着这样一个关于徐福东渡的传说:方士徐福领得秦始皇的旨意后,率领童男童女各三千名在崂山登瀛湾安营扎寨,选大福岛作为基地进行航海训练,准备选择吉日乘楼船出海,去寻找海中三仙山上的长生不老仙药。船队出海那天,秦始皇曾率文武百官赶来为徐福送行,而徐福却率船队东渡到日本后定居了。
  据文献记载,汉武帝也曾在公元前94年亲临崂山山脉的不其山祭祀神人。东汉著名学者郑玄曾在崂山建“康成书院”收徒讲学,为崂山培养第一代儒生。公元前140年西汉玄学家张廉夫曾在崂山太清湾建茅庵一所,供奉三官,公元前138年又建庙宇供奉三清,开崂山道教源流之始。公元五世纪初,法显和尚从印度取经归来,在崂山栲栳岛登陆,并在此地建了第一座佛教寺庙石佛寺。此后不久,法海和尚也在崂山建了法海寺。自此,道与佛这两大宗教先后在崂山扎下了根。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道教的影响越来越大,使崂山成为道教著名的第二丛林。最盛时,道观宫庵遍布崂山,有“九宫八观七十二庵”之说,形成了独特的道教文化景观。崂山历史上著名的道士有李哲玄、刘若拙、丘处机、刘处玄、刘志坚、张三丰、孙玄清、徐复阳、齐本守、耿义兰等人。
  由于崂山以山海奇观和道教文化著称于世,千余年来许多名人雅士和达官贵人慕名登崂山,留下了众多轶事传说和诗词文赋。唐代大诗人李白游崂山后留下了“我昔东海上,崂山餐紫霞”的千古名句。宋代文学家苏东坡曾三次到崂山游览访道士,前两次都无缘与之交谈,第三次在太平宫与道长深谈后,发出了“崂山多隐君子,可望而不可见,可见而不可识,可识而不可攀”的感慨。清代大文学家蒲松龄在康熙十一年(1672年)四月游崂山,不仅饱览了山色和壮观的海上日出,还在翻辕岭一带目睹了难得一见的海市蜃楼奇观,写下了一首名为《崂山观海市作歌》的七言长诗。他在崂山太清宫还创作了脍炙人口的《香玉》、《崂山道士》等著名的短篇小说。祖籍崂山的清代名人刘墉,被乾隆皇帝削官为民后,曾回崂山祖居地探望亲友,提笔为太清宫题写了“太清水月”墨宝。清代的著名学者顾炎武、王渔洋,近代名人孙中山、康有为、闻一多、沈从文和郁达夫等人都曾涉足崂山,留下了履痕和题咏。
  崂山的民风古朴醇厚。崂山人热情好客,古道热肠,崂山女子清纯明慧。沈从文先生《边城》里少女翠翠的原形之一是崂山少女。有一次,沈从文先生乘汽车去崂山,在北九水看到了一个清纯明慧的乡村女孩,给沈先生留下了颇深的印象。此时,沈从文先生正丰酝酿创作小说《边城》,这个崂山少女是一个触机,使沈从文先生脑海中翠翠的形象顿时鲜活了起来。当时还在汽车里,沈从文先生就决定写《边城》,写翠翠。他后来说:“故事上的人物(指翠翠),一面从一年前在青岛崂山北九水看到的一个乡村女子,取得生活的必然……”(《水云》)。崂山的水清澈甜美,崂山的女孩清纯明慧,她激发了沈从文先生的灵感和创作****,写出了不朽的小说名篇《边城》,塑造出了翠翠这一清纯明慧的少女形象。
  走进崂山风景区,游人们还会听到许许多多动人的民间传说故事。这些传说故事往往与某一名胜景点有机地融为一体,使人听后难以忘怀。1979年7月的一天,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从青岛市区前往崂山视察。当车行驶到石老人景点时,工作人员指着海面上那座酷似老人的高大礁石,讲起了石老人的传说故事:东海龙王看上了这里远近闻名的渔家姑娘牡丹,派虾兵蟹将抢亲不成,便使毒计骗走了她。牡丹姑娘的老父亲闻讯赶到海边,站在齐腰深的海水里日夜凝视着波涛汹涌的大海,盼望着远离亲人的女儿能挣脱牢笼,早日平安归来。这样年复一年,他逐渐化成了一个面向大海屹立的石头老人。邓小平同志听了石老人的传说故事后,连声说道:“很美,很美?!?br>  到了1979年,国家对崂山旅游资源的开发作出了新的规划。1982年,崂山风景区成为国务院首批审定公布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992年,崂山又被国家林业部批准为国家森林公园。1994年被国家建设部评为全国卫生达标风景区。1999年又被国家建设部确定为全国文明风景名胜区。10年来,崂山风景区管理委员会投、引资10亿多元人民币用于崂山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基础设施的建设。
  青岛人有福气住在崂山的身边。近年来,节假日登攀崂山的登山队伍如雨后春笋,一个个层出不穷,他们全副武装穿山林,爬野山,享受大自然的馈赠,强身壮体的习惯已蔚然成风形成气候。有一个登山队为纪念“五四运动”九十周年,曾一天之内穿越崂山“五顶四瀑”(崂山五顶四瀑即大流顶、天茶顶、崂顶、青峰顶和小崂顶,潮音瀑、龙潭瀑、飞龙瀑和飞云瀑。),创造了市民自主穿越崂山的辉煌纪录。
  今天,青岛崂山风景区荣膺国家5A旅游景区,会以更加迷人的丽姿和吃、住、行、游一条龙的优质服务,迎来海内外更多的朋友们登临。壮哉,秀美的海上崂山。万分感慨之际,本人且写崂山赋以表心境:
  万里海疆,阅不尽,壮怀山色。
  云霭间,山海相依,琼台宫阙。
  崂顶穿云在雾外,青山踏遍烟尘侧。
  登山巅,悠然向天歌,不停歇。
  
  风鹤唳,九水激。浪花飞,赤足踱。
  看漫山浸染,杜鹃啼血。
  雄丽山景留心中,幽蓝夜空一冷月。
  攀崂顶眺望观日升,心雀跃。
(编辑: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