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大年初一,我陪同母亲漫步在望丛祠。其实也是漫不经心,从弟弟家出来,沿着沱江河而上,穿过石牛公园,来到望丛祠东路。路上的行人真多,也许是由于今天是大年初一,大家都静下心来,陪着家人到处走走,以弥补一年的亏欠。我看着,心里感到格外的温馨,这是我希望看到的场面,旁边是我的母亲,陪她走走在我认为是最美的画面。沿望从祠东路向西,低到头就是望丛祠,虽然我以前来过,但我还是希望陪母亲进去看看。
“沃野蚕丛国,城荒杜宇基。井梧春蘸雨,原柳晚垂丝。
家解杭炊玉,人知竹酿醾。年年寒食节,清夜子规啼。”
迎面就是清代诗人卫道凝写的《杜鹃城》,我正走在通往古蜀国的路上。附近也有杜宇建的古蜀国都城杜鹃城遗址,如果看到发掘的场面,只能让我们唏嘘不已。这里给我们留下了古蜀国美好记忆。
“君不见昔日蜀天子,化作杜鹃似老乌。
寄巢生子不自啄,群鸟至今为哺雏。
虽同君臣有旧礼,骨肉满眼身羁孤。
业工鼠伏深树里,四月五月偏号呼。
其声哀痛口流血,所诉何事常区区。
尔岂摧残始发愤,羞带羽翮伤形愚。
苍天变化谁料得,万事反复何所无?
万事反复何所无,岂亿当殿群臣趋。”
这是唐代诗人杜甫游望丛祠怀念杜宇所作的《杜鹃行》,我怀着像杜甫相似的心情去拜谒古蜀国的两位君主。
“望丛祠”三个硕大的字进入我的眼帘。祠内熙熙攘攘,人来人往,我只能顺着人流走。沿着左侧在园内绕行,就可以方便完成观瞻。祠内的梅花已经盛开了,向我展示着即将来临的春天,婀娜多姿,妩媚可爱。
首先,我看到了丛帝的陵墓。封土堆近似圆形,状如丘山,高出地面约10米,陵上古柏为道光十五年(公元1835年)所植?!肮糯缘壑辍笔敲窆四辏ü?/span>1918年)八月熊克武所立,但懋辛书写的。我看到一位老人在陵前上香,毕恭毕敬的,很虔诚。我陪着母亲,由于匆忙没有买香,只是行了个礼,对这位先哲表达着敬意。
再往前,是东歌台。公元五世纪建祠以来,人们自发在端午节这一天来望丛祠“朝会”上香,以表达对望丛二帝的感激和崇拜。膜拜之余,一些喜欢唱山歌的自发汇集在这里竞唱山歌,久而久之,形成了一年一度的赛歌会。
往前走,就是古望帝之陵。望帝陵要比丛帝陵显得高大。虽然它是南北朝的时候从都江堰的二王庙迁到这里,但望帝在蜀地人们的心目中是特别高大的。它高出地面15米,而且要上5米高才能到“古望帝之陵”碑前。这个陵墓是四川地区保存最大最古老的帝王陵。同样,“古望帝之陵”碑是民国八年(公元1918年)八月熊克武所立,但懋辛书写的。在这里上香的人更多,似乎人们更加感激和崇拜望帝杜宇。
回到祠内门口的望帝和丛帝纪念馆,也是他们的祠堂,门口上香的人更多。两个偏门上书“西蜀伟业”和“天府先驱”,祠堂对面的照壁左右书“蜀国破天荒,功高追尧舜”和“开明肇其端,李冰集大成”。纪念馆门上书“至德盛道”、“造福海邦”和“泽惠西蜀”。全是至高至大的评价,他们是蜀地的先驱。走进祠内,两位帝王比肩而坐,目光炯炯,直视前方。墙壁上全是介绍他们的文字,由于母亲在外面等着我,我匆匆浏览下就除了祠堂。
望丛祠主要是望帝和丛帝的陵墓,那1500多年的古蜀国,经历了多少个帝王,他们就这样悄无声息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了吗?让我们抓不到他们一点蛛丝马迹。也并不是这样,古蜀国经历了五个王朝,姑且这样称为王朝,因为他们那时有可能还不算是一个集权国家,只能算是酋长,是一个部落。这五个王朝依次为蚕丛、柏灌、鱼凫、杜宇和开明王朝。蚕丛王朝只是在史料中被提及,是古蜀国的第一个王朝。柏灌王朝被轻描淡写,我们只能猜测这个王朝的一些情况。鱼凫、杜宇和开明王朝记录的文字就多些了,不过也是汉以后的史学家或文学家从听到的传说中记录下来的,存在许多让人费解的地方。
汉朝蜀中的大文学家扬雄的《蜀王本记》,汉朝史学家司马迁的《史记》,西晋崇州人氏常璩的《华阳国志》等给我们透露了一点信息。特别是古蜀国的前三个朝代,由于当时没有文字,所以没有给我们留下一些较为准确的史料,它们存在的年代都是模糊不清的。像《蜀王本纪》记载:“蜀之先王名蚕丛,后代曰柏灌,又次者曰鱼凫。此三代各数百年,皆神化不死,其民亦颇随王化去?!泵扛鐾醭沟拙硕嗌偈?,各数百年倒底是多少年,是皆神化不死吗?其民在改朝换代中也随王化去吗?历史留给我们太多的疑问,我们只有揣测王朝的更替。
至少《史记》有这样的记载“夏桀伐岷山”,夏桀是夏朝的最后一个皇帝,大约是公元前16世纪,岷山当时是蚕丛的时代,应该是蚕丛王朝的还在叠溪(汉朝称蚕陵县)一带生活。再说在杜宇执政时期,曾送礼给中原的周朝,当时周朝是周夷王,这个周夷王是西周第九位皇帝,只知道他死亡的时间是公元前879年,也就是说杜宇执政是公元前890年左右。再最后开明王朝十二世灭国的时间是公元前316年。公元前18世纪至公元前890年经过了蚕丛、柏灌和鱼凫三个王朝,也就说近900年,经过了三个王朝,各“数百年”,就各300年吧。
1、蚕丛王朝
“蜀之先王名蚕丛”,大约生活在公元前18世纪到公元前16世纪,相当于中原王朝夏朝的后半段。蚕丛在成都是开天辟地的,是创世纪的。
《蜀王本纪》说“蚕丛始居岷山石室中”。史学家考证,蚕丛部落是氐族的一支,他们世代居住在岷山一带。大约就在现在的松潘叠溪一带,因为叠溪在汉朝时称为蚕陵县,或者与蚕丛氏有着或多或少的关系。由于那里全是山地,山高水深,地形陡峭,无法像平原一样生活的舒适,只有在山崖上凿“石室”居住。这是一个善于养蚕的部落,他们的长相和穿着很奇特,“是时人萌,椎髻左衽,其目纵,不晓文字,未有礼乐?!币簿褪撬?,这个部族头发在脑后梳成了“椎髻”,衣服的样式是左边斜着分叉的,眼睛像青蛙一样向前突出。但他们是一个勇于进取的民族,希望寻找一个更好的地方安居乐业,部族生活得富裕些。
于是他们的酋长蚕丛思考着将来的发展,离开这个艰苦之地,继续自己家族的荣耀,养蚕是主要的谋生方式,但还是要填饱肚皮,让自己的部族得到空前的发展。于是顺着岷江而南下,到达成都平原,到达沃野千里、一望无际的平坦之地。他们来到了广汉的三星堆一带,决定定居下来,蚕丛认为这里是他们创造财富的地方,可以种很多的桑树,可以养很多的蚕,可以种一些庄稼。一路的风餐露宿得到了回报,远离故土寻找到新的家园。于是他们同化了当地的部族,使自己得到空前的发展。
考古给了我们佐证,三星堆出土了不少和蚕丛氏相貌一致的器物,比如人像面具中的纵目面具和椎髻左衽服饰。他们沿岷江南下,也留下了许多遗迹,如蚕崖关、蚕崖石、蚕崖市等等。并且他们来到三星堆一带,300年间战争是不断的,不仅和当地的部族,还有和外来的部族,不过都被蚕丛氏打败了。和中原应该没有发生大的战争,因为“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中原的夏商是没有能力越过秦岭的。就是蚕丛建国的初期,还在岷山的时候,“夏桀伐岷山”,蚕丛氏仅通过两个美女就化解了这场危机,有一种可能夏桀仅是口头上的威胁,而没有付诸行动。
晋代崇州人氏常璩的《华阳国志》记载蚕丛氏死后,“死,作石棺石椁,国人从之,故俗以石棺椁为纵目人冢也。”这些足以说明,蚕丛也是故乡观念特别浓重的人,在他们死后,想着在岷山中石室生活的感觉,所以把棺材和墓坑都做成石头的,有死后回家的感觉。他们的“家”在岷山中,在岷江边的石室中。
可以肯定地说,蚕丛所建立的古蜀国,并不能称之为一个国家,它不具备国家君主的性质,虽然“始称王”,那只是汉朝蜀地人扬雄的一厢情愿,他对自己的故乡有着莫名的热爱。蚕丛的部族当时仅是以血缘为纽带部落集团,蚕丛是酋长。不过当时处于原始社会的最晚期,奴隶社会朝他们慢慢走来了。
蚕丛氏的国度前期应该在今天松潘的叠溪(汉朝时称蚕陵县)一带,后来国度才迁到现在的广汉的三星堆。
2、柏灌王朝
《蜀王本纪》记载:“蜀之先王名蚕丛,后代曰柏灌……”。生活的年代约是公元前15世纪到公元前13世纪,相当于商朝的前半期
柏灌王朝是怎样的,我们对这段历史最为模糊,因为所有的史书都没有多少提及,中原王朝汉朝司马迁的《史记》没有提及,扬雄的《蜀王本纪》仅仅说蚕丛王朝的后面是柏灌王朝。甚至司马迁的《史记·三代世表》说:“周衰,先称王者,蚕丛国破,子孙居姚、嶲等处。”蚕丛灭国应该在商朝的早期,怎们能到周朝的末期。如果是这样,古蜀国的柏灌、鱼凫、杜宇和开明王朝就不存在了,但鱼凫、杜宇和开明王朝是实实在在存在的,司马迁也和我们开了一个玩笑。
柏灌是西蜀第二个王朝,我们只知道他的部族,而不知道他的部属、长相、来历和相关历史史迹。柏灌氏是和蚕丛氏是同一个部族,还是从它地外来的一个部族,抑或就是三星堆一带当时被蚕丛征服的部族,因为被蚕丛打败,他们是不服气的,找机会得以复国。不过这一切都是我们的揣测,历史的真实倒底是怎样的,我们不得而知。就连我们的唐代大诗人李白在他的《蜀道难》也感叹:“蚕丛及鱼凫,开国所茫然!”连柏灌都没有提,而且柏灌王朝也经过了一个“数百年”,时间并不端啊!只是他对古蜀的开国史茫然不知,要理清这一段时间的史实对我们就更难了。李白是蜀地人,是一个喜欢寻古探幽的诗人,应该对古蜀的历史特别感兴趣,他都茫然不知所然,真是难?。〉芳嗝挥刑峒?,更可能是他们没有卓越的执政水平,没有给人们带来实际的财富,没有得到古蜀人的欣赏,就是他们的口碑不是很好,大家就不提了。我私下认为,柏灌是否原来生活在现在的都江堰一带,因为这里原来称“灌县”。但灌县也应该是李冰治水兴建了都江堰水利工程后才成为灌县吧,是否我们的柏灌也在这里治理过水灾,在那个洪荒的年代,只有治水,只有把水灌溉到庄稼地里使庄稼得以丰产。柏灌氏是否与他的继任者有一定的关系,也可能以渔猎为主要的生存方式。也或者柏灌氏与蚕丛氏一样,善于养蚕,也从岷山中来的。
但柏灌取代蚕丛是不争的事实,也一定是经过了残酷的战争。虽然扬雄的《蜀王本纪》记载:“蜀之先王名蚕丛,后代曰柏灌,又次者曰鱼凫。此三代各数百年,皆神化不死,其民亦颇随王化去?!笔钦庋敖陨窕凰馈甭??“其民亦颇随王化去”的吗?肯定不是这样的,“成者为王,败者为寇”是铁定的历史规律,一个部族代替另一个部族还能容忍另一个部族的统治者和他们的人民还幸福地生活在他们刚取得统治的地盘上吗?答案是否定的。司马迁的《史记·三代世表》说:“周衰,先称王者,蚕丛国破,子孙居姚、嶲等处?!彼淙皇贝兴螅竺娴奈淖指宋颐切矶嘤杏玫男畔?。最后一任蚕丛王只能被杀戮,被柏灌无情地杀掉了。他的子民只能是死的死,逃得逃,逃得慢的只有做了俘虏。他的子孙民众只能流寓到现在的云南姚安和四川的凉山、西昌一带,足以说明蚕丛整个部族被驱逐出西蜀,赶出了成都平原。三星堆有意见奴隶石雕,发式为高髻(椎髻),像是蚕丛部族的。下身穿犊鼻裤,一端系于腰前,另一端反系于背后腰带上,双膝下跪,呲牙咧嘴,样子看上去很惨。应该反映了蚕丛的子孙做了柏灌氏的俘虏,他们就这样“随王化去”了!
柏灌王朝的都城应该也是在现在的三星堆。
3、鱼凫王朝
扬雄的《蜀王本纪》记载:“蜀之先王名蚕丛,后代曰柏灌,又次者曰鱼凫。”
鱼凫王朝是古蜀国初期三朝最后的一位,也是最先统一蜀国的王朝,所以在传说和考古材料中都能看到他的影子,他的活动范围就是成都平原的腹心地带。
鱼凫也是氐族的一支,最初生活在岷江上游一带,他所在的部族实际上与蚕丛是同一支。他取代柏灌氏可能有多种可能,一种是他曾经是柏灌的臣子,通过政变取得古蜀国的通知。另一种是他和蚕丛是同一部族,为了复国,他忍辱负重,先做了柏灌的臣民“数百年”,卧薪尝胆,最后得以复国。又一种可能是他在蚕丛柏灌时代依然生活在岷山,由于看到成都平原的富足,于是和柏灌进行了多年的战争,最终取得了胜利。在温江民间流传着在远古这里,有个中年人,既聪明又勇敢,渔民们都很佩服他,就拥戴他当了打渔头头。这个王国的大王凶残贪婪,捐税一次比一次重,老百姓的日子越来越恼火。打渔头头也忍不住了,心一横,带领老百姓推翻了那个大王,重新建立了一个王国。因为大家都是打鱼的,打鱼要用渔网、鱼叉,还要靠喂的鱼老鸹下水逮鱼,鱼老鸹是一种野鸭,古称凫,因而这个王国就取名叫鱼凫国,那个打渔头头当了大王就称为鱼凫王了。从此以后,渔民们的生活越过越好了,鱼凫王的心也越来越大了,逐渐扩大自己的地盘。当然还有种种可能,我们不能一一分析。
鱼凫虽然和蚕丛属于氐族的同一支,但他们却主要以渔猎生存,不像蚕丛主要从事养蚕。《山海经·海内南经》记载:“帝人国在建木西,其为人,人面而鱼身,无足?!蓖?/span>《山海经·大荒西经》又说鱼凫是皇帝的孙子颛顼托生为鱼,是为鱼凫。这说明蜀地养蚕时代已经过去,渔猎时代已经来临,而且在当时的成都平原河网密布,为渔猎提供了可能。
鱼凫氏的图腾鱼鹰,鱼鹰即鱼老鸹,本是一种捕鱼的水鸟。三星堆出土了大量的鸟头勺柄,这种勺子的造型是“长喙带钓”,和鱼鹰的头颈极其相似,并且有些金杖,上面的图纹有人头鱼鹰,鸟的形象也是水鸟。在金沙遗址出土的金带,上面也雕刻有一鱼身鸟头像。
鱼凫王朝估计是公元前12世纪至公元前10世纪,都城前期有可能现在三星堆,后来在温江的鱼凫城?;蛘叨汲且恢痹谌嵌?,温江的鱼凫城仅仅是他们的陪都。
鱼凫时代隐含了温江、郫县、金沙、三星堆等古蜀文化的灿烂历史,从结绳记事到象形文字符号的诞生都与鱼凫王息息相关。那么他们经过了多少世,是十世,十五世,还是二十世,我们还是不得而知,只是知道他们的部族“人面鱼身”,只知道他们古蜀国初期最后一个王朝,也是最先统一蜀国的人。他们是一个强悍的部族,在成都平原掀起了一阵狂风,席卷了西蜀的山川。
4、杜宇王朝
又回到望丛祠里了,话题有到杜宇的身上。杜宇是何方神圣,能打败强大的鱼凫王朝,从而使蜀国的国力和疆域范围开始了大规模拓展,创造了一个空前强大的蜀王国。
《蜀王本纪》记载:“后有一男子名曰杜宇,从天堕,至朱提。有一女子名利,从江源井中出,为宇妻。乃自立为蜀王,号曰望帝。”《水经注》也有几近相同的记载。多么富有神话色彩,连杜宇妻子的出场也神乎其神。但我们还是可以知道,杜宇望帝是从“朱提”来的,也就是现在云南昭通一带。但我认为,杜宇是一个王朝,望帝是具体到一个人,杜宇朝代应该不仅就一个望帝。我们作一个简单的推论,杜宇执政时期,曾送礼给中原的周朝,当时周朝是周夷王,这个周夷王是西周第九位皇帝,只知道他死亡的时间是公元前879年,也就是说杜宇执政是公元前890年左右??魇劳龉氖奔涫枪?/span>316年??魍醭?,也就是鳖灵后还有十一个子孙坐了王位。这开明十二世经过多长时间?我们就从后面朝代估计下,西汉是从公元前202年至公元9年,共有14个皇帝,历经211年。平均每个皇帝才坐了15年。明朝从公元1368到1644年,历经十二世、十六位皇帝,存在276年。就是按十二世计算,平均每一世23年。开明王朝的十二世最多也就是三百年。也就是说,开明王朝建国最早在公元前616年,那公元890年至约公元前616年最少也应该是别人杜宇王朝的统治时间。望帝倒底是杜宇王朝的开国皇帝还是末代帝王,历史的记载总是那么模糊,让我们无法清楚地梳理。但许多史学家一直认为杜宇和望帝是一样的,也就是说杜宇朝就仅仅经过了望帝一个帝王。
我却认为杜宇是一个朝代,望帝是它的末代帝王,因为杜宇时代文献很少,就把杜宇时代各个帝王的事全部“归功”于望帝。现在的望丛祠应该就是杜宇时期最后一个帝王望帝的陵墓和开明王朝的第一个帝王丛帝鳖灵的陵墓。
杜宇王朝的开国君主是如何取代强大的鱼凫王朝的?我们无法从史籍上找到准确的答案,《蜀王本纪》只是含含糊糊地说:“王猎于湔山,便仙去。”这里的王就是末代鱼凫王,这是扬雄这个文学家的“春秋笔法”。其实,我们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末代鱼凫王和杜宇的开国君主在湔山进行了一场殊死的战争,最后末代鱼凫王被战败了,人们从此再也没有看到他们的王,可能是逃走了,也可能是在混战中被杀,比明朝崇祯皇帝自杀与煤山没有什么区别,都是要接受失败的痛苦结局。他的臣民有许多随他“仙去”,也有一部分人归降了杜宇。杜宇王朝走上了蜀国的舞台,开始演绎他们的一段段精彩的历史。
杜宇取代鱼凫王朝后,《蜀王本纪》记载说:“汶山下,邑曰郫”,“治瞿上,为别都”?!佰本褪芹兀蚌纳稀本褪窍衷诘乃飨?。杜宇王朝的开国地位真是厉害,比鱼凫更有政治家的气派,不仅把首都定在郫县,但为了更好管理好其它的地方,又在双流县建立自己的别都。杜宇王就这样奔波在郫县和双流间。杜宇王是一个农业专家,他“教民务农”,在成都平原广袤的田野上,他手把手教人民耕地,播种和收获。并且,我们考古也发现,鱼凫时期标志性的器物,如一些大型的青铜礼器、玉器以及陶器中的鱼鸟图纹,渐渐沉沦了,取而代之是一种踏实平稳的作风,于是器物中出现了列垒之制。这些完全可以说明,这时的蜀王已经不是当年的酋长了,他们已经变为一代君王的杰出风范?!痘艄?/span>·蜀志》称他为“一号杜主”,就是君王的别称。他肯定看不起以前的蚕丛、柏灌河鱼凫,认为他们不能成为真正的政治家和君主,开创了自己的强大帝国?!痘艄尽肪陀姓庋募窃兀骸白砸怨Φ赂咧钔?,乃以褒斜为前门,熊关、灵关为后户,玉垒、峨眉为城郭,江、潜、绵、洛为城泽,以汶山为畜牧,南中为园苑?!笔窆慕蛘馐币丫贝锖褐?,南抵现在的青神县,西至今芦山、天全一带,向东直抵嘉陵江,并且还把汶山建成巨大的畜牧场,把今天的凉山州、宜宾以及云南、贵州一带变成他们的皇家花园。这确实是一种气吞山河的帝王气派,前面三个王朝无法比拟!
除此之外,杜宇在外交上也很有建树,并且和当时的中原周王朝有了许多“礼尚往来”。在《逸周王·王会篇》记载:“成周之会……蜀人以文翰。文翰者,若皋鸡。”其实,鸟有文采,皋鸡似凫。我想,杜宇肯定是把缴获鱼凫的许多器物,进献给了周王朝,就是一个“借花献佛”。
杜宇是一个来自云南昭通的濮人,进入蜀地后就和江源地区(岷江上游,可能也是蚕丛的部落)的蜀人进行了一次政治联姻,娶了那里一个叫“利”的女子,从此一步步站稳了脚,打败了鱼凫王朝,成为新一代的蜀王。他是一个非常务实的农业专家,一心为民。以至于他们亡国后,死了还心怀农业,每年到了农历三月,都要变成一只杜鹃鸟,飞到成都平原上用叫声催促人们不要忘记了农时赶快播种。这就有了“杜鹃啼血”的典故。
正如我们推理的,杜宇王朝存在于相当于西周末年知春秋早期,大约是公元前890年至公元前620年。
5、开明王朝
接替杜宇王朝的就是开明王朝,开明王朝的第一世就是鳖灵,他比较和平地从望帝手中接过了蜀国的政权。尽管杜宇王朝在政治上表现出多方面的才能,又是一个善于平原耕作的农业专家,个人修行方面又十分看重礼仪仁爱,但他的身上还是有一个明显的缺点。就是他作为从云南昭通来的濮人,对四川盆地最主要是成都平原的水系缺乏足够的了解,而且在治理洪涝方面没有性质有效的手段,当时正处在洪荒时代,解决水涝是华夏大地的第一要务,于是杜宇就显得力不从心了。所以在他们统治的后期,政局就发生了动荡,风雨飘摇。
于是新时代的领袖鳖灵就应运而出了,这是时代的安排,也是时势造英雄的结果?!妒裢醣炯汀芳窃厮担骸巴郯儆嗨?,竟有一人名鳖灵,其尸亡去,荆人求之不得。鳖灵尸随江水上之郫,遂活,与望帝相见。望帝以鳖灵为相。时玉山出水,如尧之洪水,望帝不能治。使鳖灵决玉山,民得安处。鳖灵治水去后,望帝与其妻通,惭愧,自以德薄不如鳖灵,乃委国授之而去。如尧知禅舜。鳖灵即位,号曰开明?!北盍榈某龀∫彩窍缘酶挥猩窕吧?,许是鳖灵早知道蜀国的富裕平坦,既然荆楚不能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就装死而去,让故乡人感到他的不存在。尸体何能逆江水而上,分明是他克服路途的艰辛,来到蜀地的。蜀国正需要这样的治水专家,因为认为饱受洪水带来的灾害,可杜宇不能解决这个问题。英雄来了,就是鳖灵。和望帝相见后,望帝认为他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就把相国的位置给了他。鳖灵来到蜀地就娶了当地的女子为妻子,还是他的妻子和他一起从荆楚来到了蜀国,我们不得而知。鳖灵被派去治水,望帝看到鳖灵妻子的美貌,就和妻私通。也可能就是鳖灵的安排,知道杜宇的最后一位帝王是个好色之徒,望帝的前辈是很注重道德的修行和利益仁爱,并不能代表这个杜宇时代最后一位帝王就有好的道德修行。史学家把杜宇时代多个帝王的优缺点集中到望帝一个人的身上,那是历史给这个王朝开的玩笑。这个望帝就中招了,失去了民心。人家鳖灵在外面辛苦治理水患,你望帝还勾引了别人的妻子,况且鳖灵的治水是非常成功的,完全赢得了民心。于是乎,望帝只能退位,并且做出一种高姿态,把帝位禅让给鳖灵,自己归隐山林。当然杜宇望帝是心有所不甘的,“望帝去时子规鸣,故蜀人悲子规鸣而思望帝。”农耕能解决人们的温饱,洪水过后,人们当然要思念这位农业专家?!短藉居罴恰芳窃厮担骸巴圩蕴又?,欲复位不得,死化为鹃。每春月间,尽夜悲鸣。蜀人闻之曰:我望帝魂也?!笨梢钥闯觯庞畹撵貌⒉皇歉市牡?,他不远离开自己辛苦经营的王朝。望帝是逃出自己的国家的,并且还是进行过复国的战争,但最终都失败了。只有化作杜鹃鸟,一年又一年的悲鸣,禅让是迫不得已的,并不是他心甘情愿的?!痘艄?/span>·蜀志》说,杜宇去后,“升西山隐焉”。都是说明杜宇是无可奈何地离去,他能甘心在“西山”隐居,因为他失去可是自己先辈创业建立的蜀国。望帝进行了多次的复国战争,最终都以失败告终。他应该是含恨而死,可能逃亡到“西山”中,拖着疲惫的身体,衣服着褴褛,面无表情,没有饭吃,在绝望中吊死在一棵枝干虬结的老树下。
民间演绎着“杜鹃啼血”的不同版本,集中反映了人们对杜宇的思念,或是杜宇去国的失意心境,但人们的美好印象是杜宇劝鳖灵勤于农业。善良的人们,总是记住统治者的优点,而忘记了他们残暴的统治,还歌颂者他们。
这样鳖灵就开始安心经营他开创的开明王朝了,他定都广都樊乡,也就是现在双流县境内,也可能就是杜宇建的别都瞿上附近。但有的史籍记载,“开明子孙八代都郫”,鳖灵一直在樊乡料理国政,知道开明五世时,国都才正式由樊乡迁往成都。从此,成都就成了蜀中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是金沙遗址附近,是十二桥建筑遗址附近,还是商业街蜀王船棺遗址附近,我们都不得而知,但开明王朝开创了成都的辉煌史。
鳖灵开创了开明帝国后,为了维护他的统治,开始开疆拓土。到中原的战国时代,蜀国已经是一个雄踞在西南幅员辽阔的强大国家。《华阳国志》这样说:“东接于巴,南接于越,北与秦分,四奄峨嶓?!北认衷诘乃拇ㄊ』挂?。每一个朝代,都是刚开始几个皇帝比较有进取心,如秦朝的始皇帝嬴政、汉朝的开国皇帝刘邦,唐代的李世民,明代的朱元璋等等??魍醭惨谎?,丛帝鳖灵、鳖灵的儿子卢帝都想去的更大的辉煌。就是鳖灵的儿子卢帝还率领自己的军队和秦国交战,不知他是否还有统一华夏大地的决心,反正和秦国开战了。秦国当时已经变成了中原大国,和秦国作战,要有何等的气魄!那个卢帝也是够大胆的,敢向老虎叫板。就是在攻打汉中褒城的时候,军中的快马来报:王后娘娘快要生了,叫你立刻回蜀。卢帝生气地说:生就生呗,等我把汉中全境攻下来再回蜀见她??炻砑绦担耗旄⒆尤「雒职?,我好回去交差。卢帝想自己刚刚攻下褒城,皇后又要生了,就给孩子取名叫“褒”吧。王后后来果然生了一个儿子,名字就是“保(褒)子帝”。从这件事,我们可以看出开明王朝的初期,鳖灵和他的子孙都是雄心勃勃,称霸蜀中。
开明王朝是蜀国的最后一个王朝,但它一直传袭了十二代,最后才为秦国所灭。有开明一世鳖灵、开明二世、开明三世、开明五世、开明九世和开明十二世被载入史册。他们子袭父位,也分立太子、别子和公子??饕皇辣盍榫驮嵩谖夷壳罢玖⒌耐造裟冢诔啥忌桃到殖鐾恋氖裢醮准易迥?,应该埋葬了开明八世到开明十一世间的一个蜀王,只是这里是“二次葬”。新都战国木椁墓,也应该是开明九世到开明十一世间的一个蜀王。反正不是开明十二世,这个蜀王历史记载相对比较多,且因为秦国灭掉了他。公元前316年,秦惠王派遣张仪、司马错、都尉墨率领秦军沿着开明十二世派五丁壮士修建的金牛道入蜀。这个末代蜀王,是个沉湎于女色并骄傲自大并贪财的货种,先是无法消受秦国的五个所谓的美女,又在自己的军事演习时邀请了秦惠王,还有为了运回会屙金子的五头石牛而修筑了金牛道。三件事,那一件不是做的荒谬至极。给你送美女,是消磨你蜀王的斗志。蜀地也可谓地大物博,也有的是美女。蜀王邀请外国的君主参加自己国家的军事演习,不是完全暴露了自己的军事实力和作战方式吗?以后你和别人作战有何秘密可言!会屙金子的石牛,天下哪有这样的事??銮壹词褂?,别人秦国也不会轻易送给你吧。不就是想欺骗你修一条通往成都的金牛道,花费你的人力物力,而成就我同意天下的雄心壮志?;故撬拇ㄅ璧卦炀土苏飧鍪竽看绻夂汀笆袢腿铡奔抖糖车氖裢酰岫拙侔压液腿嗣窆笆秩酶饲毓?。蜀王仓促应战,由于没有防备,结果被打得落花流水、丢盔弃甲。最后秦军长驱直入直达成都。秦军如狼似虎,一直穷追不舍追赶着蜀王。在蜀王逃到现在彭山县的东北部时,被秦军团团围住,悲惨地死于乱箭刀斧之下,虽然自己的儿子蜀太子、太傅、丞相等各级官员冲出了重围,但也只跑到彭山县就被秦军阻击,全军覆没。这是何等的悲催!古蜀国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退出了历史舞台。
《史记》中就记载了秦国灭蜀后,由于蜀太子已经在战争中死亡,所以只好封了三代蜀公子为侯,也就是四川的地方长官,他们全部为了复国,起兵反抗秦国,最后全部被秦国杀掉了。最后派李冰做蜀地的蜀守,就是四川的地方官员。因为蜀地老百姓最头痛还是水患,鳖灵和他的子孙并没有彻底解决这个问题。李冰从河东地区千里迢迢来到了蜀地,踏遍千山万水,形成了综合开发成都平原的伟大构想,于是建成了“中国古代水利史上的奇观”、“世界水利史上的奇迹”,一个庇佑后代的“永恒工程”都江堰。经过李冰父子的努力,秦国把蜀地真正纳入了自己的版图。
走出望丛祠,目光也离开了古蜀国的旅行。但一个巨大的疑问爬上了我的脑门,为什么古蜀国与“五”密不可分?如五丁力士、石头也有五块石、地有五丁担、墓有五丁冢、蜀王妃有五妇、古蜀国有蚕丛、柏灌、鱼凫、杜宇和开明五代组成,还有开明九世为逝去的先祖立庙,明明已经有八代先祖死去,却只将前五世列入庙中,称“五色帝”。“五”本来也是我喜欢的数字,家住五楼,姓是“五”的读音,不能不然我感兴趣。古蜀人尚“五”,它一定与古蜀人宗教祭祀和信仰有一定的关系。也许在古蜀人看来,“五”这个数字是最大的,也是最吉利的,它代表了一个周天、一个轮回,是一个完整的宗教体系或生命轮回。想想也是,秦始皇统一华夏以后,知道蜀人对“五”比较敏感。本来全国修建的道路统一为6尺,但这个标准对蜀人来说,明显不起作用,于是他把蜀地的标准给改了,凿成5尺。李冰出任太守以后,他“以五石牛以压水精”,于是他顺利完成都江堰工程的修建。东汉末年,道教的创始人张道陵来到四川,在鹤鸣山上宣传道教,上山参加的人很少。于是他把道教改名为“五斗米教”,以迎合蜀人的喜好。结果参加的人络绎不绝,教民交五斗米即可入教。在三国的时候,张鲁在汉中一带称王长达30年,曹操都对他无可奈何。汉中属于蜀国的土地,同样崇拜“五”,就以“五斗米教“这种宗教形式来维持他在汉中的统治。不过张鲁本来就是张道陵的孙子,宣传爷爷的思想是天经地义的,但他还是抓住了蜀地人的心,维持了自己的统治并发扬了爷爷的道教思想,他充分抓住了”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使当地民众拥护他的统治。这种对“五”数字崇尚,无疑具有一种文化或社会意识形态上的核心凝聚力的作用,这也是古蜀人的独特之处。
把母亲送回了弟弟的家里,我也回到了成都,坐在在书房心里久久不能平静,我和古蜀人几千年的远古交流,已经完全走入他们的生活状态中,并深深沉湎其中。
(编辑: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