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门服务24小时接单app免费安装,400元4小时快餐微信,上门服务24小时接单微信号,300快餐500一条龙qq群

您的位置:首页/文学天地/散文

烟雨钓源

来源:作者:王先桃时间:2015-03-17热度:0


总有一处风景,让你风雨兼程。

赶赴钓源的烟雨,就像赶赴了一场前世未完的约定。

三月,钓源 。春雨,莫来由地打破了以往的轻柔,开始铆着性子,瓢泼而下。车在蜿蜒泥泞的乡道上缓慢前行,两岸青山已被无言隐去,乳白色的轻烟笼罩着村子,乌云在清透的雨帘里变幻莫测,推开车门的那一刻,气温急降,寒意袭来,咋冷的空气里弥漫着绿色芬芳。

藤蔓攀附的青砖古墙,炊烟在黛瓦上弥漫,雨水顺着老屋的檐角滴滴滑落,桃花在寂寞的村前肆意绽放。眼前的景致,像极了一张被尘封多年的老照片,偶然间从记忆里抖落出来,让人陷在一种深深的怀旧里,不能自拔。

这个叫钓源的古村,被浓郁的古樟和苍翠的垂丝柏层层包围着,寂静中透着神秘的内涵,就是这片在我看来的寂静之地,竟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后裔与宗裔的聚居地,光是想起欧阳修这个名字,就足以让人肃然起敬。

钓源的渊源,要从唐代末年说起,庐陵望族欧阳氏的一支迁居到钓源繁衍生息,村中只此一姓,皆复姓欧阳,历代都尊欧阳修为宗,村内残破的文忠公祠堂内,还高悬着文行忠信的匾额,到现今已逾千年。这里曾文脉传承,人才辈出,儒士有道,文人风流,特别是到了清代,钓源已成为声名显赫的大村,号称小南京,可在历史的数次浩劫中,钓源也没能逃过战火的洗礼和毁坏,已是千疮百孔,可钓源千年文化积淀和遗韵已在这块土地上深深扎下了根,是任何风雨也无法磨灭的。

都说,过眼,烟云??勺咴诘鲈吹南锬袄?,我分明看到了古村就像一本无字之书,绵延的历史文化,就刻在那些青砖、黛瓦之上,活灵活现。青石板铺就的小径,尽管承载过无数行人的脚印,可依然是苔痕斑斑,那些擦不掉的过往,在这个越来越来老的村庄里,一如既往的薄凉。

雨中的钓源,俨然一幅水墨飘香的画,那傲然挺立的香樟古柏,默默地记载着历史的变迁;那楹联匾额上的墨迹又似一部翰墨浓香的古籍,镌刻过父子登科、兄弟连科的佳话;那翘角飞檐马头墙在镌写着赣中民居建筑的神话,半似徽派的婉约建筑里透着一种隐逸遁世的道家色彩;那一榻清风书叶舞,半窗明月墨花香等精彩绝妙的古典诗词……点点滴滴,无不折射出这一千年历史古村厚重的文化光芒!

此行的向导,是村里的老村长,年逾70,容光焕发,精神抖擞,挂着一大串钥匙,围着一条花格子棉围巾,很有范,肢体语言丰富多样,声音特别洪亮,只是他说的有些话,可能是因为方言的原故,我听着,终是有些吃力,故此,我喜欢远远地跟着他们的后头,边看,边拍,边琢磨。

一场急骤的春雨终是没能改变季节的颜色,被雨洗过的村子,更是苍翠碧绿。走在那段新修的风雨廊桥里,目光穿过雨中舞动的柳丝,纤柔的身姿正曼妙着翠绿的年华,牵动着我跳跃的心绪,追随着手中的镜头,让钓源的美在每一个瞬间凝固。这个有着千年历史的古村,无论是房屋结构还是水井池塘,无一处不透着神秘的玄机。

古巷深深,锁着春秋。放眼钓源巷陌纵横处,竟然没有一条笔直的路,没有一排笔直的房,没有一段笔直的塘岸,巷子也是前窄后宽,屋角多为弧形,甚至大门也是斜立,村民戏称是歪门邪道。老村长说钓源村这一显著特色是按八卦来布局的,细看那些排水设施、大门前的漏水槽、厅堂里的元宝形天井及那清晰可见用鹅卵石镶嵌成八卦图都,的确都渗透着这一思想。

如果,你走在小巷间或宅院里,就如同闯入迷宫一样,你常常以为没路出去了,可是一拐,眼前会出现一个小门,亦或一个天井,让你豁然开朗。这就是钓源的小巷,让你出其不意,我不得不感叹钓源人的精明聪慧,他们把佛家和道家的精髓垒在每一块砖中,每一个青石缝里。

屋外的精彩,屋子里生活同样有滋有味,朱红鎏金的雕花大床,床上精雕细刻着不是麒麟送子,喜鹊登梅,就是竹节梅花,八仙过海。试想,那个繁华的年代,睡在这样的床上,梦该是怎样的五彩缤纷。屋内的装饰和画作,很多围绕着希望、寄语、教诲等古训,不拘一格,不论是斗拱上的木刻,还是门楣上、厅廊上的阳刻鎏金,亦或神龛上的描金画等,虽算不上宏伟,却刻画技艺精湛,闭上眼,你就不难想象出,这里曾经是怎样的富丽繁华。

每一处风景都有它的不同,我确信钓源也是。那一段短暂的时光从我身边刹那划过的,在那个叫八老爷别墅前,看一把把色彩鲜明的雨伞在眼前来回晃动,突然感觉钓源那寂静了千年的繁华忽然又变得喧嚣起来,这似乎是一个完美的结局,又似乎是一个崭新的开始……

站在岁月寥廓的岸边,回望钓源这座古村,当年煌煌的盛唐在历史的苍烟中已烟消云散,那些繁华的场景和盛大的往事,也变成了追忆和想象。一种醒世的苍凉,顺着雨水,陡然,在心间滑落。

有些东西的存在是一种记忆,有些东西的存在则是一种遗忘,那一栋栋崭新的青砖小楼,那一幅幅新增的匾额,那一处处被粉饰的痕迹,在不经意之间就割断了我对历史的猜测与畅想。我甚至希望,钓源依然是他们自己的钓源,以它辉煌的过去,成为庐陵文化的最后一个守望者,不为其它,而刻意装扮。

从钓源回来已有好些天了,江南的烟雨依然还迷离着,润湿了许许多多关于三月的记忆,文字也在潮湿的空气里搁浅。

那个一见面就叫我樱子的姐姐,一直让我念念不忘,她那桃花般的笑靥和烟雨中的钓源一起留在我记忆的最深处。

                       


(编辑:作家网)

上一篇: 新春别恋

下一篇: 东郊记忆